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孟清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医案一则

2020-02-16王孟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蓟牡丹皮凉血

常 依,王孟清

(1.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湖南 长沙 410000)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临床常见有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等。以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的紫癜容易被误诊[1],易被当作一般的腹痛治疗而延误病情。该病好发于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儿童,以冬春季节多见[2],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基因易感性,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肺炎支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各种炎症因子的参与,体液及细胞功能紊乱等因素影响紫癜的发生和发展[3],其远期预后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关系密切[4]。治疗上,西医通过西咪替丁抗组胺、大剂量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等手段改善临床症状,腹型、关节型、肾炎性紫癜必要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特殊药物。如若患儿紫癜多次发作,医疗费用对家庭经济将是不小的负担。

王孟清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丰富。现总结王孟清教授治疗皮肤紫癜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王孟清教授认为当患儿双下肢和(或)臀部出现针尖样瘀点或瘀斑,色青紫或红,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考虑为紫癜,问诊时需仔细询问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有无腹痛、关节肿痛、头痛;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有无夹杂血丝,辨别是否发生胃肠道出血;有无柏油样大便,有无尿血等。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诱发因素,王孟清教授认为与感染、食物、剧烈的运动相关,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问诊时需重视患儿此次发病诱因的询问,具有明确诱发因素的患儿日后需积极避开该因素。紫癜患儿日常生活中也常表现为过敏体质,可能存在“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病史,或有一些其他的过敏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器官系统发育完善,身体素质提高,过敏体质得以改善,紫癜患病率及复发率将下降。

1 医案一则

患儿陈某,女,11岁,因“反复皮肤出血、尿血3年,再发1月余”就诊。患儿近3年来反复出现手足部皮疹,压之不褪色,抚之碍手,呈对称性,伴有尿血,多次行西医治疗,时可暂时控制,经不慎外感等易复发。1月前因感受风寒后再次诱发,双下肢出现少许出血点,色鲜红,散在分布,于当地医院住院,经抗感染、抗组胺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出血点消失出院,出院时复查尿常规无异常。出院后第2天因食用虾子再次出现四肢皮肤散在出血点,无发热咳嗽等症,为求中医治疗,遂至门诊就诊。既往有“肺炎支原体”“慢性鼻炎”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初诊(2019年5月18日):患儿四肢有散在出血点,呈散在、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抚之不碍手,无疼痛,无发热、咳嗽等症,晨起稍鼻塞,无腹痛、关节痛,纳寐可,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常规:镜检红细胞:0~2个,隐血:弱阳性。辨病辨证:中医诊断:紫癜病,湿热内侵证;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型)。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处方如下:小通草5 g,生地黄6 g,栀子5 g,滑石10 g,白茅根10 g,淡竹叶6 g,当归6 g,小蓟10 g,藕节炭10 g,蒲黄炭6 g,紫草10 g,茜草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甘草3 g。12剂,考虑紫癜患儿治疗疗程偏长,服药时间较长,建议患儿每日服药1剂,6剂后停药1天再继服6剂,以减少药物对脾胃的刺激,以及提高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同时予以匹多莫德口服液10 mL,口服,每日3次,增强免疫力。

二诊(2019年6月1日):患儿服药后无新增皮疹,原发皮疹未见明显消退,晨起仍鼻塞,流少许清涕,偶打喷嚏,纳寐可,二便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复查尿常规:隐血:++,红细胞总数:45个。方药:原方去蒲黄炭、小通草加辛夷、桃仁。处方如下:生地黄6 g,栀子5 g,滑石10 g,白茅根10 g,淡竹叶6 g,当归10 g,小蓟10 g,藕节炭10 g,紫草10 g,茜草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甘草3 g,辛夷5 g,桃仁5 g。12剂,每日1剂,服药6剂后停药1天再继服剩余6剂。

