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气化湿法治疗湿秘

2020-02-15

江苏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失司三仁汤三焦

徐 艺 钱 洲 王 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便秘是临床常见之症,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大便干结难解,或质虽不坚而排便不畅。便秘的西医治疗主要以通便药对症处理为主,虽一时有效,但长期使用效果会逐渐降低,且停药后容易复发。《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将便秘分为热积秘、寒积秘、气滞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临床辨治多从虚实寒热分而辨之,取得一定效果。随着时代变化,时人多外感湿邪、肥甘填脘、久坐少动、劳倦失常,笔者体会到如今便秘者大便并非坚硬难解,而是黏滞不爽,排便不畅,便后有不尽感,多因湿邪阻滞,属“湿秘”范畴,单以通下之法或以虚实寒热辨之效果不显。《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提出便秘可因湿邪阻滞,气机不畅而致[2],《重订严氏济生方·大便门·秘结论治》中更是明确提出“湿秘”之名[3]。所谓流气化湿,即是运用轻宣之品,流畅三焦气机,进而化解湿邪,清净三焦。笔者临证时对于湿秘患者常采用流气化湿之法治之,颇有成效。兹就运用流气化湿法治疗湿秘之体会与同道分享。

1 湿犯三焦,滞而为秘

肥甘厚味,酒食填脘,湿邪内生,壅滞肠道,大肠传导失司,功能失常,而致湿秘。湿邪可由外感,或自内而生,内外合邪,弥漫三焦。在上则迷蒙肺脏,宣降失司;在中则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在下则困遏肾脏,温化无权。

1.1 湿犯于上,肺失宣降 肺居上焦,主气司呼吸,其与大肠相表里,有宣发肃降之功用。一方面,肺主宣发,布散津液,濡润诸脏,使肠腑得以濡润;另一方面,肺主肃降,大肠传导之性依托于肺脏肃降之功。肺主一身之气,宣发肃降可调节气机运行。六腑以通为用,六腑通降以气机顺畅为要。若湿邪上犯肺脏,势必影响其宣发肃降之功效。宣发无力,津液失其布散,脏腑无以濡养;肃降失司,糟粕之物无以下传,发为秘结。

1.2 湿阻在中,脾失运化 脾胃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方面脾胃运化饮食水谷,精华之物布散为用,糟粕之物方能下传至肠腑;另一方面脾胃位居中焦,上承心肺,下接肝肾,为气机升降运行之枢纽。湿邪困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饮食水谷无所化,大肠无糟粕以变化出焉;湿邪易阻滞气机,气之升降无序,影响肠腑通降之机,大便遂结。

1.3 湿注于下,肾失温化 肾主二便,大肠传导糟粕依赖于肾脏的气化与温煦功能。肾气充沛,气化有常,大肠传导有力;肾阳充足,肠腑得以温煦,无寒凝之弊。湿邪下注,侵损肾气,肾脏气化失司,大肠传导无力;湿邪困遏阳气,肾脏温化无权,湿与糟粕合而为滞,阻于肠腑,大便滞而不爽。

2 流气化湿,药用轻灵

流气化湿,也称宣气化湿,叶天士最善用之,其言“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4]。流气化湿即运用轻清流动、性味平淡之品,宣通三焦气滞,分消三焦湿热,以治疗湿热或湿温之法。吴鞠通《温病条辨》制定了本法代表方三仁汤[5]。杏仁宣发肺气,蔻仁调畅中焦,薏苡仁疏导下焦,半夏、厚朴苦辛温化,滑石、白通草、竹叶淡渗利湿。本方集宣上、畅中、渗下诸法,调畅气机,使湿邪从三焦分消。

笔者认为,流气化湿法虽是前贤用以治疗湿热或湿温之法,但本法以去除湿邪为主,故亦为治疗湿邪之大法。临床可运用流气化湿之法,取三仁汤分消湿邪、药用灵动的理念,古方新用,即药用轻清流动、微苦微辛之品,在健脾的基础上,宣上焦肺气,调中焦升降,疏下焦之滞,调理三焦气机以化湿邪。在湿秘治疗中诚如王孟英[6]所言:“人身之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设如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证。”

3 流气除湿秘,不拘一法

湿邪致秘,因人素体阴阳偏胜之差异,可表现为实证之候,或为寒湿之秘,或为湿热之秘,亦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多为阳虚夹寒湿,或阴虚夹湿热之证,临证当分而治之。

3.1 流气化湿,佐以温通(主治寒湿秘) 寒湿便秘,湿与寒合邪,湿性黏滞易阻滞气机,寒性收引拘急,临床表现为大便黏滞不爽,即大便质地不硬,却异常难解,伴腹胀、腹痛、得温则舒、舌苔白腻或厚腻。临证遇此,笔者常用三仁汤合平胃散之意,药用杏、蔻、薏三仁,宣上、畅中、渗下;用厚朴苦温之性,一则苦可燥湿,二则温可散寒,以消腹胀痞满之苦;用橘皮以流通气机,气行则湿化;用苍术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增除湿之功;用茯苓甘淡利湿,健脾则湿无以化。寻病探源,此证患者平素多喜食生冷瓜果,或久居水边,阳气被遏致寒湿内生。笔者多嘱患者节饮食、慎起居、忌贪凉,可配合针灸,针刺大肠背俞穴、募穴及下合穴为主,灸神阙、关元,得效较佳。

