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野下的《中药药理学》学习难点及对策分析
2020-02-16张忠伟赵秋华王居平
凌 博,梁 威,张忠伟,张 瑛,赵秋华,王居平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人体、动物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而细、作用机理机制复杂的特点,要求师生能综合运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方法来分析传统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因此,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环节中,知识难点多且分布广、不同学科知识交叉联系复杂等成为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常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核心作用。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足,容易导致所选的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在课程知识难点的选择中,教师普遍认为药理机制是学习难点,但未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的原因,故而普遍存在教学难点反复强调,学生仍无法理解和掌握的现象[2-3]。因此,本课程组基于学生视野,探析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知识难点,并结合实例提出合理对策,期望为解决教学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2018年完成《中药药理学》课程学习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014-2016级共180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药药理学》期末考试分析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考试分析部分由学生成绩总体评价和知识点答对率组成。一是通过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不及格率和优良率来总体评价《中药药理学》学习的难度;二是应用知识点答对率来分析难点分布情况。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围绕知识难点分布和难点成因来设计,并应用问卷星系统发布和收集资料。知识难点分布模块主要参照考试分析中的难点分布情况,设计2个多选题(药理作用、药理机制),每题均包含4个选项。知识难点成因模块设计2个多选题(欠缺的知识体系、课堂欠缺的教学法),每题均包含4个选项。
1.3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ASS17.0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率表示学生占比,并将卡方检验和t检验用于各组数据的比较。其中,P<0.05代表各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80份。分别对《中药药理学》期末考试分析以及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以下探讨。
2.1 期末考试分析情况
经统计分析,180名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68.91±3.53)分。其中,成绩≥80分组16人(占8.89%),成绩中等组(60分≤成绩<80分)88人(占48.89%),成绩不及格组76人(占42.22%),且发现3组学生的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成绩不及格率和优良率可得出,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未能良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对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平均答对率不同,药理作用部分为(48.73±5.18)%,药理机制部分为(30.56±4.96)%,有效成分部分为(83.68±9.52)%,临床应用部分为(80.25±8.83)%,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平均答对率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知,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知识难点主要分布在药理机制和药理作用。
2.2 问卷调查分析情况
2.2.1 学科知识难点的分析 将学生对问卷题目作答情况进行统计,提示不同学生认为的学习难点分布有所差异。其中,学生认为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对应关系的难度最大(占88.73%),其次为区分同功效不同药物的作用类型(占75.26%),再次为同药物不同功效的理解(占33.13%),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的难度最小(占8.83%)。因此,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对应关系、区分同功效不同药物的作用类型是药理作用的主要难点。
在药理机制的难点类型中,学生认为难度最大的是药物作用的功能蛋白(占93.88%),其次为药物影响的细胞功能(占86.18%),再者为药物作用的组织类型(占60.53%),难度最小的是药物影响的器官功能(占20.18%)。由此可见,药物作用的功能蛋白、药物影响的细胞功能是药理机制的主要难度方向。
2.2.2 知识难点成因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对问卷题目的作答情况,可知不同学生认为形成学习难点的原因不同。在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的学科知识类型的统计中,《病理生理学》知识占96.72%,《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为76.95%,《药理学》知识为19.85%,《中药学》知识为10.76%。可见,欠缺《病理生理学》和《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是导致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存在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统计学生认为课堂欠缺的教学法的选项,发现其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法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分别为多学科融合式教学法(83.21%)、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82.86%)、类比式教学法(81.77%)、探究式教学法(80.93%)。因此,目前课堂教学法单一,而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实施力度不足,也是导致学生未能高效学习《中药药理学》理论知识的潜在重要原因之一。
3 讨论
3.1 药理作用的学习难点分析及对策
药理作用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有研究[4]指出,中药的药理作用复杂、繁多且存在多学科知识点融合,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在《中药药理学》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多数教学研究仅以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判断知识难点,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可能出现教师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不一致的情况[5]。本研究结果表明,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区分同功效不同药物的作用类型是药理作用的两大学习难点。
