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简斋温和托化法探析

2020-02-16郑艳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调和陈皮桂枝

杨 雯,郑艳辉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张简斋(1880-1950),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是民国时期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被誉为“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张简斋作为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当时首都南京的“首席名医”,与北方施今墨齐名,时有“南张北施”之说[1]。张氏家族世居南京秦淮,医术世代传承。简老自幼随父厚之公庭训习医,得其真传。简老崇尚经典,博采众长,善治各种内科妇科疾病及内科杂病,对不同疾病有着自己的认识,并开创了多种治法。目前研究简老临证思想的资料极其匮乏,唯有从邹伟俊先生整理的《张简斋医案》一书入手。《张简斋医案》书中对简老治法有简单归纳,如温和摄纳、益气托化、宣和疏化、疏和托化诸法等,以下对温和托化法进行分析介绍。

1 温和托化法简介

温和托化法——此为温法、和法,兼以益气托邪之品,宜于气阳二虚、腰背酸痛、肾虚有寒湿者[2]。

温法是指运用温热性质的药物以温扶阳气、祛除寒邪的一种治法。温法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劳者温之”。之后张仲景继承了这一说法,并将其发展,《金匮要略》中几乎所有疾病都有温法的运用,温法条文散见于全书22篇中[3]。同时温法亦在《伤寒论》中占有很大篇幅,“扶阳气”这一基本精神贯穿全书。后世李东垣提出“温能除大热”,明代张景岳认为“阳不足,便是寒”,丰富了温法的内容。温法所治之病证多因感受寒邪、过食生冷,或因素体阳虚或久病阳虚,脏腑功能障碍,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升降出入失调,经脉收引,气血凝滞,从而发病。病性属寒、属实;若伤及阳气,则病性为本虚标实。

和法的定义并无统一说法,自古以来各家有着不同的认识。通常来讲将和法分为狭义和法和广义和法两种。《黄帝内经·素问》所言“因而和之,是为圣度”“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以平为期”等都表达了治病在于“调其不和,以求于和”的思想,可归纳为“治病求和”。由此可见,《内经》中的“和”是广义的,指总的治疗原则,即调和,包括治则与治法。调和法是以恢复生理之和为目的,调和人体阴阳水火、气血营卫、脏腑的协调关系或格拒之寒热,使之归于和谐、平复的一类治法。聂惠民认为广义和法指的是以调和的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达到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法则。瞿岳云[4]认为诸多治法之中均皆有和,即汗、下、温、补等诸法之中皆有之。而现代方剂学中的“和法”是指狭义的“和”,即和解少阳之意,指的是和少阳之半里、解少阳之半表的治法。少阳“和解”出于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5]简老温和托化法中的和,笔者认为应是广义和法,取调和之意,与温法相配合,寓以温中求和。

温法和和法在现代均属八法之一,而在《内经》中温法具有“温和”之义[6],这个观点贯穿全文。经文中有多处强调勿攻伐太过,以“温和之药”调之。温法是临床上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误用温法或过用温法亦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临证首先辨清虚实,对于实寒之证也要防止过于攻伐,以防过用温药使病证化热化火。大辛大温之品只可救急,祛寒实之证,可一时用之,中病药止,不可服用过长。对于虚弱劳损之证要以小剂量温药温升阳气,助脾胃运化。此即温和之意,即在温法中运用调和的整体观念,以防温药太过,犹恐不及。

益气托邪,正气指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机体的能量,包括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抵抗外邪及自愈能力。《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至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处”,说明了邪气盛则正气虚,正气虚则邪气容易留滞。所以扶正气与祛邪应当一同运用,以标本兼治,防止病情反复难愈。正气亏虚,气血乏源,营卫不和,腠理失固,针对其病机,当应用益气托邪之法,以取益气扶正、固腠振颓,调和营卫、托邪外出之功[7]。

简老之温和托化法,运用温和之大法,兼以托邪之品,常用于治疗素有体虚、又兼邪气入侵之疾。以下举医案对简老之温和托化法作一验证。

2 温脾肺祛痰饮治咳嗽

患者万左,42岁,刻下:脾肺不足,痰饮上泛为咳,痰多易咯,上肺常凉,面目微浮,夜寐尚佳,脉弦小。治以温和托化,组方:苏子梗,杏仁,桔梗,紫苑,桂枝,法半夏,云苓,于术,陈皮,甘草,牡蛎,淡姜拌五味。

病因病机:患者素体脾肺不足,上肺易感寒气,痰饮郁肺,肺失宣降,上泛发为咳嗽。肺位胸中,位高空虚,称为华盖,不耐寒热,易被内外之邪侵袭而发病。肺为阳中之阴,病则伤阳。肺脏病变日久累及脾、肾,气伤阳,肺气虚而有寒[8]。因此阳虚常常为慢性肺系疾病的内因,加之寒邪袭肺,肺失宣肃,治节失常,津液内聚而生饮。患者脾肺不足,兼有痰饮,发为咳嗽。

用药分析:简老选方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金匮要略·论注》认为“肺中隐匿之寒未去”者,此为寒饮停肺,肺主行水功能失调。寒饮郁肺,治当温阳化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总纲[9]。苓甘五味姜辛汤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亦是治疗寒饮郁肺的重要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母病及子所致“形寒饮冷则伤肺”。方中干姜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茯苓健脾化湿、化饮利水,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且杜绝生饮之源;五味子敛肺止咳,又防干姜之辛热耗伤肺气;此处方药配伍相反相成,法半夏辛温化痰,此几种药组合以达温药和之。

