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理学课堂思政飘香
——《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与运用初探

2020-02-16高灵通袁建强陈怀艳刘媛媛龙培化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理学院士医学生

高灵通,袁建强,陈怀艳,刘媛媛,龙培化,高 路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大学课堂应因势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通过隐性渗透、润物细无声,寓思政教育于各类专业课程之中,达到立德树人根本之目的[1]。

生理学作为医学生踏入医学殿堂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将思政教育培育贯穿于生理学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建立爱党爱国、科学主义、求真求实的精神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生理学课堂“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生理学和医学密不可分,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医学生只有在明白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正常的功能基础上,才能正确知悉疾病状况下机体某个或是某些部分发生的改变。因此,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的基础课程,开课时间比较早,课时量也大。此时,多数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容易有情绪,正确的三观亦未建立[2]。所以,根据这阶段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课堂上适当渗入思政内容,易于培养学生的三观。

医学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不能只看片子和化验单,要聚焦病人的身心和对生命的敬畏。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提高,对医护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学生上课之初,就培养人文精神,能尽早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育更高的职业素养。近代以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生理学家,结合他们的故事,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

2 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理学课堂的实践运用

教师应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准备教案、备课时,特别是集体备课时,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知识,还应充分考虑和挖掘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运用各种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生理学课堂的始终。

2.1 结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课堂上引入思政内容

19世纪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用自己的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奖项,代表着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能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结合诺贝尔生理学奖背后科学家的故事,引入思政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拿着一本书的医学之神,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3]。从这个奖章可以回顾医学生初入医学学府穿上白大衣时所立的铮铮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始终提醒医学生牢记学医的初心和终生的使命。

诺贝奖得主的背后不仅是汗水和智慧的付出,还有为医学发展的献身精神。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女士,领导着她的研究团队,经历了上百次失败,靠着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初心,最终成功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为了赶进度,让尽快让青蒿素投入使用,屠呦呦以身试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4];诺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教授用自己研发的树突细胞疗法治疗自己的恶性胰腺癌,将生命由预期的数月延长到四年[5];诺奖得主马歇尔喝下了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液,证明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从而开创了抗生素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新纪元[6]。以诺奖得主的事例,鼓励学生为医学发展无私奉献、勇于追求科学价值,为医学发展献身的精神。

2.2 结合近代我国生理学的发展,宣扬生理学家的爱国精神

在课堂上引入那些为新中国建设奋斗一生的生理学界的先贤和前辈们,讲好一代知识分子爱国奉献的感人故事,弘扬他们为新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毕生奋斗的人生抉择和理想信念,能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

在讲述消化生理中的肠抑胃素时,可引出肠抑胃素的发现者、我国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教授。林教授不仅在推动我国生理学的发展中功勋卓著,创办了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生理学杂志》,培养了如冯德培院士、张锡钧教授等一大批优秀的生理学工作者,刻苦钻研,发现肠抑胃素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靶点等,使我国生理学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投入救亡图存的洪流,抗战时期组织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队,创建和领导了中国军队战地医疗救护体系[7]。林教授奉行的“救死扶伤、博爱恤兵”的宗旨,尤其值得我们军队院校的医学生学习。

在讲述条件反射理论和神经递质时,可引入沈其震院士。沈院士在大革命时期,按照党的指示在天津开设诊所,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工作做出了贡献;抗战时期,筹建了新四军军医处并任处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1943年到延安,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募集了医药器材,为解放区输送了大批急需物资,动员了大批科技人员到解放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8]。

在讲述输血内容时,可引入我国现代血库的创始人、输血救伤事业的奠基人——易见龙教授。易教授于1943年6月7日在纽约华人街附近成立了由中国人主持的第一个血库;1944年初,易教授率领血库全体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及所制备的干血浆,历经艰险,回到昆明,几经奔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库[9]。所制成的干血浆和液态血浆,立即用于抗日前线。易教授那颗不为名利所惑、坚定赤诚的爱国心和投身抗日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

2.3 结合生理学教材,弘扬我国生理学家求真求实的精神

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在追求真知,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在如今常曝出科研学术不端的时代,为医学生灌输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铸就其追求真知的品格。

讲述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消化生理的奠基人——王志均院士。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利用食道瘘狗进行假饲,证明假饲可通过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胃液的分泌。可是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怀疑,即给狗仅仅假饲5分钟,而引起的胃液分泌竟持续两个多小时。当时科学家猜测这里面可能还有体液调节的因素。但是鉴于巴甫洛夫坚持迷走神经的调节,以及他的影响力,体液因素的参与一直没有得到研究。王院士不畏此束缚,坚持其观点并对其展开研究,历经了12年、发表20篇论文,较全面地阐明了胰岛素的神经反射性调节,证实了迷走-胰岛素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进食活动中对糖代谢调节的拮抗作用[10],推翻了巴甫洛夫只有神经参与的理论。

