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碧云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经验

2020-02-16孔芳艳丁碧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钩藤天麻高血压病

孔芳艳,丁碧云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会损伤心、脑、肾等脏器,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1]。传统的西药治疗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症状,因此,中药治疗高血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丁碧云主任医师有多年临床工作经历,累积了丰富的高血压防治经验。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于下,以供大家临床参考。

我国古代虽无高血压之名,但高血压病在古代可以被归纳在“眩晕”“头痛”“中风”的范畴,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总归在“眩晕”,历代学者对其也有很充分的认识,《内经》认为眩晕主要责之于肝,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素问》中至其要大论特别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表明了眩晕的发生与肝的关系,《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表明了髓海空虚,导致耳鸣眩晕,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更是提出了痰浊致眩的说法。《景岳全书·眩运》更有“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一说,指出眩晕虚证居多。

1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对于高血压病的病因,有虚有实,大多归纳为本虚标实,风、火、痰、瘀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主要病位涉及心、肝、肾等脏腑,其标在心,本在肾,核心在肝。七情内伤,情志失调,体内脏腑功能不和,怒则气上,肝火逆行,上冲头面,发为眩晕;或忧虑过度,思则气结,气机不畅,则痰瘀易结,阻滞脑络;过度饮食,损伤脾胃升降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浊自生,阻碍气机;外伤致瘀,伤致头脑,阻滞经脉;久病耗伤肝阴,阴阳不能相互制约,阳亢于上;久病体虚,脾胃受损,脾为后天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高龄久病,或房事不节,劳累过度,耗伤肾精,髓海空虚。从临床症状来看,多数中青年患者[2],生活习惯差,血压控制不佳,以头晕目眩、头昏蒙、面红眼胀、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眠差为主要表现,故以肝阴虚、肝火上炎、肝气瘀滞,痰浊内阻等证型为主。《内经》中有“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男子七八,肝气衰,……,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以虚证居多,表现为肾气亏虚或者气血亏虚的主症,如头晕反复发作,面色无华,双目干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夜尿频多。根据高血压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疾病特性,治疗当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同病异治,针对不同的证型,也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

2 治疗原则,遣方用药

2.1 肝阴亏虚,心神失养

阴虚阳亢证临床常见眩晕,目红或目胀,口干口苦,面红,暴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或细数。肝阴亏虚,阴不维阳,阳亢于上,肝火上炎,肝开窍于目,发为眩晕目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阴不涵阳,阳不入阴,日久失眠多梦。失眠日久,耗伤心神,心主神志,心不藏神。临床上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往往因睡眠不足,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故丁老师在平肝潜阳的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药物,治疗疾病效果更佳。选用复方天麻颗粒加减,用天麻、钩藤平肝潜阳熄风,为君药,研究发现[3]钩藤调节血压主要作用于中枢,天麻则共同作用于中枢和外周,二者联合应用时,降压效果远大于单用。牛膝、杜仲补肝益肾;黄芩、山栀苦泻肝火;益母草活血利尿;加用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助眠。研究表明[4]酸枣仁中活性成分酸枣仁皂苷和黄酮类,具备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五味子中的挥发油[5]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显著改善睡眠。阴虚较重、虚火上炎者加用葛根、玄参滋阴降火;失眠严重者加用远志、柏子仁安神;合并有头痛者,可加用川芎通络头痛。

2.2 肝脾不调,痰湿自生

痰浊中阻证多见头晕、头昏重,如裹布,视物旋转,胸满闷,恶心呕吐,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脾虚痰盛,蒙阻脑窍,痰浊上蒙清窍,可见头重昏蒙、视物旋转,痰浊停聚中焦,清阳不舒,可见胸闷、恶心呕吐。临床上发现,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血脂异常占有很大部分比例。而又有《石室秘录》指出肥人多痰,故多气虚,易生痰。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虚木乘,肝脾不调,痰湿有热是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基本证型,治以化痰祛湿清热。选用祛痰降脂之方加减,选用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苡仁、茯苓利水除湿健脾;天麻祛痰平风,止头晕;蒲公英、竹茹清热化湿;泽泻利尿泄热。方中加用虎杖、金钱草清热祛湿,虎杖中有白藜芦醇苷,研究发现[6]虎杖片在临床能降低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白藜芦醇也具有降血脂作用。纳食差、反酸嗳气者,加海螵蛸、瓦楞子等制酸止痛;热证明显者,加用黄连、黄芩清热。

