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VID-19疫情与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探讨*

2020-02-16陆顺顺LUShunshun滕小云TENGXiaoyun李伟LIWei陈士勇CHENShiyong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院感防护用品医务人员

□ 陆顺顺 LU Shun-shun滕小云 TENG Xiao-yun* 李伟 LI Wei陈士勇 CHEN Shi-yong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发后,我院作为浙江省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在承担收治病人的巨大压力下,还面临病毒院内感染的高风险。对此,医院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有关COVID-19疫情防控方案,并结合以往SARS、MERS流行期间国内外的院感防控工作经验,开展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应急组织架构

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建立健全全院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包括领导小组、疫情防治小组、感控防治小组、综合保障小组等,分工明确。其中,领导小组由院党委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新冠疫情相关工作的总指挥和协调,感控防治小组由责任院长担任组长,院感科、防保科专家担任副组长,临床医技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负责新冠肺炎疫情医院感控制度的制定、技术指导和定期督导检查工作。此外,任命科主任和护士长为临床科室感染防控管理负责人,配备高年资医护人员为助手,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准确落实。

疫情期间,院感科、医务部、防保科、护理部等多部门联合,参与医院新冠肺炎院内感染防控策略的制定和修改,门急诊、医技、手术室、病房等临床科室严格遵循医院管理制度,信息科、设备科、总务科、基建保卫科为制度的运行提供信息更新、环境硬件改造、新型仪器采购等保障服务。

规范诊疗流程,避免交叉感染

1.加强发热门诊和门急诊的管理。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是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主要场所,门急诊接诊大量病人,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高风险区域,必须加强管理,做好医患分区,避免人群聚集。

面向社会公众,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科普宣教,宣传医院群聚带来的高感染风险。门诊挂号采用分时段预约,控制就诊患者数量,降低社会人群聚集引发的传播风险。关闭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高风险科室的常规门诊和支气管镜、胃肠镜、C14呼气试验等高风险检查,仅保留必要的急诊。

设计科学的流动线路,制作醒目的标识,循环播放清晰的提示语音,保证患者入院后明确就诊流程。设置三级预检分诊,即所有来院的社会人士,都要通过医院入口、门急诊发热专用预检分诊台和接诊医生的三道排查,测量体温并询问流行病学史,一旦发现发热病例或可疑病例,立刻登记,发放外科口罩,由专人引领经特定路线,至发热门诊就诊。

对发热门诊进行紧急改建,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发热门诊内配备专用实验室检验和影像检查等设备,设置高效的诊疗路线,减少人员走动,避免交叉感染。固定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疫情期间设置专用生活区集中供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居住生活。

2.加强住院病房的管理。所有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原则上一人一陪护),均经过三级筛查,即医院入口、住院准备中心和主管护师的三级排查,无误后方可正常收治入院,对陪护人员发放陪护证。病区加强宣教,住院期间,原则上不允许患者外出,拒绝探视,固定陪护人员。科室固定后勤物业人员进行日常清洁消毒、标本运送及设备检测维修等工作,减少人员流动。

要求病区内所有人,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执行手卫生,每日监测体温并上报,确保掌握病区内每个人的实时健康状况。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刻转移到应急隔离间,隔离后进行新冠肺炎排查,排查期间保持单人单间隔离状态。

3.加强对手术病人的管理。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推迟非紧急的择期手术,对于急诊或癌症等限期手术,参照医院制定的《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急诊手术处置流程》,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患者必须经过相关排查,包括流行病学史、体温筛查、影像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等,排除新冠肺炎风险后按正常手术流程进行手术,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刻向医务科报备,提前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启用负压手术间,所有手术人员做好准备,防护到位后方可进行手术,术中注意避免职业暴露,术后患者送至隔离病房,手术间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重视教育,人人参与培训

COVID-19传播能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预期。疫情初期,大家对病毒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给医务工作者的新冠诊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提升医务人员对COVID-19的认识水平,保证正确诊疗,增强自我防护能力,2020年1月17日起,医院采用线上线下,视频会议、网络培训、专家现场授课、分批次一对一操作示范演练和考核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对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系列学习培训,内容包括:COVID-19基本知识、防控方案、消毒隔离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穿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国内疫情实时变化情况等。

