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烧之美

2020-02-14石慧川孟利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代陶艺

石慧川 孟利清

摘 要:陶器的美学历程发展从烧柴到柴窑、再到柴烧。文章从审美认知的角度对陶艺柴烧的历史、特点、鉴赏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强调柴烧过程对于现代陶艺审美的重要性,从而体现柴烧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柴烧;窑;自然落灰釉;美;现代陶艺

远古时代,人类通过控制火势从每天困斗于野兽、饥寒、黑暗的危险生态系统中一跃成为食物链的操纵者。从用火来烤肉、燃火把,逐渐延伸到最具诗意的生活工艺——烧陶。柴烧源自中国,流入四方,保存于日本,并在台湾继续延续。在日本柴烧的表现是综合于哲学思维和生活文化的审美形式,而台湾的陶器艺术家则侧重于表达自我创造的行为、质感及风格。

1 传统柴烧

柴烧的历史:上古时代的陶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可以领略其风采。如云南版纳、玉溪嘎洒、云南尼西汤堆村仍有保存完好的平底堆烧,木材直接置于地面燃烧,木材与陶器堆在一起。后来为了防止下雨则加盖圆顶,为收集温度和风,做成圆的墙,为了增加产量,再扩延增长,窑炉就出现了。柴烧是一种古老的制陶方法,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凡用木柴烧制的任何陶件儿都可称作柴烧。作为一项古老技艺,烧窑难度极高,成败与否完全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

柴烧的工艺材料:与一般陶制工艺相比,柴烧不施任何药釉,其色泽完全来自于土、火、灰的交汇与融合。

柴烧专用的陶土种类多,大多要经过烧陶者进行种类配比,考量的是陶土的耐热温度、柴窑的属性、薪柴的总类等。柴使用的是木材,木材需要静置3~6个月以上(忌太潮湿),以促进燃烧,木材的种类有香樟木、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的木材等。

窑是通过燃烧木材来提供热能,一般烧窑需要3~5天,期间需要不眠不休的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柴火的总类、天气的情况、空气的进流量等微妙的因素,都是影响窑内陶物色泽的关键。

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伴随着热气流逸散。当温度高达1200度(依木柴种类而不同)以上时木灰开始融溶,木灰中的铁质与陶坯中的铁使陶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专业内仅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

烧窑:烧窑,是柴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一旦开始则需要24小时有人守着,须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半点也马虎不得。烧窑开始的第一天,点火低温烟熏,等薪柴释放出来的碳素填满土坯的毛细孔,土坯表面呈现出碳素的黑色后,方可继续升温,这过程大约需要持续30个小时。第二天,加柴升温。第三天,持续升温。第四天,高温猛烧,此时温度已经达到1250~1280摄氏度。当温度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后,窑内火与灰、土逐渐融合成釉,颜色开始发生变化。最后是入炭、封窑。投炭过程中火苗会窜出几米高,投炭的人反应稍慢,就要被炭火烧了眉毛,但危险往往蕴含着意料之外的魅力。因陶坯无釉,木灰自然的飘落,或薄厚不均的釉面,或火焰熏烧的痕迹,或沾染粗拙的灰釉都为陶器增添了质感及色彩。正是因为落灰釉难以控制,所以自然天成的柴烧物是创作者无法预料的礼物,器无同样。

2 柴烧陶艺的特点

火中涅槃:烧窑的过程中,火焰直接在陶坯上刻上天然的火痕,使陶釉色泽温暖且多变。同时木柴燃烧后的灰烬随着热气流涌入窑中并附着在陶坯板上。当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时木灰熔化并与粘土中的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天然的灰色釉,呈现出彩色。柴烧的陶艺作品与一般窑的差别在于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不重复且难预期烧窑的成果。在横焰式窑中烧过的作品有阴阳变化,且在受火面和背火面上有火焰痕迹,散发出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

独一无二:柴烧陶器具有丰富而引人注目的质地,其“火痕”与“灰釉”作为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而优美的线条才是柴烧的魅力。柴烧生来就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质,只要大原则掌握住,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烧迷人的部分。陶器出窑前任何人都无法控制,但总有意外收获,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举世无双的。

非大师不柴烧:业内流行的说法是“非大师,不柴烧”,这也反映出陶艺家对于柴烧技艺的敬畏。目前中国大陆乃至台湾只有少数人可以做柴烧陶器,各种客观因素决定了柴烧的难度。柴烧作品的成败有赖于陶工对火候的把控,可以说没有五年以上经验的陶艺师是烧不出优秀陶品的。

