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02-14刘红霞
刘红霞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德育教育在现阶段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初中是每个学生的转折点,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的建设,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开展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加强德育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与初中教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促进的关系,本文对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策略
引言
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民族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点在于学校教育。因此,广大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强初中学生对德育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使初中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独立的思想与见解,并实施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初中学生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德育教育教学中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广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1)重视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很多教师在德育教育上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依然是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主要考量标准,教学理念陈旧,把学生的学习好坏和道德品质的优良挂钩,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思想认识依然根深蒂固,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觉得必要性不足,也就不能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品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2)实践性不强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很多教师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自然也就不能把德育充分地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道德与法治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书本上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是知道就够了,而是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才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目的。德育的目的不是教导人们满口仁义道德,而是要培养脚踏实地、积极践行、言行一致的真君子,轻实践重理论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义。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加强教学指导
德育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简单的灌输不但达不到目的,对于叛逆心强的初中生来说,甚至可能让学生反感,从而失去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时候,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一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到友谊时,教师就不能只是对友谊的概念、意义,以及价值照本宣科地进行解读,而是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什么是友谊。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各自的生活谈一谈和他们关系不错的同学的友谊故事,从友谊发生到建立到保持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畅所欲言。此外教师还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愿意发展友谊的同学,让学生们对自己的选择各抒己见。也可以让学生们选择最不愿意发展友谊的同学,教师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加强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增进同学们的友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名人们的友谊故事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比如钟子期和俞伯牙,比如白居易和元稹,等等,每展示一副图画,就让学生们讲一讲这些名人之间的友谊的故事,既加强了学生对友谊的重视,也能够通过学生对这些中华历史名人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辅助。一堂情感饱满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使学生在真诚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德育教学的力量和价值。比如在讲到《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针对一种具体的情绪或情感进行讨论,可以是嫉妒,可以是愤怒,可以是痛苦,让学生们针对情绪或情感的发生原因,发生表现,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在小组的交流和合作中,加强学生对情感情绪的认知。在这之间教师可以做出引导,比如针对愤怒这种情绪,教师可以首先以身作则,讲讲愤怒的危害;结合教师自己的故事,比如对于差生的怨言,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良好发展这一个角度上,做自我检讨似的讲述,既能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也能使学生们认识到愤怒的负面作用,从而提高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意识。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修身养性,对万事万物采取不扰不争之态度。《论语》说:“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明守静制怒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写照。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是中华儒家士大夫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加強师德建设
师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能够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促进作用。所以要想在道德与法治中渗透德育,教师就必须是一位道德高尚,和蔼可亲,德艺双馨的人。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师德对于德育渗透的引导作用,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教师形象赢得学生们的好感和尊重。随着国学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方兴未艾,儒家思想对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危机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担负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责任,在生活和学习中,品德再好的教师,也难免出现各种情绪,并把情绪带到讲堂中,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有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用中华传统文化来涵养自己,读读《论语》,读读《诗经》,虽然一时半会看不出成效,但是只要坚持,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文化气质。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强,所以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上能够起到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替代的效应。
三、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的德育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教师要抓住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相对不强这个重要的时刻,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试论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与回归[J]. 翟会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4)
[2] 浅析高校体育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 贾志亮,何思悦.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6)[3]学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实现[J]. 彭蕾. 教学与管理.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