三诊(2019年6月22日):患儿四肢仍有少量出血点,晨起鼻塞减轻,无流涕,寐可,二便调,有口气,偶有轻微腹痛,可自行缓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复查尿常规:隐血:弱阳性,红细胞总数:18个。方药:原方去淡竹叶、桃仁加乌梅、益母草、细辛。处方如下:生地黄6 g,栀子5 g,滑石10 g,白茅根10 g,乌梅5 g,当归10 g,小蓟10 g,藕节炭10 g,紫草10 g,茜草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辛夷5 g,细辛2 g,益母草10 g,甘草3 g。12剂,每日1剂,服药6剂后停药1天再继服剩余6剂。

四诊(2019年7月12日):患儿四肢有陈旧性出血点,无新发,近期偶有咽痛,晨起稍鼻塞,遇冷加重,纳寐可,二便调,有口气,无腹痛。舌红,苔黄,脉数。复查尿常规:隐血:+,红细胞总数:25.52个。方药:原方去生地黄、乌梅、藕节炭加入牛蒡子、牛膝、桃仁。处方如下:栀子5 g,滑石10 g,白茅根10 g,当归10 g,小蓟10 g,紫草10 g,茜草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甘草3 g,辛夷5 g,细辛2 g,益母草10 g,牛蒡子10 g,牛膝10 g,桃仁5 g。12剂,每日1剂,服药6剂后停药1天再继服剩余6剂。

五诊(2019年8月2日):患儿有陈旧性出血点,少量新发,无咽痛,无鼻塞,纳差,寐可,大便偏干,小便可,有口气。舌红,苔黄,脉数。复查尿常规:隐血:阴性,红细胞总数正常。中医诊断:紫癜病,血热妄行证;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型)。治法:清热凉血止血。方药:血热妄行证,犀角地黄汤加减。方药:续上方加减,去辛夷、细辛。处方如下: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玄参10 g,麦冬10 g,白茅根10 g,连翘5 g,栀子5 g,淡竹叶6 g,仙鹤草10 g,紫草10 g,小蓟10 g,当归10 g,黄芪10 g,甘草5 g。12剂,每日1剂,服药6剂后停药1天再继服剩余6剂。

六诊(2019年8月30日):患儿皮疹消退,无新发,无鼻塞,纳寐可,二便调,无口气。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复查尿常规:隐血:阴性,红细胞总数正常。中医诊断:紫癜血热妄行证;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型)。治法:清热凉血,益气健脾。方药:续上方加减,去小蓟、白茅根、仙鹤草、紫草,加入山药、白术、太子参。处方如下: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玄参10 g,麦冬10 g,连翘5 g,栀子5 g,淡竹叶6 g,当归10 g,黄芪10 g,太子参6 g,山药10 g,白术6 g,甘草5 g。7剂,每日1剂,服药6剂后停药1天再继服剩余6剂。

六诊过后,患儿未再就诊。电话随访患儿无特殊不适,嘱其定期复查尿常规,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忌食海鲜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日常注意防寒保暖。3个月后再次电话随访患儿无新发皮疹,一般情况可。

按:王孟清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中医可参照“紫癜病”“葡萄疫”进行辨证论治,发病原因离不开内外二因,内因为虚,外因为时邪或异气,病理因素概括为热、虚、瘀。小儿因其特殊的年龄阶段,肺脾肾三脏常虚,肺气虚则卫外不固,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日常不慎导致皮肤破损,湿热火毒之气从局部而入,搏结气血;剧烈玩闹,喜笑不休,“五志过极化火”,火热之邪迫血妄行,同时《黄帝内经》中提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小儿心常有余,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全身之血脉,若小儿心经有热,血流加速;饮食不当,嗜食辛辣刺激或生冷海鲜,湿热内生,或于夏季暑湿当季发病,湿热邪气直入机体,《张氏医通·湿热》曰:“湿病本不自生,因热而怫郁,不能宣行水道,故停滞而生湿也。况形盛气弱之人,易为感受”;或病久肾阴亏损,虚火内生;或病久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导致气不摄血。患儿体内热邪扰动,血液妄行,或久病成虚,虚则不摄,血溢皮下,伤及阴络,侵犯关节,则见皮疹、尿血、便血、腹痛、关节肿痛等,发为紫癜。紫癜患儿“瘀”字始终贯穿全程,不过此瘀血为离经之血,故活血化瘀之法可稍稍用之,不宜多用,防止活血动血,加重紫癜。总的病机属于标实、本虚或者虚实夹杂。王孟清教授临床上通过询问患儿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仔细分析患儿的病因病机,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多因“血热”引起,风热或湿热之邪直犯机体,或邪气入里化热,或饮食不当致湿热内生,治疗上以清热凉血、止血消瘀为基本治法,配合缓急止痛、利湿消肿、解毒消斑等治法,在疾病后期佐以补肺健脾、滋阴益肾等法,达到扶正补虚、增强体质的效果,同时亦重视患儿病后体质的调理以及日常的防护。

