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2-16王诗佳
王诗佳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1 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辩识及评价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我国的纵深地带往往都会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当中,而且还会给各个施工环节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涉及到的相关施工工种的种类也比较多,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所差别,这样就会让整个施工变得更加的复杂。危险源往往会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当中存在,如果这些危险源不及时的辩识和解决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1]。在通常的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在自然环境当中的交集比较多,洪水泛滥会将施工工期往后拖延,而且还会让临时围堰和导流工程出现,这样就会让施工整体的危险性增加。另外,我国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往往是在具有高边坡地带进行施工的,不仅施工地质情况比较复杂,而且还会经常的对土地进行爆破工作,这样就会让整个工程受到洪水的威胁。这就要求相关单位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辩识,在施工当中可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2 危险源辩识中存在的问题
2.1 危险源辩识不准确、不具有针对性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部分施工项目主要是对危险源进行归类描述,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就比如,在开挖工作当中存在的坍塌、爆破作业当中往往会伴随着爆破事故、机械伤害等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因素存在,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样就无法对实际施工当中存在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辨别,达不到预期的辩识危险源的效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项目实际施工之前没有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内容、施工环境、施工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查,只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来对危险源进行判断或参考相关工程项目的危险源清单,这样就会导致危险源辩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2]。
2.2 参加辩识的人员不够广泛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危险源辩识工作主要是总工程师带头的,在危险源辩识过程当中只有安全管理部门和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参与,根据经验对各部门负责的范围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工作,之后再由安全管理部门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整个危险源辩识工作当中没有让长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且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参与其中,这些作业人员可以对施工当中会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安全隐患都会清楚的掌握,有他们参与到危险源辩识工作当中可以很大程度的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2.3 对辩识危险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宣传力度不够
在危险源辩识工作结束之后,相关部门只是对这些危险源列入到表格文件当中,并且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施工项目负责的人员并没有对这些危险源进行了解和学习,施工现场也没有将出现的危险源及时的公布出来,施工人员无法根据危险源而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危险源辩识的效果与预期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3 解决危险源辩识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采取多种方式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辩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仅要对危险源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且还要不断加强对施工工序危险源辩识的力度。就好比,在硐室开挖爆破施工工序当中,往往是依据:钻孔→装药→放炮→散烟→清撬→出渣→衬砌的顺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测量、排水、通风等,这就要求相关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能够对这些工序和工作当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形成危险源清单,这样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3.2 发动全员参与到危险源辩识工作当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辩识工作不仅需要专家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参与,而且还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到辩识工作当中,领导人员要积极的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对危险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收集,对危险源清单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只有施工全体人员了解了危险源的内容、防治方法等,才可以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防范,对相关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决[3]。
3.3 加强对危险源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和预防措施不仅要让相关施工人员充分了解,而且作业人员了解也是比较重要的,施工单位可以对当前所需的安全技术进行告知和学习,定期的开展危险源辩识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危险源辩识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患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施工单位还要对每部分的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做好每日安全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将宣传教育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正常的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工作对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关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在对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