“和法”运用和解调和的方法,达到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的目的。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取”,为治疗肺系疾病的基本原则,用药宜轻、味宜辛,以轻、清、宣、散为基本法则,太寒、太热、太润、太燥之药皆不适宜。“和法”贵在以缓济急,以巧取胜[10]。运用轻清宣散之药,以达病位却不易伤正气,能够取得较好疗效。故方中加以杏仁降气止咳,苏梗行气和中,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苑温肺下气、消痰止咳,以求治病调和。同时简老用药素有孟河医派用药清灵之医风,此方药量甚小,亦符合上焦病用药轻巧之意。

按:肺系疾病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常以肺气亏虚为本虚,痰饮、气滞、血瘀为标实。用单一的治疗方式治之难以奏效[11],运用扶正托邪之法,以求治病标本兼治,扶正气之不足,以托邪外出。此方加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牡蛎敛阴化痰,诸药合之以祛痰饮,以达托邪之功用。

3 温脾肾祛湿邪治泄泻

患者吴左,刻下:脾肾两阳不足,气失蒸化。始由腹泻,继见白黏,三四阅月之久。舌苔薄淡,脉形微弦濡滑。治当温和托化,组方:羌活,防风,陈皮,云苓,甘草炭,白芍,桂木,于术,巴戟天,破故纸,扁豆衣,姜炭。

病因病机:脾主升清,实五脏。脾胃之气称为中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下利肠道,故见便溏。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气化水藏,温煦脾阳,充养后天,厚肠道,故见大便稀薄。患者素体脾肾两阳不足,气失蒸化。继感受寒湿外邪,而见白黏。脾喜燥恶湿,外感湿邪,易困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谷杂下而作泄泻,故有“湿多成五泄”之说。患者脾肾阳虚,兼有湿邪,发为泄泻。

用药分析:本案简老选方为痛泻药方加减。《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泄泻常以脾肾亏虚为本,虚实夹杂,迁延缠绵。温补脾肾之阳气,是治疗泄泻的根本。故本案选方用陈皮理气健脾,云苓健脾利水,于术健脾益气,桂木健胃行气,扁豆衣健脾化湿,炮姜温脾止泻,炮姜炒炭可使温热之性未减,而辛散之性降低,诸药和之以健运脾胃;巴戟天补肾阳,破故纸补肾助阳,二药以温补肾阳;二者和之以达温阳之功。另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甘草炒炭以增涩肠止泻之功。

“和法”根据病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和解之法,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痛泻药方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此方以补脾燥湿为主,辅以柔肝止痛,药性平和,共调肝脾[12]。肝脾同调,刚柔相济、动静和宜。明·吴崐所作《医方考》对此方注释:“痛泄不止,此方主之,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13]肝和脾的生理关系,可以“土濡木疏,木赖土荣”来概括[14]。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肝性柔而不刚依赖脾胃生化之源血液的润养。此方以炒白术燥湿健脾;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肝木得到阴血的滋养,得以疏泄,补肝体以和肝用;炒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归肝脾两经,风药能疏能燥,既可散肝郁,又可舒脾胜湿,升阳止泻,为理脾引经药。

按:腹泻的治疗大法是运脾化湿。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扶正以祛邪,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故扶正祛邪应当兼顾,方中以陈皮健脾燥湿,白术、茯苓燥湿利水,扁豆衣健脾化湿,羌活、防风散寒祛湿,以达托邪之意。

4 温肾阳祛寒邪治腹痛

柳左,36岁。刻下:寒袭少阴,偏右少腹拘急而痛,痛时撞动,脉沉弦小。拟温和托化,组方:桂枝,甘草,白芍,附片,巴戟天,陈皮,秦归,云苓,牡蛎,细辛,法半夏,淡姜,红枣。

病因病机:素体肾阳素虚,或久病伤及肾阳,而致肾阳虚衰,阳气虚弱均可致脏腑经络失养,阴寒内生,寒阻气滞而生腹痛。正如《诸病源候论·久腹痛》所说:“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肠鸣而腹绞痛,谓之寒中。”《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外邪入侵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患者外感风寒,寒袭少阴,则寒凝气滞,导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患者肾阳不足,兼有寒邪,发为腹痛。

用药分析:本案简老选方为桂枝汤加减。腹痛的治疗以“通”为治疗大法,《医学真传·腹痛》谓:“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15]故本方用附子助阳,巴戟天温补肾阳;陈皮和茯苓健脾,当归补血活血,温经止痛,诸药相和,温养肾阳,兼以温脾,以达温则使通、温阳止痛之效;另有牡蛎、半夏散结,寓以通则不痛。

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后人称“第一方”“调理阴阳之圣方”。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桂枝汤充分体现其意。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为本方主药,与酸苦微寒具有敛阴和营的芍药同用,相须相成,可以调和营卫。甘草甘缓和中,又可调和诸药,生姜辛温发散助桂枝以解表,大枣甘缓可助芍药以和里。“辛甘化阳”,桂枝、生姜性辛温,甘草、大枣性甘,四药相和,共助化阳,充盈阳气。“苦甘化阴”,芍药酸苦化阴,与桂枝同用,相须相成,阴阳结合,调和营卫,使气血畅通。诸药合用,使阴阳调和,畅通循环,缓急止痛。

按:寒病腹痛易感寒而发,外寒为邪实,内寒为正虚,寒病则为正邪交争之象,治宜温中除寒。简老另加细辛祛散外寒,附子温经散寒以止痛。《名医别录》谓附子“辛甘温大热,主治心腹冷痛”,以达托邪外出、标本兼治之功。

5 结语

简而言之,简老的温和托化法是集合众多医家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将温法与和法联合运用,并兼以托邪之品,对素体虚弱后感外邪之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简老流传医案中,尚有多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有待我们更深一步的分析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调和陈皮桂枝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调和γ-正规映射和调和γ-正规型映射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上海石化首次实现成品航煤直接调和
桂枝香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q-调和数的求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