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老来瘦”叫肌少症

2020-02-15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9期
关键词:肌少症骨骼肌力量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一些老人体重逐渐减轻,身材逐渐变瘦,自以为是“千金难买的老来瘦”。但身体的指标却不像是“老来瘦”所预期的健康表现,却越来越容易疲劳,时常走不动路,拿不起东西,最麻烦的是越来越爱生病,还扛不住病。这样的人要留心,是否已经得了一种名为“肌少症”的病。

骨骼肌量减少首先考虑“肌少症”

肌少症,即骨骼肌减少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减退。目前,国际上统一把肌少症定义为:渐进性和普遍性的骨骼肌容积丢失、力量下降伴随躯体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综合征。

单凭“看起来瘦”这种简单目测法,是不能诊断肌少症的。因为肌肉容量与人种、生活方式、环境影响关系很大。按照亚洲人的标准:①骨骼肌指数,男性<7.0kg/m2,女性<5.4kg/m2,提示骨骼肌量减少;②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提示肌肉力量不足;③步速<0.8m/s,提示肌肉功能不足。也就是说,如果存在骨骼肌量减少,并且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不足,均符合肌少症的诊断。

肌少症所致的老来瘦,换不来健康

任何体育活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直接影响到运动时的表现。骨骼肌约占全身重量的40%,是身体重要的能量储藏库,可以储藏肌糖原和蛋白质,在身体急需这些物质时骨骼肌可以进行快速补充。骨骼肌还通过消耗热量调节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因此,骨骼肌的减少,带来的不仅是形体的瘦削及憔悴感,还会因肌肉无力、功能下降导致跌倒、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发生率增加。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感染率和死亡率增高。

肌少症引起的代谢紊乱还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2 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等。同时,还会损害免疫功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老年人是重点发病人群

肌少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公认的因素有:年龄增长、低水平的体力活动、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疾病状态。其中增龄与肌少症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为3%~31%。

年轻时,人体的肌肉新陈代谢以合成代谢为主,表现为肌肉块不断增加,肌肉越来越有力,人也显得越来越结实。在30岁左右骨骼肌的生长达到高峰,随后骨骼肌新陈代谢中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50岁后每10年肌肉容量下降约15%,70 岁以后每10年下降约30%,表现为肌肉块逐渐变小,肌肉越来越没力,甚至出现“蝴蝶臂”等表现。

慢病患者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慢性炎症作用,食欲差、消化吸收不佳和活动量减少,往往也容易合并肌少症。目前,我国慢病管理逐渐规范化、系统化,但社会普遍缺乏对肌少症的认识。肌少症的存在会延长慢病控制的时间,对患者恢复起到“减分”作用。

总之,大家要认识到肌少症会将人拉入衰弱、失能的深渊。早认识、早发现、早干预是减少其危害的重要方法。易感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要调整生活方式,做好疾病预防。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觉得肌肉减少,应及时就医。

营养不良和身体缺少活动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防治“肌少症”的主要措施是“增肌减脂”,如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适当摄入蛋白质;避免饱食、酗酒,增加运动,特别是抗阻力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猜你喜欢

肌少症骨骼肌力量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