2.3 瘀阻脑窍,心脉不畅

瘀血阻窍证见头晕、头痛,痛处固定不移,易失眠,心悸胸闷,面唇紫暗,舌及舌下络脉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瘀血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脑窍,可见眩晕、头痛,心失所养,可见心悸、胸闷。临床上高血压病人伴有胸闷、心悸症状,以血瘀常见,常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有研究表明[7]血府逐瘀汤可以增强内皮细胞的活力、繁殖和迁移能力,进而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中以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主升气机,与桔梗、枳壳、牛膝相配伍有行气活血之用;当归、生地补阴养血。丁老师根据高血压的头晕特性,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降压止晕,重用柴胡和枳壳行气活血,使血行而不留瘀,补血而不耗血。若气虚较重,可加用党参、黄芪益气活血;胸痹较重者,加用瓜蒌、薤白通络除痹。

2.4 气血亏虚,汗出乏力

气血亏虚证常见眩晕时发时止,面色不华,精神萎软,容易疲倦,唇色淡白,发质干燥,易自汗,心悸,夜间多梦,食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两虚,气血亏虚,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故脾虚见纳少腹胀,四肢倦怠,口唇不华;气虚卫表不固,故自汗恶风。丁老师以归脾汤加减,治以补益气血,养心健脾,方中重用党参、白术、黄芪达益气补血健脾之效;当归、熟地入肝经,共用以补血;龙眼肉、大枣滋养心血;茯苓、白扁豆健脾益气;远志、酸枣仁助眠。表虚自汗重者,多重用黄芪并加用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黄芪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血虚较重者,可加用鸡血藤、阿胶补血;若心悸者,加用甘松,研究发现[8]甘松新酮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2.5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肾精不足证多见头晕迁延日久,精神不振,腰背酸痛,行走无力,记忆减退,双目视力衰退,耳鸣耳聋,寐少梦多,肾阴虚为主者,证见心中、手心、脚心等烦闷热,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或细数;肾阳虚为主者,阴证较重,面白,形体不温,怕冷,舌淡胖,苔白,脉弱或细。老年患者一方面先天不足,另一方面久病耗伤肾精,故可见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丁老师常选滋补肝肾之方加减,方中以熟地、山萸肉、山药为君药滋阴补肾;龟板、鹿角胶补肾阳填精髓;杜仲与枸杞子、菟丝子配合有补肝益肾之意;牛膝归肝肾经,临床上常选用怀牛膝,奏补肾益精之功。若阴虚火旺较重者,加用黄柏、牡丹皮等滋阴降火;阴虚为主可加用黄精,阳虚为主可加用巴戟天、肉苁蓉等助阳。腰膝酸软重者,加用续断、桑寄生强筋骨。

3 病案举隅

张某,男,50岁,在职员工,初诊以“反复头晕5年余,再发加重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5年前于外院诊断“高血压病”,平素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近1周因工作压力大,劳累过度,出现头晕目眩,急躁易怒,面红,伴有口干口苦,并汗出多,纳眠差,二便尚调。查体:血压160/95 mmHg,舌暗红,苔黄,脉细数。丁老师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药:天麻15 g,钩藤18 g,炒白芍10 g,珍珠母20 g,石决明20 g,黄芩10 g,生地12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川芎12 g,炒枣仁20 g,五味子6 g,陈皮5 g,浮小麦20 g,甘草3 g。颗粒剂,冲服,14剂。2周后复诊,患者血压140/85 mmHg,头晕、出汗好转,睡眠稍改善,无明显口干口苦,查体:舌红,苔薄黄,脉细。方药:天麻15 g,钩藤15 g,炒白芍10 g,珍珠母20 g,石决明20 g,黄芩10 g,生地12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川芎12 g,炒枣仁20 g,茯苓10 g,茯神10 g,桑叶15 g,甘草3 g,14剂。三诊,患者血压130/80 mmHg,上诉症状明显缓解,嘱清淡饮食,劳逸结合,随访。

按:患者头晕目眩,急躁易怒,面红,口干口苦,汗出多,纳眠差,舌暗红,苔黄,脉细数。丁老师认为该患者属眩晕的阴虚阳亢证范畴,选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用天麻、钩藤为君药,并联合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滋阴柔肝,生地、牡丹皮、丹参滋阴泻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浮小麦敛汗,陈皮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症状稍有好转,故改浮小麦为桑叶,去五味子,用茯苓、茯神入心经以养心安神。三诊时患者诸症皆明显改善。

4 预防调护

丁碧云主任医师认为仅仅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比较狭隘,临床上也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中,日常调护、生活方式干预也很重要。根据古人提出“治未病”的重要养生思想,临床上指导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防治。《内经》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指出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法阴阳,和术数”,应当顺应自然,适当运动,我们鼓励病人坚持太极拳、五禽戏锻炼。饮食方面,多食肥甘厚腻之品,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故高血压病人应饮食清淡,也就是低盐低脂饮食。

猜你喜欢

钩藤天麻高血压病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华钩藤研究综述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