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2020-02-14孙凤娆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孙凤娆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将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围绕引入多媒体技术、实行情景模拟演绎、运用群文阅读策略、挖掘课外学习资源四个层面,探讨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文化鉴赏能力

引言:

日前中央办公厅与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义为重大国策。新时期素质教育强调应立足于教材文本与社会生活实际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其教材涵盖的作品篇目本身便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功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与东方文化美。通过将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与补充,深化学科文本知识的内涵,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历史的理解,使其更加充分地领略语文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立足于宏观层面提高自身文化结构体系的建设能力,深化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同时,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传承性特点,其中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美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维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与文化鉴赏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1]。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探讨

(一)引入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由于传统文化中涵盖的文化内涵较为抽象,其文本内容、文章创作形式等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不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应注重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借助直观影像、音频资料赋予学生真切的感官体验,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感知,以此提升教学效果。以《春江花月夜》文本为例,这首诗歌沿用乐府旧题,通过描绘春江月夜图抒发人生感慨,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宇宙意识、哲学意味与审美价值。在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学习氛围,截选有关描绘月亮在江面起落景色的纪录片片段,并选取民族传统管弦乐作为背景音,在悠扬动听的旋律中带领学生轻声诵读文本,感受诗歌语言的自然隽永、韵律的清扬婉转,在浓厚的文化欣赏氛围中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于诗歌内容与格调的理解,更加深入地感知传统文化与诗歌作品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

(二)实行情景模拟演绎,调动学生探索热情

在将传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采取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防范因灌输式教学消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究思维能力培养。例如在开展《鸿门宴》教学时,由于该文本涉及到的人物、故事情节与内容较为复杂,不易于学生的顺利理解,因此教师可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扮演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等人物角色,并对照文本中有关座次安排的选段,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文中这些人物的座位要如此安排呢?”、“同学们在节假日参加家庭聚会时会怎样安排座位呢?”等问题,使学生进行组内探讨、交流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由人物座次安排引申出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基本文化常识,揭示身份地位、社会地位与座次安排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明确“项王东向坐”代表地主之仪与尊贵的身份,而西位属阴、标志着身份地位最低等知识。通过将我国不同时期的座次文化礼仪引入课堂教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其探索热情,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文化传承意识的有效培养。

(三)运用群文阅读策略,拓宽思维发展向度

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也意味着文化现象、文化内涵之间的关联性与互通性,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更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语文思维模式的建构,掌握不同文章作品的共性与创作规律,基于文化内涵视角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向度。教师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运用群文阅读策略,例如在讲解《归园田居》时选取《饮酒》、《竹里馆》等古诗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选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采桑子·重阳》进行观照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选取《氓》、《长恨歌》进行对比阅读,深化学生对于人物命运遭际的体会与认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四)挖掘课外学习资源,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还需注重立足于现有教材文本实现学习资源的深度扩充,通过挖掘课外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其学习运用能力,并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習习惯。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课外阅读契机的合理选取,例如在立春、清明等节令向学生推荐相关内容的诗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观念,增进其文学素养积累。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结合不同学生个体进行课外阅读任务的分层次设计,例如在学习《出师表》后,教师可为语文基础较高、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布置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学习任务;针对学习兴趣不高、对文言文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向其推荐《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在寓教于乐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渗透,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效。

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明确认识到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多元教学方法与丰富教学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以此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高中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子超.传统文化视域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构建[J].语文建设,2018,408,(36):14-17.

[2]李群.在文化脉络中寻找文化课堂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97-102.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