3.2 流气化湿,助以清利(主治湿热秘) 湿热便秘,湿郁化热,湿热交织,腑气不降,肠道运化失司,临床表现为大便质黏臭秽或欲便不出,肛门灼热感。此证患者除便秘外还会具有相对典型的湿热体质表现,如湿热中阻而烧心反酸,热灼津伤而口干口苦,分泌旺盛,眼眵偏多,汗质黏且易沾染衣物,舌红苔黄腻。笔者常遣三仁汤原方,遵“六腑以通为用”之旨,分解湿热,使清阳得生,浊阴得降,湿去热孤则易消解,湿热去则大便出焉。临证根据患者主要伴随症状以作增损,如口中异味较重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湿热阻遏胸中气机而胸中闷窒者常加栀子、豆豉,用其微苦微辛清利湿热,以通气机。

3.3 流化寒湿,温振阳气(主治阳虚夹寒湿秘) 阳虚兼夹寒湿的便秘患者相比寒湿便秘的患者更为多见。一方面,阳气主温煦、气化,阳气虚则阴气盛,寒湿内生;另一方面,寒湿之邪皆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故寒湿日久多兼阳虚。临床表现为便意频频,排出困难,伴腹中冷痛、面色㿠白、腰膝酸冷等全身表现。此类便秘患者若只用流气化湿、通阳散寒之法,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因一味流气化湿,常会使虚衰的阳气更受摧残,辛散固可散寒湿,亦可伤阳气,故阳虚夹寒湿致秘常使用流气化湿之法参合温阳之药。临证遇此,笔者常用三仁汤合厚朴温中汤化裁。用干姜以温振中焦阳气,用厚朴下气除胀,用橘皮以行气燥湿,用蔻仁以畅中化湿,参入杏仁宣肺、枇杷叶肃肺以调上焦气机,治法重在流通上中二焦,下病取上。

3.4 流化湿热,少佐滋润(主治阴虚夹湿热秘) 阴虚兼夹湿热之证为湿秘中最难治者,清化湿热则伤阴液,滋阴又易生湿。临床表现为久无便意,黏滞不爽,伴口干饮水不多、午后低热、食少乏力、舌质干红、脉浮细数。此类便秘患者最当权衡用药,当以流气化湿参少许滋阴之品,笔者以三仁汤合增液汤加减。首先,祛湿不可过燥,如厚朴、苍术之品不可用,当用性味平和之品,如薏苡仁、茯苓、白扁豆除湿而不燥;其次,流气之品不可过辛过温,陈皮、木香不可用之,当选杏仁、枇杷叶轻清流动之品;最后,养阴不可滋腻,熟地之类断不可用,芦根、天花粉、生地黄可稍选用之。

4 病案举隅

张某,女,36岁。2018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大便难解2月余。患者2月来大便难解,日行1~2次,每次需半小时以上方可排出,大便黏软,味臭,解后仍有不尽之感,伴有腹胀,排便后缓解,平素喜食肥甘甜腻。观患者中等偏胖体型,面色黄,油光浮现,闻其口中异味颇重,舌红苔黄腻,脉偏滑。中医诊断为湿秘(大肠湿热证),治当流气化湿,助以清利,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

太子参10 g,茯苓12 g,生白术10 g,炒枳实10 g,苦杏仁10 g,白蔻仁5 g,薏苡仁30 g,厚朴10 g,陈皮6 g,紫菀10 g,炙甘草4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

7月24日复诊:诉服药后大便已较之前易解,续服7剂以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平素喜食肥甘甜腻,内生湿邪,弥漫三焦,阻碍气机,湿邪日久,与热搏结,蕴结肠道,肠腑通降失司,故见大便难解,质黏软,味臭,又有面露油光、口有异味等湿热证候表现,结合舌红苔黄腻,脉偏滑,属湿秘中的湿热便秘。治以三仁汤加减健脾助运,流气化湿。方中太子参、茯苓健脾助运,生白术、炒枳实合“枳术丸”之意消积治痞,苦杏仁、紫菀宣发肺气,白蔻仁、陈皮调畅中焦,薏苡仁疏导下焦,厚朴下气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畅三焦气机,湿热分消之功。

5 结语

湿秘一病临床越来越多见,多因脾胃失健,湿邪弥漫,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若仅以通下之法治之易耗伤正气,变生他证。笔者认为流气化湿一法,词精意妙,取三仁汤之组方理念,振脾胃阳气以运药力,以轻清流动之药,透达表分,通导里浊,变静为动,宣上、畅中、渗下,重视气机变化,临床治疗湿秘效如桴鼓,依据寒湿、湿热等兼夹证候的不同随证加减,多能病随药减,柳暗花明。笔者认为流气化湿法虽为治疗湿热、湿温常用之法,除治疗湿秘之外,亦可拓展为治疗湿邪为病之大法。故临证辨治之时,切忌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应顺应疾病谱变化,结合经典,古方新用,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失司三仁汤三焦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按大腿治尿不尽
按大腿治尿不尽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