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的金融扶贫:形势、问题和路径

2020-02-14高迪

商情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展形势金融扶贫存在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相较以往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扶贫工作仍是我国下一步发展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其发展至今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后续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和后续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发展路径作出探讨。

【关键词】金融扶贫;发展形势;存在问题;改善路径

金融扶贫指的是通过金融产品和相关金融手段对我国范围内贫困对象进行相应的扶持和帮助,以此将金融措施融入到我国扶贫工作中并对扶贫工作的成果进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依照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扶贫工作走过了长久历程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对促进我国扶贫工作整体的持续性、拓展性、深入性等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以来,近年来我国范围内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始终处于不断增长的进程中,《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使得到户贷款、项目贷款、劳补将近等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的重要金融产品,对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2017年我国统计局在《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经缩减至4335万人,相较于2016年再次降低1240万人。说明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效,而在扶贫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结合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伴随着我国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消灭所有贫困人口目标的提出,又对我国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且新的贫困线标准的实施也使得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一、我国金融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我国金融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中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涉及到农业的贷款余额累积增长高达535.4%,自开启金融扶贫工作以来每年增速平均为16.5%。截至2018年年尾,我国范围内涉农金融贷款余额已经增长至32.7万亿元,涉农金融打款余额已经占据所有金融贷款余额的24%左右,对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员会议中,习近平同志明确表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议中确立了2020年我国要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要达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整体建设要求。

在2011年,我国中央政府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使得我国范围内贫困人口数量在当前标准范围内明显增加,需要覆盖的扶贫人口范围显著扩大,对金融扶贫工作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依照当前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来看,截至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总数为1660万人,由此所引申出的扶贫资金规模需求非常庞大,单纯依靠我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和扶贫贴息贷款在实际层次上已经无法满足扶贫资金的需求缺口。在当前新目标、新标准的情况下,我国剩余的贫困人口多位于生产条件极为恶劣的老少边穷地区,后续跟进扶贫工作相较于其他地区的贫困人口来的压力更大、条件更难。尤其是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平均发展水平相较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其基础建设与投入资源也存在诸多需要弥补的地方。因此在新目标、新标准的扶贫背景下,后续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更加艰苦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金融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首先我国范围内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形式多以扶贫贴息贷款为主,且扶贫贴息贷款资金的来源多为上级政府来自中央政府的专项支持。大部分贴息贷款多为一次性使用而难以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后续稳定的经济支持,其持续性贷款难度较高,也无法有效的查看贴息贷款的后续使用效果,整体使用效率较为低下;其次我国范围内贫困地区的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仍然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本身包括社会信用环境、居民信用意识、抵押担保体系、农业保险机制、互助资金体系等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贫困地区居民往往不具备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扶贫贷款的违约率持续呈现出居高不下的现象;最后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政府部门与社会部门,例如扶贫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等。然而上述机构在实际的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所担负的扶贫责任以及扶贫目标均存在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导致扶贫工作的开展方向与开展方式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例如我国政府部门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更加注重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而金融部门则更加注重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双方目标上的不一致使得各个部门在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分割现象比较突出,这也是导致我国扶贫工作无法进行长期追踪和扶持的一项重要原因。

二、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后续发展路径的意见

(一)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当前国际范围内有诸多金融扶贫模式值得我國金融扶贫工作借鉴和引入,例如来自于日本的低碳扶贫金融机制,能够借助扶贫资金探索给予农林业等低碳环境下的经营投资项目,对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有显著作用。而我国也可以结合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将以往更加注重个人扶贫的工作重点转变为注重集体、注重地区的扶贫模式,将金融扶贫工作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地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多项资源来实现集体致富脱贫的伟大目标。

(二)结合其他扶贫模式

当前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可以将金融扶贫模式融入到其他扶贫模式中,综合应用多项扶贫手段以取得扶贫工作的有效进展。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将金融扶贫模式与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劳动力培训转移扶贫模式、科技扶贫模式、文化扶贫模式等进行有效结合,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等相关产业形势来实现整体扶贫的发展目标,促使金融扶贫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和拓展。在教育方面,对贫困村或是弱势学校进行改造,扩充学校教师人才队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育,通过提高各地教育教学的质量,来达到科技兴国扶贫脱困的目的。

(三)发挥部门协同作用

我国政府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统一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工作目标,要积极协同政府部门与银行机构的有效合作,探索金融扶贫工作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具体来讲,政府部门可以从扶贫政策的角度着手,同时结合银行部门的协同作用建立抵押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发展金融环境,推动银行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合作,发挥双方优势以实现金融扶贫工作的统一目标。

(四)引导民间资本投入

政府部门在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也可以有限度、有约束、有督查的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以此丰富金融扶贫工作中的资金来源并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的工作模式,利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资源进步、意识进步、技术进步,也更加便于贫困地区建立完善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对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工作效果有积极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资本的投入必须要得到有效监管且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符合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要看到民间资本进入的利与弊,避免民间资本进入后对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态势产生不利影响。

三、结语

当前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处于可喜的发展形势,但其也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过往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题。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在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和监管,创新扶贫模式的发展并联合其他扶贫模式进行综合应用,将以往更加注重单人扶贫的工作重心适当的转移到对整个地区扶贫工作上来,从而使得集体脱贫带动个人脱贫、个人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为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确保金融扶贫工作能够继续顺利开展并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7.

[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C],中国人民银行,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9.

[4]宋宸刚,丛雅静.我国精准扶贫的最优模式与关键路径分析[J].调研世界,2018(31):12-15.

[5]余碧琳.新时期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0):21-22,24.

作者简介:

高迪(1993-),女,汉族,辽宁昌图人,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发展形势金融扶贫存在问题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论改革思路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