此次就诊患儿,紫癜病程长,期间多次反复,临床症状表现以“皮疹”“血尿”为主,故辨病为紫癜病,辨证初期为湿热内侵证,中期为血热妄行证,后期患儿出现细脉,考虑为正气亏虚所致,故佐以补益之法。南方气候湿热,就诊正值夏季暑湿当季,“湿土之气同气相召”,容易湿热为患。湿邪缠绵黏滞,病情迁延不愈或者反复发作;湿热之邪胶着气血,血液妄行,渗出于皮下,则见皮疹;湿邪伤下,侵袭阴络,下注膀胱,故见血尿。治疗上患儿前期湿热表现明显,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小蓟饮子加减,经治疗患儿皮疹逐渐消退,血尿好转;中期患儿实热表现为主,可见少量新发皮疹,大便干,有口气,遂辨证为血热妄行证,予清热凉血止血之犀角地黄汤加减;后期患儿皮疹消退,无血尿,舌淡红,苔薄黄,脉细,继续予原方加减,巩固药效,但因犀角地黄汤药性寒凉,遂去掉部分凉血止血药物,患儿脉细,加入补肺健脾的山药、白术、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增强患儿体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腹痛,加用乌梅缓急止痛。乌梅治疗腹痛可联想乌梅丸一方,相关研究显示,以乌梅为君药的乌梅丸一方临床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起效时间快,价格便廉[5-6]。

2 结语

通过分析上述医案,总结王孟清教授临床经验有以下四点:一为紫癜病患儿多以“血热”为主,《景岳全书》记载:“血有动乱不宁者,宜清之和之”,故以清热凉血、止血消瘀为治法。药物上以“清热”为主,“凉血”“止血”“活血”三法同用。常用的凉血药物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紫草、赤芍,常用的止血药物有白茅根、仙鹤草、茜草、小蓟,常用的活血药物诸如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川芎之类。二为积极清除感染诱因。有外感表证的患儿宜疏风解表,有鼻炎的患儿宜宣通鼻窍,临床上部分紫癜患儿就诊时无明确感染表现,但不排除有隐匿性感染,适量加入少许荆芥、防风等药性平和之品,取其辛散祛风、升阳除湿[7]之意。三为重视炭类止血药物的使用。《十药神书》中记载:“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血见黑则止”,故临床常用蒲黄炭、藕节炭加强止血的效果。四为后期重视补肺健脾,增强体质。在儿童所有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王孟清教授均强调疾病后期体质的调理。如临床治疗喘息疾病患儿,王孟清教授在恢复期分阶段论治,先补脾,后补肾,按周期采取间断服药的方式,疗程一般为3个月[8]。此患儿后期出现细脉,没有明显肾阴亏损的表现,遂从肺脾入手。肺主卫,卫气,卫外之固也;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充盛则气血充足,《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亦如此。

猜你喜欢

小蓟牡丹皮凉血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不同提取方式下小蓟、小蓟炭提取物抗炎、凝血活性的比较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神奇的小蓟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十亩间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