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2020-02-14蔡明明李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

蔡明明 李红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父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儿童生长环境多姿多彩的情况下,如何让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毫无疑问是以幼儿园为开端,而“家教”这个美好的第二课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笔者通过书籍查阅和实际调研,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研究进程,找出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最终提出有助于父母改善教养方式的几条帮助建议,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幼儿;影响

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家长的素质与性格不同,所受的教育、文化熏陶不同,早期的生活经历、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等差异,加上幼儿在性别、气质、智力、相貌、健康等方面的差别,家长的教养行为也会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同样的家庭也会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健康,父母的经济状况、社会政治地位、健康状况、年龄和对幼儿期望的不同,家长会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分化的,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内涵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1],是父母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的统合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字面看,教养方式兼具抚养与教育职能,恰当地反映了家长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色。目前,国内学者对教养方式的用词并不严格,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2]、“养育方式”[3],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4]。有研究者认为抚养方式与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关注点不同,前者主要侧重家长对幼儿的生理保育,后者侧重家长作为社会文化的直接执行者对幼儿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教导。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一)权威型

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的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適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专断型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标准,稍有不顺,就体罚幼儿。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5]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三)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

(四)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不正确的家教方式不仅是一个社会学和教育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前苏联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B.N.米谢夫等人曾谈到:“父母严厉的管束,有时伴以矛盾的信条,往往成为孩子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和心理抑郁症滋生的土壤。对孩子过分操心以及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亦经常是孩子性格上歇斯底里特征得以发展的根源。这种性格特征还伴以易动感情,缺乏自我控制和自私自利等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是最早的研究者,他把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并说明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鲍德温划分为“情感温暖—敌意”和“依恋—干涉”两个维度;沙弗划分为“爱—敌意”和“自主—控制”两个维度;西尔斯等人划分为“温暖—拒绝”和“宽容—严格”两维度;柏利划分为“温暖—敌意”和“限制—宽容”两个维度.[6]研究进一步指出:有着强烈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责任感的儿童,其父母的惩罚常带有情感性,并伴有合理的解释。以后的研究也进一步指出有适应能力的学龄前儿童(对小伙伴开朗、热情、自信、对成人和善)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有着自己的权威。

(二)国内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国内学者大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父母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起初的研究较为零散,取向较为单一,或从儿童性格入手,或从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形式。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新理论、新研究模式日渐为我国学者了解和接受。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他们逐渐将新思路、新信息运用到父母教养的研究中,使我们的研究既紧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又很快深入到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层面,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研究者对教养方式的分析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从教养方式的情感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来分析教养方式。如桑标从“接受—拒绝”和“宽容—严厉”两个维度划分母亲的教养方式,从“肯定—否定”维度划分父亲的教养方式。[7]刘金花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陶沙等又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七类: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成就要求和教育的不一致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焦虑、抑郁、自尊、社会化、人格发展、问题行为的产生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个体的各个成长阶段都会有所体现。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幼儿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幼儿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溺爱型父母允许幼儿为所欲为,在生活中满足幼儿的一切欲望和想法,会导致幼儿个性成熟较晚,不会与人合作。鼓励、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第二个方面对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影响。长期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易使幼儿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给幼儿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指标,具有其他心理素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父母能恰当的引导幼儿的情绪,那么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百利。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也起到重要作用。溺爱型教养方式不仅会束缚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还会使幼儿产生強烈的依赖心理,进而失去自理能力,从而导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产生胆怯、害怕心理,另外幼儿从小缺少爱变得冷漠,便会产生叛逆、极端的现象。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一切行为给予肯定、支持的态度。但是这种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幼儿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让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很差。民主型教育是最为正确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幼儿会懂得尊重父母,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也会变得通情达理。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情绪发展的影响

父母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在生活中要多了解幼儿的行为以及情绪的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如果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则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相反,幼儿则会表现出较多的反社会行为。父母对幼儿的接受性和鼓励性越高,幼儿的问题行为则越少。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权威性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身心发展都比较健全,有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角色选择能力发展的水平较高,与一般的幼儿相比,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和助人行为,因此,他们一般不主动攻击别人。

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容易出现两个分化走向,一个是性格懦弱、情绪易波动、遇事退缩、独立性差,在幼儿园很可能成为被人攻击的对象;另一种则形成冷酷、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个别幼儿还会出现暴力倾向,在幼儿期就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会导致幼儿形成自我中心、任性、自理能力极差,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成熟,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在任务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由于父母的漠不关心,易导致幼儿产生冷漠的情感反映,这种情感反映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可能出现适应障碍,缺乏正常的移情能力,常常会对别人产生敌意,因而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五、建立良好教养方式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合理管束

古语有云:“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会跟着模仿,但如果父母做出率直的榜样,孩子也会很诚实。父母应当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幼儿的模仿能力又强,幼儿潜移默化的就会受到父母的积极影响,为幼儿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父母不应该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在孩子面前说话就会失去威信,久而久之给孩子的教育就失去力量。

(二)尊重幼儿,维护个性

父母要懂得赏识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需要自己学会做出选择,否则总是生活在父母保护的“羽翼”之下,其独立性将会慢慢丧失。要建立科学的教养方式,就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东西,尝试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父母需要的是教会他如何拿笔、选择什么笔来画、怎么配色,而不是握着他们的手一笔一划的完成他一生的画作。

(三)平等沟通,循循善诱

父母作为家庭生活的主导,子女健康成长的监护者,在平日的生活中应细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行为的微妙变化,给孩子以理智的爱和适度的控制。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给予关爱,使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让幼儿能够敞开心扉的和父母共同解决问题。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导,挖掘他们的潜能。父母循循善诱是指对待一件事情应该讲明道理,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心悦诚服,给予孩子启发性的帮助。

(四)感受关爱,适当挫折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关爱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作为父母应当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让孩子学会热爱父母,热爱集体和热爱自然。家长要及时放大幼儿的优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另一方面,父母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一些挫折,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尝试失败和批评等,从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提高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作的素质。

六、总结

通过此次的研究让我更了解到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选择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上,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家庭成员内隐的权力和外显的沟通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沟通方式的不同,显示不同教育的影响,对家庭教育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具有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总之,和睦美满的家庭对儿童形成健全的身心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儿童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宁幸福,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性格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2]  方晓义,郑宇.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
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探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