物以稀为贵: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柴窑的温湿度、压力、气温都在变化。尽管无法量产,且精品率极低,但精品、小窑烧造才是主流。近年来柴烧作品越来越受到追捧,在建水紫陶中浪鬼肖春魁最负盛名,柴烧的作品已成为陶器中的奢侈品,愈久迷人。柴烧茶具不仅美观,而且成分取材于自然界,不含毒素,具有净化茶汤的作用。

3 鉴赏柴烧之美

柴烧,是火与土的共舞,更是人与窑的对话。柴烧器物就像一幅古老的画作,呈现出满是蓝宝石般澄净的天空。历经百年风雨,不管是欣赏还是厌弃,它依旧自然挺立。火焰弥漫在坯料上的烟雾和柴火燃燒的灰烬显示出粗糙的质地,浓密的色彩及深厚而内向的奇异之处,使创作者更加惊喜和享受艺术。柴烧作品的不可求性和美学也是电窑或瓦斯窑所不能及的,创作者的执着精神甚于技巧的琢磨,一器一式,变化万千,经过火气的淬炼,色彩温暖,闪耀着独特的品味和魅力,质地粗糙有力,层次丰富而又不失烟火气。

珍贵的柴烧作品富有哲理,充满美学与艺术魅力。我们应着眼于材料与工艺、落灰与火痕、意境与格度,用心感受器物。

材质与做工:材料和工艺是最基本的,工艺质量不限于成型和修胚的详细规格。从欣赏者那里获得的大多数审美偏好无法一概而论。但泥料的优劣却有相对的标准。柴烧通常使用带有熟料的粘土或五色泥,这种烧制物品的表面具有独特的纹理,铁与火接触期间大气中的细微变化可以导致主体的表面具有更多颜色。陶艺大师通常有自己的泥料配方。

落灰与火痕:柴烧最独特的地方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装窑时,烧陶人会仔细想象他要达到的效果。例如将预期会产生窑变的物体放置在相对向前的位置,并将要上釉的物体放置在背面、靠近火舌的尾部等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叠窑。摆之前要考虑好火的路线,比如这件作品摆这里,火可能会从这边过来,要哪件作品来挡,用什么作品来遮,这都是有学问的。让火从陶器的哪个部分烧过,直接决定着燃烧后陶器的质地和颜色。

意境与格度:好的柴烧看起来像西装,当它们挂在商店时不一定会光彩夺目,但一旦穿在适合的人身上,衣服和人似乎就会重生,他们将变得独一无二,挑选柴烧的乐趣正在于此。乍看质朴原始,愈看愈久迷人。只有练就一双能看到美丽的眼睛,才能想象陶品在自己家里的样子,从而真正欣赏其惊人的美丽。

柴烧追求木灰和土壤的自然结合,不耽于形式美。将简单赋予一切,可以在柴烧的陶器中触摸灵魂。欣赏窑炉烧尽的美丽就像交朋友一样,理解的过程是渐进的,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被它的美所吸引。这种美是立即被发现的惊喜,就像飞翔的鸟它美丽羽毛和河边鹅卵石的丰富色调突然显现一样。从我们欣赏窑炉燃烧的那一刻起,釉的颜色就可以用来推断窑内的气氛、土壤及灰烬的类型。釉上残留的灰分形成的质地可用来推断火焰的方向和陶器燃烧的地方在窑炉的位置。它的上釉效果是由火焰、灰烬和黏土的化学成分及氧气和燃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柴烧陶器被认为是一种过时费力的烧陶方法,在现代陶瓷和烧制技术的条件下,与传统的木材燃烧美学完全不同的现代“烧制”概念应运而生。传统的重点是技术,而现代的则更倾向于思想的强调和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者不再关注清晰的形状和装饰设计,而是关注窑的燃烧氛围、陶土种类和用作燃料的木材种类,以及烧制时间和温度控制对陶器的最终形式过程。■

参考文献

[1]向炳成,戴江.建水紫陶窑变之美[J].今日民族,2011(7):24-25.

[2]胡经之,荣伟.艺术美的探求:台港及海外华人美学一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1.

[3]余娟.现代柴烧的工艺分析与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4](法)加斯东·巴什拉(GastonBachelard).火的精神分析[M].长沙:岳麓书社,2005.

猜你喜欢

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创作与汉代陶塑艺术精神的融合
现代陶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浅析现代陶艺
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