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疾病要理性

2020-02-14张正修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根治王老师女士

张正修

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生理状况,人的生理状况也会相应地影响人的心理状况。

疾病初来,其势汹汹,而自身抵抗力不够,不得已只有避其锋芒,养精蓄锐,这便是防御阶段。这时既不能急躁也不能丧失信心,要积极地寻求对策,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外力,遏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在自我的调理下,在医生的治疗下,我们感觉到自身状态的恢复,但人自身免疫的激发和药物的治病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当自身的免疫机制被充分调动起来,药物的疗效充分发挥,这便是反攻的时候了。利用自身免疫和药物杀死入侵者,利用自身的自愈能力修复损伤的身体,恢复自己的健康。

治疗“过犹不及”

仅仅明白整个战争发展进程还不足以战胜疾病,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对疾病的过度治疗就是个很常见、危害很大的问题。

有位古稀老人入院后被查出患有“结肠癌”,医生为老人进行剖腹探察,发现老人的肿瘤已经在腹腔广泛转移,已经没有手术的价值,建议接受保守治疗。但是,老人的家属却坚决要求手术、化疗,所有治疗肿瘤的手段都要上,一样也不能少。最后老人接受了手术和化疗,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身体的极度虚弱和严重的副反应夺走了老人的生命。老人的家属十分后悔,也许当初接受保守治疗,老人就不会这么快的离开人世。

与上面的例子相对应的,某报曾报道过一名与癌症搏斗15年的老人。老人是位军队的离休干部,最初被诊断为癌症时,医生曾预言“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术后可延长生命半年,最多也只能活一年”,然而15年过去了老人还是健康地活着。老人这样总结自己的抗癌经验,“我有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思想不垮,二是体重不减,三是白细胞不少。思想是统帅,思想不垮,统帅有力;身体是后勤物资仓库,体重不减,后勤就有保障;白细胞是抗癌的兵马,白细胞不少,兵强马壮。有这样一支坚强有战斗力的队伍,战胜癌魔才会有希望”。

学点医学知识很必要

有人说过,无知不可怕,对于自己无知的无知才是最可怕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系统地学过医学,但当身患某种疾病,还是要学点相关知识,不懂的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对于自身的疾病要有大体的了解,以免误入歧途。

王老师在去年的单位体检中被查出患有Ⅱ型糖尿病。在医院看病后,医生为王老师开了降糖药,叮嘱他要长期坚持服药、定期复查血糖。王老师十分不解,“那我这病是断不了根了?这辈子就离不开药了?”不管医生怎样解释,王老师坚持认为只有“断根”才是真正治病,断不了根就是不会治病,就是庸医。于是,老王多方打听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不管是道听途说的偏方,还是报纸电视上的广告,统统买来试试。可是一年过去了,医药费花了一两万,血糖却越来越高……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根治”。从严格的意义来讲,“根治”是指一次治疗后不再发病。其实,能一次治疗不再发病的疾病并不多。只有那些能获得永久性免疫的病,如麻疹、天花、水痘等;某些经正规用抗生素治疗可获痊愈的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一些经手术治疗摘除病灶后不再发生的疾病,如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才可称得上“根治”。如感冒治愈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而发病,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常见病;再如子宫肌瘤、胃溃疡就是手术切除后也有可能再次发病。

就糖尿病来说,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有些人患糖尿病后,盲目迷信一些所谓“祖传秘方”、“专治糖尿病”、“糖尿病可以根治,服药几个月包好”等广告宣传,结果落得人财两空。其实,虽然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可以完全控制。有部分病情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必服药,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能够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即使病情较重者,只要坚持正确的、长期的治疗,同样可以长寿。

不要过度依赖药物

胡女士的母亲患有老慢支,每年都会发作几次。每次听到母亲剧烈的咳嗽和喘息声,胡女士都非常心疼。这几年家里经济情况好了,母亲的病一发作,胡女士都会带她去医院住院治疗,并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然而,时间一长,母亲发病时的感染却越来越难以控制,有时一连换好几种药都不奏效,最后竟然发展到了右心衰竭。胡女士不理解,难道好药、贵药反而用错了吗?

好藥不等于好疗效,能够最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副作用最小,不导致药源性疾病,价格适中的药才是好药。如螺旋霉素的售价,约等于红霉素的几倍,而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仅是红霉素的1/32。

目前较贵的抗生素都具有很广的抗菌谱,因此对不明病原菌的感染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不问病情一概用“好药”,反而会因为它们的“广谱”引起体内细菌耐药,甚至引起菌群失调。胡女士的母亲就是因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感染也就越来越难以控制了。

药物的滥用不仅仅表现在抗生素上,如今不少人在家里建立了“小药箱”,身体稍有不适,就凭经验使用多种药物“轮番轰炸”。有时,人们因治病心切,还会擅自增加用药量和治疗时间,却忽略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殊不知,包括感冒在内的许多疾病,都要经历从发生到痊愈的过程,即使是普通感冒也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所以,不能为了快点将疾病治好而盲目增加用药的数量和种类。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病的初衷,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患者需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在自购药品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尽量避免盲目用药。如果遇到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时,要尽可能到医院就诊,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sina.com

猜你喜欢

根治王老师女士
奇妙的旅行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有趣的动物
大排查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喂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