3.1.1 功效与药理作用对应关系的分析及对策 功效与药理作用对应关系的知识难点主要涉及《中药学》和《药理学》两大课程理论体系。本研究表明,该知识难点的形成并非是学生欠缺这两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而极有可能是两门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和融合存在问题。例如,学生在分析雷公藤的祛风除湿、解除弊痛与药理作用的对应关系时,通常能找到关键知识点“镇痛”,却难以理解“抗炎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这两个重要知识点。推测原因在于两门课程的学科背景不同,即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故而在功效与药理作用中难以直接找到对应关系。通过分析两门课程的内容,发现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选有祛风除湿、解除弊痛功效的雷公藤,也可选有抗炎作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药。鉴于此,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为核心,从两门课程中选择代表性药物,并对药物的功效和药理作用进行类比分析,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雷公藤祛风除湿、解除弊痛的功效对应的药理作用应为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为了解决功效与药理作用对应关系的难题,教师可从中药和西药治疗作用的共同点入手,采用多学科融合式教学法结合类比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两门学科知识的关联与融合以及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
3.1.2 区分同功效不同药物的作用类型的分析及对策 具有相同功效的中药数量较多,且可归属于多种类型,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区分同功效不同药物作用类型的异同点。例如,具有镇咳作用的中药包括解表药中的麻黄、祛痰止咳平喘药中的苦杏仁和补虚药中的甘草,皆属于不同的类型,且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环节。教师应以药理作用环节为知识主线,采用类比式教学法区分三者在镇咳作用中的异同点,即分别讲解麻黄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苦杏仁是抑制呼吸中枢,甘草是通过祛痰性镇咳来起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区分同功效不同药物的作用类型。因此,选取合适的知识主线,合理有效地利用类比教学法是解决此学习难点的关键途径。
3.2 药理机制学习难点的分析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中的药理机制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机理,其涉及到药物作用的器官、组织、细胞和信号通路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由于中药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多样性,使得中药药理机制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目前的教学研究多局限于把药理作用和药理机制混为一体作为研究对象[6],并未单独以药理机制的难点分布和成因为重点研究方向。
3.2.1 药物作用的功能蛋白的分析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药物作用的功能蛋白是中药药理作用分子层面的依据,其所涉及的基础医学课程较多,如《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所以,基础医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中药药理机制的学习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难以深刻理解“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是五味子保肝作用的核心药理作用机制之一”的知识点。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最欠缺的是《病理生理学》和《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而ALT和肝损伤的相关性又是《病理生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本校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未将《病理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列入课程体系中,是导致学生欠缺医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原因。
因此,教师在讲授《中药药理学》有关章节前,先总结出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利用慕课、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堂中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学生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模式,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中药药理作用的功能蛋白。
3.2.2 药物影响的细胞功能的分析及对策 药物影响的细胞功能变化是从细胞水平来分析中药药理作用的机制。学生必须先掌握正常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功能,再与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功能进行对比,从而在细胞水平理解中药的药理机制。因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未学习《病理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知识,制约了其对在药物影响下的细胞功能的理解。例如,人参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作用中,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关键机制之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变化的特点,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而各不相同。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学生仅能通过记忆掌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增强可促进提升免疫能力,而并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也无法真正理解人参通过提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来起到增强免疫能力的机制。
因此,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7],是帮助学生解决《中药药理学》学习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先要求学生应用慕课等线上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并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将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细胞功能变化与药物作用的细胞功能进行类比,同时结合小组讨论等模式,让学生总结疾病状态与药物影响细胞功能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本课程组对学生视野下的《中药药理学》学习难点进行分析,并依据学习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通过期末试卷和问卷调查的综合统计分析,学生认为《中药药理学》学习难点主要分布在药理作用和药理机制。经深入探讨,学生对多门课程内容的联系理解能力、缺乏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知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均是重要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认知能力,采用类比式、多学科融合式、线上线下融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难点问题,以进一步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