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言 日本建筑:过去、现在与未来

2020-02-15包慕萍BAOMuping

建筑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加藤建筑师日本

包慕萍 BAO Muping

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现代建筑师可谓群星灿烂。为什么日本建筑师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不仅如此,日本建筑师的作品无论如何抽象,都会让人们感受到若有若无的日本味儿。他们接受了怎样的建筑教育?他们建筑思想的源泉何在?他们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为了回答这些设问,本专栏有幸邀请到四位国际专家,为中文读者进行了深度解答。

大岛正(Ken Tadashi OSHIMA)是活跃在美国与日本建筑媒体界炙手可热的建筑史理论家。他得益于博士导师肯尼斯· 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的理论指导和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铃木博之的实证研究方法,在《世界的日本建筑》一文中精确地捕捉了在国际文脉中,日本建筑师作品的诞生之由,以及它们对国际建筑界的影响。文章从出版物与展览会营造的日本意象以及日本建筑师和美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剖析了日本和欧美之间错综的相互影响关系。之后以“建筑与乌托邦”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意大利建筑史家塔夫里、建筑十人小组和丹下健三及其弟子矶崎新在思想上的交流。此篇论文可谓是第一次为中文读者展示了日本建筑国际影响在媒体、作品、思想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全景画。

加藤耕一(KATO Koichi)教授的《日本建筑教育史概略:从东京大学建筑学科体系创建谈起》与第一篇文章交相辉映,如果说前者是“果”,后者则是“因”。加藤教授以日本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东京大学为例,介绍了日本从1877 年开启的务实派英国式建筑教育逐渐走向强调全面的工学教育,以及在“讲座制”的教学体制中形成的建筑学科体系化和建筑设计科学化的日本特性。加藤教授的近著《时光造就建筑:再生的西洋建筑史》囊括日本三得利学艺奖、日本建筑学会论文奖、日本建筑史学会奖三项大奖,其思想跨越了建筑学、建筑史学的专业领域,为面对庞大已建成环境以及人口负增长的高龄化日本当代社会指引了方向。这一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建筑教育。加藤教授指出,虽然日本建筑教育拥有140年的悠长历史,但21 世纪进入与20 世纪完全相反的缩小社会,必然需要探索全新的建筑教育。

日本现代建筑实现了国际化,但并没有因此失去自我,其重要的根基在于全社会对本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敬畏、学习和继承。日本如何创建了建筑文物保护体系及当今的最新动态,由执教于东京大学的青年建筑史学家海野聪(UNNO Satoshi)执笔。文章将日本建筑文物保护130 余年来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建筑扩展到地域文化综合利用的 “日本遗产” 最新概念诞生,以及制定法规的不同渠道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而且,作者特别揭示了《奈良宣言》在以木构建筑遗产为主的中国、日本等国家的现实意义。

21 世纪,日本建筑师依然在世界疾走。在此专栏,特邀郭圣杰博士介绍了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平田晃久的作品。郭圣杰在京都大学的博士论文以战后台湾地区建筑家的作品及思想为研究对象,熟知日本现代建筑家谱系,因此他明晰透彻地分析了平田的设计理念“缠绕”的内涵及其在设计手法上的具体表达。作者将平田晃久归类为1960 年代新陈代谢派谱系里的新生代,那么“缠绕”亦可以理解为是新陈代谢派主张的中间领域(灰空间)的衍生概念。新陈代谢派诞生于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成长和扩张是时代主题。而平田晃久面对着高龄化社会以及地方经济的沉寂,他的建筑主题则是在缩小时代中如何激发生命力及公众活力。与新陈代谢派的机械化生长不同,平田晃久的作品在规矩的现代建筑体量中增添植物变数。他设计的植物缠绕的台北“富富话合”集合住宅已经成为新的打卡圣地。

《建筑师》杂志前主编王莉慧女士和我提及日本专栏企划之事已是两年前,衷心感谢编辑部、四位专家以及各位翻译的倾心协助。本专栏只是最初宏大企划构想的一半,日本建筑师的流派和谱系以及日本建筑业体制、日本居住建筑发展等内容敬请期待后续奉送。

猜你喜欢

加藤建筑师日本
胖胖的“建筑师”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当建筑师
日媒追忆亲中政治家加藤纮一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著名围棋大师系列之十五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