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平扫结合多平面MPR重建技术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2020-02-15海,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单纯性化脓性阑尾

冯 海,徐 晔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儿多以突发腹痛来院就诊,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包括右下腹疼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即可确诊[1]。然而仍有1/3的患儿症状不典型[2],对于不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临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CT检查可以达到明确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7年6月间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且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小儿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脐周痛,同时伴发热、恶心、呕吐,其中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升高(55/66),中性粒细胞升高(55/66)。其中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龄2~15岁,平均8.35岁。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VCT型64排螺旋CT机,66例患者均行普通平扫,均未口服任何阳性或阴性造影剂。扫描参数:120kV、60~100mA(或自动mA)、层厚层距3.75-5mm,螺旋扫描,螺距1.375:1。患儿在平静呼吸或熟睡状态下扫描中下腹部及盆腔部位,范围自肝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将原始数据采用0.625mm层厚,0.625mm间隔后处理重建,传至独立工作站(版本ADW4.4),进行MPR后处理重建,获得矢状面、冠状面、任意角度斜面MPR阑尾图像,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直观的显示阑尾全长及其周围结构。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例,表现阑尾呈均匀性增粗,直径15mm,少量渗出。CT平扫轴位提示可疑阑尾炎,结合MPR考虑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4例,其中34例阑尾呈不均匀性增粗,直径约9~25mm,19例周围腹膜渗出及淋巴结反应性增大,MSCT结合MPR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炎诊断准确率100%,其中20例CT初步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63%(34/54)。本组病例中CT检查未发现一例阑尾穿孔,其中19例术后观察切除阑尾发现头端有针尖样穿孔。阑尾增粗与粪石的关系,有粪石嵌顿者,头端增粗明显;无粪石嵌顿者,以根部增粗为主。本组54例化脓性阑尾炎中27例出现阑尾粪石,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中11例中7例伴有粪石,粪石的出现不一定会引起炎症,一旦梗阻,引起阑尾腔压力增高,易诱发炎症。其中22例伴少量盆腔积液。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1例,尾部明显肿胀、增粗,7例伴有粪石,7例伴右侧结肠旁沟及盆腔少量积液。阑尾位置与阑尾炎症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对于小儿外科医生而言,术前能确定位置,有助于手术路径的选择。因盲肠的位置变异及活动度大小不一,阑尾位置变化较大,肠末端后内侧占多数,本组49例术中有手术记录阑尾位置者,其中阑尾位于回肠前位13例,回肠后位1例,盲肠前位9例,盲肠后位23例;盲肠外位3例,高位阑尾1例。笔者认为横断位平扫结合MPR能够较好的发现并确定不同位置的阑尾,盆位阑尾虽然难找,但是结合盆腔右侧积液及肠系膜改变亦能帮助发现阑尾。本组66例病例共发现36例回盲部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占54.55%),本组各型发生率蜂窝织性阑尾炎最高(10/11),其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6/54),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生率最低(0/1)。采用MSCT结合MPR后处理重建方式,诊断准确性100%。

3 讨论

3.1 运用多排螺旋CT(MSCT)对阑尾炎的确诊上有重要意义

MSCT的出现给阑尾炎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MSCT的广泛应用于临床,MSCT快速不间断容积扫描,X线辐射低、后处理软件功能强大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图像具有各向同性的分辨率的特点,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多种二维及三维后处理重建方式。可获得任意平面的阑尾重组图像,立体显示阑尾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临床医生对于怀疑急性阑尾炎而症状不典型的小儿更趋向于选择MSCT,作为儿童急腹症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对早期小儿急性阑尾炎就能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不仅为小儿外科手术提供更加可靠、客观有力的依据,使部分可能漏诊的病例得到及时救治。

3.2 MSCT对急性阑尾炎术前分型的意义

阑尾管壁的增厚程度、阑尾周围回盲部腹膜、肠系膜的变化、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回盲部结肠沟积液是区分急性单纯性、化脓性、蜂织性阑尾炎的重要征象。结合横断位扫描图像的基础上,通过MPR重建技术,先确定阑尾根部所在,再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阑尾整体及其周围毗邻的情况。做到观察的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3],其图像所示的阑尾走行、位置、粗细长短以及周围渗出与粘连情况较接近于手术术中所见,这对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入路、术中寻找阑尾及处理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3 阑尾炎主要征象

(1)阑尾增粗肿胀:通常把阑尾外径>6mm,作为急性阑尾炎CT诊断的主要标准之一,单纯性阑尾炎,一般增粗比较均匀;化脓性阑尾炎增粗不均匀。(2)阑尾周围腹膜改变:阑尾周围脂肪间隙出现索条及条纹征,表现为阑尾周围脂肪内点片状及条纹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周围腹膜改变可以作为诊断阑尾炎一个重要间接征象,但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特异性不高,此征象在回盲部炎症、回盲部憩室炎、盆腔炎时亦可出现。(3)阑尾腔内粪石:阑尾腔内见类圆形及条状高密度影,单一粪石临床意义不大,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或无临床症状时阑尾腔内也可发现阑尾结石现象[4]。儿童阑尾管腔相对较小,粪石进入阑尾管腔,容易堵塞,引发粪石嵌顿、梗阻,而诱发急性阑尾炎的发生[5]。当阑尾结石出现嵌顿,并且合并阑尾周围炎性改变时,即使CT未见到阑尾明显增粗改变,也能提示或考虑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改变。阑尾腔内钙化或结石可单发或多发,直径大小约3~14mm,多位于根部。较大、多发、位于阑尾根部的粪石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很多粪石梗阻造成的阑尾末端扩张,以致发炎甚至穿孔,并累及盲肠末端局部肠壁水肿、增厚及粘连,其中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回盲部肠壁水肿、增厚粘连最多。(4)邻近肠管反射性淤张或水肿,回肠部肠管积液积气,部分阑尾可见多发小气一液平,在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病例中发生率较高。(5)回盲部周围淋巴结的显示:表现为回盲部肠系膜上多发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3~10mm,(6)阑尾周围腹腔游离积气:表现阑尾周围小颗粒状圆形气泡影,或脓肿中出现小气液平面(7)盆腔游离积液,表现为盆腔膀胱周围少许液性低密度影。

综上,急性阑尾炎仍然是小儿外科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常见病。MSCT扫描检查结合多平面MPR重建技术诊断小儿阑尾炎,具有辐射剂量较平扫+增强明显减少、检查速度快,术前诊断准确率高。对于突发急性腹痛就诊的儿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易穿孔,易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临床常规进行采用低剂量非增强MSCT检查结合多平面MPR重建技术,能起到较高效率的筛查作用,已成为不可取代的检查手段[6]。对儿童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方面意义重大,MPR不仅可以直观立体显示阑尾的位置、形态,还可以显示阑尾系膜、回盲部周围肠系膜内的多种合并症,还对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手术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单纯性化脓性阑尾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阑尾真的无用吗?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2012年医院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与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