不断学习,既是为了掌握最新知识,确保有效的院内感染防控和高效的疾病诊疗工作,更是顺应疫情变化,及时对医疗工作进行调整。疫情初期,感染风险大,此时,以“严防严控”为主,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除湖北外的各地区风险逐渐降低,全社会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医院也逐步恢复正常的医疗活动,在保证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陆续恢复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内镜中心、体检中心等诊疗工作。

标准预防,严格落实个人防护

针对COVID-19的特点,必须重点防控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规范穿脱和手卫生是本次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1]。疫情初期,医用防护用品严重紧缺,基于科学防护和实际情况,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2]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3]的要求,对不同风险的人群进行分级防护,详细规定了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乳胶手套等防护工具的具体使用范围,要求各岗位防护到位但不过度。同时,各科室设置专门的监督员,每日对科室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监察并记录,院感科则每周不定期现场巡查,保证人人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建立完善的复工人员管理制度

本次疫情,恰逢春节,针对春节期间外出探亲或旅游的员工,医院制定了明确的节后复工管理制度。要求各科室对本科室每一位疫情期间外出员工进行登记,并上报医务科,针对不同的外出地点做出不同的处理:要求有湖北省暂住史的工作人员,暂时不要返回;其他省市的复工人员,返回当地经过隔离观察期后,进行新冠肺炎排除筛查,填写《复工登记表》,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外出地点、离返时间、交通方式、途中个人防护情况、隔离期间的健康状况、隔离结束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影像学结果,本人签字,科室负责人核实无误后签字,上交院感科,经疫情感控防治小组签字同意后,该员工方可正常上班。

舒缓过度压力,关爱职工心理健康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院的医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过度的紧张不利于开展科学规范医疗工作,增加院感风险[4-5]。医院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排班、适当休息、加强免疫、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等多种手段,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普通科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科学排班,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等高强度部门,人力严重不足,则全院联合调动,从各病区抽取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分批次支援;连续2周在高强度岗位工作的员工,安排居家休息1周,调节身心压力;防保科按照自愿原则,为医务人员注射胸腺肽,提供百令胶囊等保健品,提高免疫力;医院开通24小时爱心热线电话,为全院职工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重视信息技术在院感防控中的作用

此次疫情的院内防控工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高效地识别个人的基本状态,大大提高了预检分诊的效率;医院公众号和数字媒体实时更新疫情最新进展,普及COVID-19的防控知识,使群众了解知晓人群聚集的风险,自觉减少不必要的来院就诊和探视;无接触的扫码付费和网上预约,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减少接触感染风险;网络视频远程会诊,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高风险接触,一举多得;电脑病历提醒设置,门诊患者必须填写体温和流行病学史,住院患者必须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减少漏诊。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大大减少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在院感精细化管理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6]。

小结

COVID-19感染能力强,传播范围广,科室感染管理不当将产生医院防控体系的漏洞,极有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院内感染[7]。中国CDC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COVID-19。医务人员在全力以赴投身抗疫工作时,自身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此时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对疫情整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感染防控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本次新冠疫情,实属历史罕见,全国的医疗资源保障受到冲击,供需矛盾突出,第一时间建立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架构,能够统一指挥院内各个部门,加强组织内外协商,才能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做到最佳[8-9]。院内感控专业科室,如院感科、防保科要充分发挥本科室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其他职能科室则要做好配合工作,为防控策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临床医技科室则应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将院感防控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多部门联动,才能使制度落地,做到有令必行。COVID-19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要牢牢把握“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重要环节,对外严格管理外来病人、家属和复工人员,设置必要的筛查或隔离,尽可能将疑似或确诊的病例集中在发热门诊收治管理,避免成为外来感染源;对内规范诊疗防控流程,分散人群,保持安全距离,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并规范穿脱防护用品,加强院内环境的清洁消毒,院内所有人员执行手卫生和咳嗽礼仪,最大限度地降低COVID-19在医院内传播的风险。

此次疫情对医疗机构如何应对感染性疾病流行与爆发提出了诸多挑战,梳理抗击疫情中医院感染防控的各项工作,一方面可以找到工作中的漏洞,反思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总结工作经验,为国外抗击新冠疫情和未来国内新型大规模疫情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猜你喜欢

院感防护用品医务人员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