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2020-02-14张东生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

张东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内河的绿色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可以优化内河水环境,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内河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城市内河水体的治理策略,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生态修复理念;城市内河水体;治理策略

1  当前城市内河污染的基本原因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优化的环境下,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污染物也随之增加,部分内河出现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美观和生態环境。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城市内河污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污染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甚至受污染的雨水都是水体的污染源,如果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流入内河中,会使得污水中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过度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产生恶臭气体,如:硫化氢、胺(氨)化物等。这样不仅污染了城市内河水体,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2  污泥厌氧发酵释放污染

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导致内河底部溶解氧含量为零,从而导致河内底部的污泥产生厌氧发酵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和氮气气体,污染水体导致黑臭。这会使得河内水体混浊不清,不仅会影响河内水质健康,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1.3  水体自净能力有限

根据调查显示,城市内河水体的流动性差、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自主净化能力。同时,大量废水垃圾的排入,造成内河水流堵塞,大量污染物堆积在一处,影响了水流的通畅性,污染了城市内河水体水质,对城市建设发展非常不利。

2  内河黑臭水体治理的手段

针对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整治而言,“外源减排、内源治理、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是主要的治理方法,在减少污水废水排放、加强内流整治的前提下,开展水质净化的工作,如:清水补给,逐步优化城市内河水体环境。首先:减少城市污水废水排放量。为了确保城市内河水体环境的稳定性,第一步就需要做好外部污染源的截流,这也是提升内河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有关部门可以对河道周边工厂进行调查,对污水排放口、生活垃圾堆放点进行管理,严格控制排入河流的水体质量。同时,针对部分企业排水需求,可以基于环境保护原则,加强污水净化处理,或者改善管道设计,将污(废水)直接排入就近的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其次:加强内河清理整治工作。针对城市内河具体情况,可以利用清除河道垃圾、清理漂浮物等策略,减少水体的污染源。针对黑泥淤积较为严重的地带,可以开展河道底泥清理工作,为内河水体提供良好的自净环境。同时,为了提升水体净化质量,还可以利用物理法—曝气复氧、化学法—化学除藻等策略,进一步改善内河水体环境。最后:优化水体的流动性,开展长期稳定的生态恢复。由于城市内河水体流动性较差,可以通过清水补给的方式,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和水体中的溶解氧,如:设置泵站或管网补给等,进一步提升内河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借助于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将多种水体污染治理措施综合利用,为河道生态恢复提供条件和空间。

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内河水体治理方法

3.1  优化生态修复设计,制定符合城市特征的治理方案

所谓生态恢复理念,就是基于环境的原始功能,结合周边环境的特征,开展因地制宜的修复策略,是与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相协调的治理理念。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是属于整体的、复杂的多元化的系统,与城市活动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内河水体污染治理工作时,需要立足于城市整体和全流域,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统筹规划等理念,既要确保治理工作的质量,又要考虑治理手段的经济性、适应性,才能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治理方案。例如,在开展治理工作之前,相关负责人需要对内河流域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基于内河特点、水流多样性以及生态景观出发,在保障内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河道水流的自然特征,为水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场所,提升内河水体的流动性。同时,在设计内河沿岸护体美化工程时,可以设置一些渗透性较强的材料,如:透水钻体、鹅卵石等等,也可以种植一些根部发达的景观植被,提升表土的渗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河道景观,加强河内水体的保护,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保障城市环境。此外,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不仅涉及河道本身,还需要完善河内外的基础设施,加强河水治理监督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内河水体污染治理的有效性。例如,在生态修复理念下,构建凹凸河岸体系,可以进一步减弱洪水的冲击能力,维护城市安全,同时,针对河内污染特征,在水体中配置净化性生物植被,提升水体自愈能力,再通过设置河岸防护林带、草坪等策略,打造生态化的内河水体循环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河水体质量。

3.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素质

在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内河水体治理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恢复城市内河的生态功能,不仅需要利用强制性手段控制污染源,为内河水体优化提供空间和环境,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宣传,让城市居民认识到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城市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样才能实现内河水体治理的长效机制。例如,在城市内河水体整治过程中,针对河道污染乱排乱放的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甚至可以要求其停业整改,加大治理和惩罚力度,激起企业的警戒意识。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针对废水污水净化处理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有效指导企业如何净化污水,明文规定废水排放的标准,这样可以推进企业工厂污水废水处理技术改革创新,优化水体净化质量,确保排入内河水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内河建设修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优化河道设计方案,将河道周边草坪设计为低坡度,并且铺雨水收集管道的下沉式绿地,这样可以避免雨水淤积,影响城市交通。此外,利用绿色植被设置河道防护栏,避免生活垃圾流入河道;加强生态修复理念宣传工作,倡导河道污水治理共建模式,激发居民的积极性;重视河道垃圾和淤积的清理工作,及时维护河道内的环境,避免产生泥土淤积、水流堵塞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内河水体环境,强化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不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为文明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下,城市内河水体治理工作需要坚持生态修复理念,结合城市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保障内河水体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城市内河污染的原因,总结出内河发臭的处理手段,制定出优化修复方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策略,从多个方面分析城市内河水体治理问题,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方宇婷."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内河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 2016(12):362~363.

[2] 曹骏杰.生态浮床在城市内河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 2012(6):86~88.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
元治理视角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结构与策略
“为官不为”成因分析与治理策略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村低电压现象探究综合治理策略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
俄罗斯政要眼中的中国治理:评价与问题
高校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