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榫卯结构的三足凭几造型的现代化研究
2020-02-15山东科技大学266000
(山东科技大学 266000)
三足凭几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古代家具,古代人用于席地而坐时倚靠的一种家具,主要是在床榻或者带篷牛棚车上使用。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及家具的重要结构连接方式,结构牢固且节约物料,可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通过分析公共空间内“人”的行为活动、心理特征,结合传统造物思想将三足凭几这一古代器物,运用到现代设计生产中来。
一、三足凭几的形态结构及历史衍生
1.三足凭几的形态结构及使用
三足凭几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先秦时期为礼器,战国时期的凭几还是两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变为三足。三足凭几,一种由三个足作为支撑点,然后用平滑的曲面体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古代家具,也叫“三足曲木抱腰凭几”。三足凭几的使用是与古代人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从力学结构上来说,三足可以起到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加之曲木连接,从而保证了这种结构的稳定性。从人机学角度来讲,古代人席地而坐,人的生理特征驱使我们产生倚靠或者支撑的想法,从而减少长时间的低矮坐姿带来的不适,三足凭几结构也就应运而生。
三足凭几主要是用于床榻或者带篷牛车上,用来缓解长时间的低矮坐姿带来的劳累。到了后来,凭几的使用也从身后到了身前,用以扶撑身体或者放置书籍或其他物品。三足凭几作为古代使用较多的家具之一,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周礼春官》中就有记载过,在国家的重要场合中王位左右设玉凭几,且达官显贵非玉几,器物的数量以及材质在相当程度上也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权威。在凭几的整体造型不变的情况下,统治者或者达官显贵会加之各种具有时代意义或者统治阶级意志的装饰或者细节。隋唐以后随着高足类坐具的发展,三足凭几的使用已经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
2.三足凭几的历史形态衍生
隋唐以后的各种足高坐具的产生,三足凭几使用减少,但是三足凭几对后来的许多器具产生了影响。
产生于唐代的圈椅,就是很好的例证,半圆形或弧形的扶手和圈背与人体的臂膀以及后背完美的契合,这种人机工学的效应是从三足凭几形态直接演变过来的,只不过是坐姿高度的变化。到了明代,家具产生了由装饰风格向实用主义风格转变的巨大变化,圈椅同样也是,造型简单大方、结构严谨科学、选材以及工艺都体现了明代匠人的精神。
其次“几案”自古以来就是成双出现,人们常把几案并称,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将两者分开,几是古代人凭倚的家具,案则是“伏案而作”中身前用来读书或者放置闲物的家具。“伏案而作”源自于古代人席地而坐,凭几是放在身后或者两侧用来倚靠的家具,后期发展到身前用来读书或者放置杂物,渐渐地随着高坐类家具的出现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似乎凭几已经消失在生活中。其实不然,案类的出现其实就是在放置在身前的凭几演变而来的,只不过随着使用习惯的改变,它的大小、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案面逐渐变大,承载功能逐渐变强;足高也变大,顺应高坐家具的发展形势。
二、关于榫卯结构在现代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式家具是榫卯结构发展的顶峰,明代家具中使用到的榫卯结构有100多种,同时对榫卯的外观设计也是登峰造极。
榫卯简单来说由两部分组成,凸出来的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以及家具生产中,榫卯结构的精髓所在就是可以不用一个钉子或者其他金属构件,就能完成整个构件的组合,且能达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榫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主要是用于家具生产,在市场化驱动的大环境下,生产成本的制约,榫卯在现代生产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像方头榫、圆头榫以及燕尾榫因其生产工艺简单,一次切割成型,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像粽角榫,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复杂,所以成本也就随之增加,这显然有悖于市场化商业化的大环境。
在现如今的家具行业,主要以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为主。相较于工业化条件下产生的板式家具,实木家具是家具行业的高端产品,今天的实木家具大部分还是胶、钉方式进行结构连接,因为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也便于拆卸,但榫卯结构的初衷并不是不可拆卸的。中国古代匠人发明的鲁班锁,各种榫卯结构的穿插,可以实现多种不同形式的反复拆卸。所以合理的榫卯结构可以达到现如今的客观环境要求。其次木头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相较于钢材、混凝土而言,具有很强的各向异性,木材的结构是由轴向的纤维凝聚成整体,也就是说木材的受力方向要考虑到纤维的走向,否则木材的受力效果会大大减小,那么榫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榫卯结构的实木家具较少的原因之一。
三、关于三足凭几形态在公共空间内的现代化应用
1.关于公共空间内“人”的心理状态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公共空间主要为候车厅、大厅或者其他等候场所。在此类公共空间内,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特点。
人在空间内会不自觉地产生领域性,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划定一个虚拟的暂时性空间,并赋予其领域性。比如候车厅内,携带行李的乘客,会不自觉的产生一定的领域性,小心看护着自己的行李。公共汽车内的座位,相邻座位的陌生人都会对对方产生一定的排斥,建立一定的心理防线以及领域防线。这种建立的无论是心理个人空间还是现实的个人空间,都体现出了人的领域性,而领域性的个人空间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私密性,私密性是导致各种行为特征产生的源头,而且这种私密性会随着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的减少而加深,这也是现阶段公共空间内对于人性化设计研究的欠缺。
2.三足凭几造型在公共空间内的现代化思路
(1)造型演变研究
对于形态的研究,可以将“曲木”更加的自由化延伸,也就是曲面体的数量化或者转折更频繁,将“S”作为一个单体,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单体数量,再利用某种结构将彼此连接,以此来满足大众化、无差别的现代设计理念。
图一 曲面体的转化示意图
曲面体所承接的作用主要还是以凭倚为主,坐高会调整以适应现代人的生理习惯。前文对于公共空间内人的行为心理研究表明,私密性是现代化空间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三足凭几曲面体的“S”演变,可以将相邻两个人的视线变成对立方向,在人的行为分析中,眼神的接触是最能引起双方产生心理波动的因素之一,通过曲面体演变而来的“S”可以巧妙地将视线转移到相对立的方向,从而满足人的私密性,同时也减少了两人之间的物理接触。
图二 设计理念示意图
对于座椅的样式选择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满足短暂性的座靠需求的座椅,不使用扶手结构,从而减少成本的使用;其次是满足长时间的座椅需求的扶手椅。两者都是通过“S”造型满足公共空间内的人性化需求。
(2)榫卯结构的现代化结合
榫卯的使用要结合现代化生产的理念,批量化生产的目的就是要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现代化生产要求,榫卯由于种类杂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成本要素等限制了榫卯的使用。所以就要选择一些生产成本低且成型简单的榫卯结构,然后选择性的进行“榫卯的重构”。比如羊舍的扶手椅,选用燕尾榫结构巧妙地将不同角度的椅背与扶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使榫卯重换生机。
同时可反复拆卸,也是榫卯结构的一大特点。对于公共空间内的座椅布置,有很大的流动性,因为公共空间的改造频率较高,所以可拆卸结构就节约了很多人力成本,通过椅背和椅座的分离并通过简单的插接榫卯结构实现连接,同时单体“S”也易于堆叠存放,节约空间。
四、结语
对于三足凭几形态的现代化研究,是对传统造物思想的探索,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分析古器物的历史发展进行现代化的应用探索,以公共空间座椅为例进行研究,是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化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质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