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2020-02-14白雪
白雪
1.(第一版块)故事导入,整体感知(5分钟)
故事导入:神奇之布
质疑激趣,自然过渡:本文是安徒生创作《皇帝的新装》的原型。试作比较,看安徒生对原型主要作了哪些改动?经过改动后产生了哪些表现效果?
回顾童话,整体把握,理清脉络,复述童话:
(1)理清思路
引子(1):皇帝爱新装
开端(2——4):骗子做新装
发展(5——22):君臣看新装
高潮(23——32)皇帝穿新装
结局(33——36)小孩揭新装
(2)复述童话精彩部分
5、比较阅读,见下一版块
(第二版块)分析形象,理解寓意(10分钟)
2.比较阅读(反馈总结):
①原作中说凡是“私生子和犹太人等出身卑劣之人看不见衣服”,安徒生把它改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②原作中由一个没有财产继承权的黑人来点破真相,安徒生则通过一个孩子的口来戳穿骗局。③原作以叙述为主,很少进行细节描写;经过想象与夸张,安徒生增加了对大臣、皇帝、骗子等人许多具体的描写。
效果:经过这些改动,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为典型,讽刺效果更为强烈。
2、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几个形象(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骗子、老大臣、诚实大臣、皇帝、百姓、小孩子
3、找出文中的句子分析形象
(1)找出有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穷奢极欲、愚蠢……
大臣----虚伪愚昧、表里不一,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3.总结:
(1)你认为这个童话的寓意是什么?
明白:无情的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
(2)出示写作背景
总结: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第三版块)合作探究,深度解读(20分钟)
1、反馈学生预习中的质疑问题或发现作品的妙处
分享妙处:学生1、2、3的精彩赏析。
2、质疑问难:
学生1: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但又不敢亲自去,作者写他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学生2:前面为什么不直接写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而写皇帝爱新装?
学生3:为什么皇帝这次明明没有穿衣服,而收获的赞赏却比以往多?
经过梳理学生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明确以下四个问题:
1
①、人物出场是由大臣到国王,然后再到百姓。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②文中的大臣、皇帝的名字是模糊的,故事的时间地点都没有具体地写出,这样写意味着什么?
③为什么谎言畅通无阻?文末安排孩子戳穿真相有何寓意?
④结尾皇帝的表现有何用意?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4
3、集体交流反馈,引导点拨7
明确:
①从大臣到国王,从国王到群众,都按照同样的荒诞逻辑行事,这种荒诞性不同于一般的荒诞性,是层层加强的,从官府到皇宫,从皇宫到村落,整个社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谎言来自欺欺人。这充分说明,这不仅是个人的心理迷狂,而且是社会风气的黑暗。这种自欺欺人不单纯是一个人的心术不正,而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恶性循环。人们不分好坏良莠,都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就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陷入了这自欺欺人的罗网,没有一个人能逃脱。在这里,我们不难感到安徒生严酷、忧伤的眼神。
②A、不但时间、地点是不具体的,连皇帝的名字、年龄,也都是含糊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便于突出某种普遍性。它讽喻的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皇帝,也不限于某一個时代的大臣,而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精神心理现象。
B、举例:梁·释慧皎《高僧传》和《指鹿为马》
C、总结:童话要揭示与讽刺的这种“在利害得失面前自欺欺人的撒谎”的精神现象与社会心理具有普遍性的、是跨越时代与地域的。
③首先,谎言并不难识破,只要具备最普通的人的感觉就足以认清。其次,谎言并不拥有特殊的力量,只要小孩子喊一声,它就完蛋了。第三,“所有的老百姓”,也并不顽固,只要有人,哪怕是小孩子,带头振臂一呼,大家就觉醒了。第四,皇帝对真理也没有特别的抵抗的感觉,他立即得知,自己身上没有任何衣服,他甚至“有点儿发抖”。这些都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谎言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这是比之盲从谎言更为深刻的一笔。④A、读最后一段:……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B、理解:安徒生虽然是在写童话,在幻想世界自由地想象,但他却很现实,意识到虽然自己认识到了荒谬、虚假、欺骗,也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改变。要真正改变现实世界中不合理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感受到,安徒生对当时这个黑暗的社会与昏庸无能的统治阶级的绝望与无奈。同时,也暗示,社会中这种精神现象与心理疾病是不会在短时间灭绝的。
4、总结:如果这篇童话仅仅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就不是一篇好童话,这篇童话已成为一个文学形象或揭示了社会中某一普遍的精神心理现象:在利害得失面前,人们,包括那些权重的大人物都是心照不宣地撒谎,都是自欺欺人的撒谎。
5、阅读启示录2:告诉我们读文章不能在文字表面滑行,应该慧眼去发现,用心用情去触摸语言文字,这样才能深刻地阅读文章,才能寻得作者的心灵密码。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存在在英语里是being,也就是人,人的生命的意思。他告诉我们,读懂作品不能满足于字、词、句、段、篇的解释,因为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也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生命,他们内在的精神和情感。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8分钟)
1、我们曾学习《论语》,其中一章写道“吾日三省事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们做诚信的人,叫我们说真话,但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巨大代价。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说真话的问题。
2、续写《皇帝的新装》(注意符合生活的逻辑)
出示叶圣陶创作的续写.
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