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②

2020-02-14陈海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总结实践研究

陈海荣

摘  要:通过与学生谈话、问卷调查,查找造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走访学生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研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及时作出调查分析报告,完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以武都区三仓九年制学校为例实践研究总结,如下文所示。

关键词:武都区三仓九年制学;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践研究;总结

引言

本文通过查阅理论书籍、互联网、研究分析典型的个案,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备案、通过个案考察整体,形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以武都区三仓九年制学校为例》的研究计划,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并都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研究小结。

1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习惯好的孩子能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而习惯不好的孩子缺乏长久性的注意力,自我约束能力薄弱。而习惯大多是经过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小学作为学生人生中接触集体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其良好道德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予以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以提高未来人才的思想行为素质。

2武都区三仓九年制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现状分析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加之,我校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父母疏于监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3.1实现行为强化

强化理论指出,大部分学生良好的行为都是在强化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都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和模仿兴趣,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被教师赞扬的时候,其会自觉地对这种行为进行模仿,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此,我们在小学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中,实施“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四个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经常开展礼仪教育、节日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正强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在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就联合各个班级制定了“星级评比”制度,按照《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制定的行为规范要求等,对各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对表现良好的班级给予一分的奖励,对表现不良的班级扣除一分。以一周为期限,在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汇报,以此给予得分最高的班级“文明之星”“卫生之星”这样的称号,对得分最低的班级做出适当的惩罚,如负责校园卫生清洁、楼道秩序维护等。在这样的班级竞争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在竞争意识的驱使下,会自主地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严格的要求,做到不在走廊大声喧哗,不随手乱扔垃圾等,以此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缺少恒心等,在班会课以及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反省,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带来的影响。在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后及时督促学生改正,并且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共同监督。对于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如书写不规范,上课小动作多等,老师应及时发现并提醒学生,同时采用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来引起表现差的学生的注意也是积极有效的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反复得来的。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每一次训练时发现上一次在同一件事情中表现出的问题,并在这一次训练过程中努力改进,避免上一次的问题,在一次次训练中得以进步。

4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互相交流经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

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乱丢乱扔垃圾现象不复存在,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情境指导、行为强化等,实施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劉贤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新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02):86-90.

[2]  张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34-35+81.

[3]  李天燕.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项目编号:(本文系2018年陇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__以武都区三仓九年制学校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LN[2018]142号)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总结实践研究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