在讲述神经肌肉接头理论时,可引入“冯氏效应”的发现者——冯德培院士。当冯院士测定肌肉被拉长或放松时所起的热变化时,他注意到当肌肉保持拉长时放热持续增加,当肌肉被放松时,这一现象即不出现,开始时他猜想这可能是由于某种误差所引起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进行了各种对照实验,排除了试验方法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证明,这不是实验中的“误差”,而是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在肌肉的静息代谢与肌肉长度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11]。这只是冯院士追求科研真知的一个故事。杨雄里院士曾评价冯院士“这是一个以科学为生命的人,点燃其生命火焰的是科学,使其生命不息燃烧的是科学,甚至当其病情危急,延续其生命之火的还是科学。” 他所创导的严谨学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在中国生理学界蔚成风气,影响至今。

2.4 结合教研室的创建与发展,传承教研室优秀的文化底蕴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章节,通过介绍教研室相关生理学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和为人的品格来启发和教育学生,既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三观。下面以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为例:

讲述神经内分泌时,可引入我校生理学教研室的创建者——朱鹤年教授。朱教授是哺乳动物神经分泌的发现者,首先将立体定向技术引进中国并传授和支持革新,主要用其研究情绪表征的神经机制;还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又开展了刺激猫下丘脑对脾脏收缩的影响、刺激猫桥脑对排尿反应的影响等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1949年5月,他应邀到华东人民医学院(海军军医大学前身)创建生理学教研室并担任主任。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教学、科研工作,三次主编了全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材,为后来全军《生理学》教材的编写打下了基础[12]。朱教授的一生为我军的卫生事业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这种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为纪念朱教授,我室也开展了以朱教授名字命名的“鹤年杯”生理学知识竞赛活动。

讲述糖皮质激素时,可引入曾经的教研室主任——陈宜张院士。陈院士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提供了甾体激素以非基因组机制方式分别抑制、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分泌和重摄取氨基酸的一系列实验资料;并阐明其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内分泌学教科书所引用[13]。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见到已经90多岁高龄的陈院士来办公室工作。陈院士不仅醉心于神经生理学研究,还老当益壮,德耀后人。他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本色、一名科技人员的时代风范。陈院士不仅把发的院士津贴以“工资足够开销”为由拒绝了,而且还和老伴徐仁宝教授捐出大半生积蓄,设立“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奖励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对党忠诚、对国家热爱、对事业执着的那份理想信念与年轻心态,值得我们赞誉和学习。

2.5 结合教学内容,讲好医学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14]。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医者是否有“仁心”,患者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当今医患矛盾问题突出,这就要求医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术”,还要有“仁术”。这就使得我们在培养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而生理学知识蕴含着诸多的人文知识,素有讲述“生命之道理”的美誉。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掘生理学中的人文因素,渗透到日常课堂当中,能为医学生日后成为真正有“仁心”的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述生理学绪论中“刺激与阈值、兴奋性”的内容时,以心态的平和、亢奋、沮丧为例,分析引起兴奋愉悦刺激的阈值,使学生逐步明确组织细胞能否兴奋,与接受刺激时的兴奋状态至关重要。当兴奋性状态处于超常期时,施加较小刺激就能表现出心情愉快;反之,当兴奋性状态处于低常期时,较大的刺激才能表现出心情愉快。与之对应,当医患间关系较差(相当于低常期)时,普通刺激(阈刺激)不易引起兴奋,甚至激起反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若此前辅以必要的鼓励、心理暗示、进行恰当的劝导等刺激(医生的问诊内容多少、语气和动作是否轻柔,候诊时间长短等),提高其兴奋性,降低阈值,当出现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时,适当的刺激即可改善。

在讲授输血的内容时,可讲述在人类发现血型之前,尝试用外来血液拯救危在旦夕的生命时导致的悲剧性结局。1829年,伦敦盖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尝试为那些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输血,但他的这种英雄行为只救活了几位患者;普法战争期间,奥地利、比利时和俄国的军医都曾在战场上做过战士与战士之间的直接输血;然而,有的患者会出现畏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急促和心力衰竭等症状,甚至一些患者死亡。直到20世纪,血型的奥秘才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一位名叫兰德斯坦纳的病理学家揭开。通过这样具体的实例告诉医学生:生命科学总是在不断的生命救赎中艰难前行,爱护病人、拯救生命、珍惜生命是医生的责任之所在,种下爱心的“种子”。还可介绍我国现有血库紧张的现状、无偿献血的益处,鼓励学生无偿献血。

另外,生理学还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生理学实验课上受医学伦理的限制,其实验对象是动物。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到讲授动物福利,做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3R原则,身体力行地爱护实验动物。如做好术前麻醉、减少痛苦,在保证教学和科研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动物总量;实验完毕后采用安乐死的方式结束其生命,以体现对实验动物的尊重和临终关怀。以此引出医学生在临床以病人为对象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如问诊、听心音、量血压和血型鉴定等过程中,要语气温和、动作轻柔、转换角色互相体会,善待患者,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心,为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良好人文基础。

3 结语

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生理学课堂、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通的过程中,对授课教师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不仅自身要充分挖掘生理学课堂的思政内容,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更多的知识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语言精炼,解决时间不足问题;②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在掌握生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觉悟,树立大思政格局意识,紧跟中央的指示,积极探索思政课融入生理学课堂的方式;③教师要时时刻刻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维护自己的形象,以自身的涵养感染学生;④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如PBL、雨课堂、分课堂等,提高课堂效率;⑤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形成总结。新时代背景下,生理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为国家培养医术高超、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生理学院士医学生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