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发展
2020-02-16陈克政张文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陈克政 张文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在过去数年中,互联网发展迅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各种企业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形态相互联系在一起。企业逐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自身所处的供应链环境结合,并尝试着用互联网的技术提升价值链。同传统的供应链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更注重加强应用互联网的技术,建立起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技术与平台,与上下游企业更好合作,提高竞争水平,降低供应链整体的成本。
■ 现今供应链发展停滞的表现与应对
(一)追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带来的产销对立
在传统供应链中,对于提供的产品而言,零售商与生产商对于市场需求的认知是有显著差异的。对于零售商来说,本身会要求生产商企业为其提供高质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来满足顾客个性需求,更多的关注“质”的方面;而对于生产商来说,本身有发展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的诉求,因此会更多的关注产品“量”的方面。不同的标准与基准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所存在的原因,在于产销双方对于市场需求的理解差异,即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同时也体现了供应链的支配权利主体逐渐靠近掌握更多信息的核心企业中的趋势,并且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的关注点,从传统的经济支配逐步转向了信息市场的支配能力上。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应更加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并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减弱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减轻差异化竞争对于供应链链条的影响。以客户的满意度为准则,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解决供应链中的产销对立问题,使链条上的各企业战略与目标达成一致,利用好互联网的媒介,共同分享信息、承担风险。
(二)同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程度亟待提高
在当今的供应链发展中,互联网为供应链管理中的结构、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与效率进步提供了保障。但仍存在制约因素影响着互联网与供应链管理进一步的结合。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企业忽视了敏捷型供应链的发展需要收集客户需求是与市场密切联系的前提,忽视了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帮助;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对于与互联网技术深层次结合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应用互联网技术管理库存、共享信息、预测需求、风险规避的能力与想法。为了提高供应链与互联网应用的密切程度,首先应由供应链条的核心企业加强自身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整个链条面向市场的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并向上下游企业进行推广。企业建立起互联网平台支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创建独特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互联网应用水平。进一步审视与互联网技术更深层次的结合,认识互联网与供应链深度嵌套对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简化,以及对于企业间价值流、信息流、物资流的流通的提速保障。
■ 互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发展
(一)供应链协调理论与机制的发展
伴随着供应链与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对于供应链的水平协调理论而言,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调机制将会进一步完善发展。在追逐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决策权的分配机制将会更加完善,去中心化的思想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的水平应用逐渐广泛。另外随着智能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企业间的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将会更加透明清晰,量化标准也越来越准确,产生的激励效应越来越强劲。对于供应链的垂直协调理论而言,供应链发展有逐渐扁平化的趋势,说明供应链的垂直协调将会成为未来协调的重点,通过结合互联网的功能,企业可以共同联系管理多供应商的供应信息,及时满足客户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已渐成为规避供应链条断裂风险的手段。同一类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也会根据互联网技术下的量化标准,结合链条本身的发展境况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价。
(二)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逐渐进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如电子标签、ERP系统的应用,逐步建立起了全程化溯源追踪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绩效产生的负面作用会逐渐降低或消除,供应链的弹性以及应急管理能力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及供应链间信息共享的保障下,供应链各个成员对于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维护共同利益的战略合作关系减轻了使用低成本战略对于供应链前端利润的挤压,逐渐避免粗制滥造的发生。同时,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会提供给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健全的企业自律以及企业间相互制约的他律环境,利于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中的事后处罚措施与供应链企业的反省机制。
(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众筹等概念业态的不断出现,互联网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让资金在供应链的运行中表现出相对的安全性。这种方式为银行贷款给中小型企业提供了途径,有利于缓解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资金回收及周转难度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发展背后所体现的物流与资金流的集成,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为供应链中的成员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促进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其成员价值链的平稳运营。互联网技术与经济实体的协作,构建了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互惠互利的环境,使得供应链融资更具有柔性,便于发现培养优质的行业客户。随着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具备融资资源的提供方与资源的需求方在更透明的平台上互相了解,从企业财产以及运营境况到信用状况各取所需这样一来,资源的提供方规避了资金的融资风险,资源的需求方获得自身需要的运营资金,企业间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发展
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为了满足供应链放大的需求,强调保留一定的库存,由此产生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更大的浪费现象。同时,供应链上的企业没有共同管理库存的思想,信息共享程度低,增加了对于库存管理的难度。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提升了运输的时效性以及信息的共享性,建立起供应链作业库存数据同步统一的作业标准。并且现今依托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大数据,可以预测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可以反映给供应链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做到精准的库存管理并且使得零库存变为可能,消减或阻止了牛鞭效应的发生,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随着交易的扁平化发展,商品流转的中间过程即库存在供应链上的环节占比逐渐减少,出现越来越多的从供应商直接到用户的商品供应形式,这种模式对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及时满足,易于降低供应链各节点库存,更容易暴露生产系统的问题,可以进一步降低库存的水平,形成一个良性的供应链循环机制。
(五)供应链的前向化发展
一方面从面向消费者的角度上看,供应链的前向化伴随着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进步,供应链逐渐地直接面向消费者,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成为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赢得客户的重要能力,成为企业中与销售、管理部门同等带来效益的增值源泉。在当下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根据客户的需求反馈迅速反应,消费者直接面向供应链参与供应链链条的设计与构造,这种形式的供应链敏捷性强并且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供应链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从面向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我们较为熟悉的是供应链企业更加注重对供应链的末端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但是对于供应链前端的功能与互联网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成熟,所以对于供应链前端的互联网结合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重点,如何将互联网的技术运用到原材料采购加工以及对配送流通过程的优化,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 结语
现今伴随着“互联网+”口号的提出,对于万物互联的呼吁,建立并完善供应链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模式体系尤为重要。只有供应链中的企业在充分应用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优势下,才能更好地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更清晰的了解客户的需要,增强供应链的敏捷度以及抗逆性,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到供应链管理的领域并且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进入到这个领域中,为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以及规避相关的风险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传递顺畅,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实现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