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管理:核心素养培养中不容忽视的教育领域
2020-02-14曹彬
曹彬
摘 要:课堂活动与课后管理是教学体系的完整组成部分。课堂所学必须通过一定时间、一定形式的课后教育活动来巩固和完善。课后管理包括恰当的作业、多元的评价、个性的辅導和师生双方的反思。这既是巩固所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必然需要,是学科育人的补充完善,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应然要求。
关键词:课后管理;核心素养;作业;评价;辅导;反思
一、恰当作业,唤醒学生继续研究的热情
说到课后的任务,理所当然的会想到作业。我国最早在《学记—大学之教也》篇中就有关作业的解释:“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中“正业”指正式课业,“居学”就是指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应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学生们能借此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追求培训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巩固功能
作业的最基本意义是巩固当堂所学,因此作业的布置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我们应该摒弃机械、重复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作业。
学生个体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在日常实践中,可以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培养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大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实际操作中,“学困生”可以必选A类,选作B类和C类;“中等生”可以必选B类,选作A类和C类;“尖子生” 可以必选C类,选作A类和B类。
2.强化育人目的
教书育人是永远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科育人”,强化“实践育人”。杜威曾说:“知识不是商品,不能直接地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因此,我们可以适时设计综合性作业,从儿童经验出发,通过丰富、扩展的任务,实现对儿童经验的改造及升华,并最终走向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在作业设计时,要顾及到小学生成长的特点,既要符合学生兴趣,贴近生活,又要增强实践性、多样性,具有操作可能。比如,调查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研究性作业等,这样能够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增强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解决现实具体问题的水平,发展核心素养,增强全面素质,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3.凸显开放特征
现代社会呼唤开放和创新。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年就指出: 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因此,应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二、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全面提高的动力
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2011《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和学的方式虽也在发生变化,但仍然单一的评价方式制约了“教”和“学”的全面发展。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课后管理的重要内容。
1.在练习中多维反馈
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每一个变化、每一段发展老师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优缺,弥补不足。比如每一次的课堂或课后作业,教师除了给出对错的评价,同时也能关注其它维度的评价:今天的正确率提高了!你真是个细心的同学!老师最喜欢你认真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言片语,能给学生获得表扬的喜悦,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2.在形式上多位并举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自上而下为主,基本以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标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多元评价应包含教师、家庭、学生的多方位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数学日记的形式,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有助于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
三、个性辅导,帮助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目前,各地区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班级人数基本稳定在40多人或者更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后管理的压力,为老师提供了进行小范围辅导或个性化辅导的可能性。即使在班额较多的情况下,为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对巩固学生当天所学、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及时反思,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发展
课后管理不仅是对学生而言,对教师本身而言,也有积极的意义。正如哲学家西塞罗所表示的:只有当一切都开始收尾的时候,才能够看清前面所有的事情的对与错。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课后管理的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在自己教育教学之后一种积极地再学习过程。“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及时明确在教学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自我超越,并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及理论水平,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地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许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18年,(Z4).
[2] 杨晓萍,李子建,罗浩源.从多元评价视野看中国大陆小学数学课程评价[J]. 渝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1)
[3] 李政涛.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J].课程·教 材·教法,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