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2020-02-14王宝国董自建

学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价内容课程评价评价方式

王宝国 董自建

摘 要: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尝试充实语文课程评价内容,细化各项考核内容,发挥“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从而达到注重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性和整体性的课程评价要求。

关键词:课程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单班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4-011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110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部分教师的课程评价却过分强调学生的终端考试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导致课程评价存在着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的弊端,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更谈不上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评价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尝试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将名著阅读、课前展示、小组合作、语文实践充实到语文课程评价中,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性和整体性。

二、课题的实施

(一)评价内容的选择

1.名著阅读。多读书、多积累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把学生日常阅读的数量、质量纳入语文课程评价中,可有效促进学生大量阅读,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课前展示。语文课程不仅要提升学生“写”的水平,还应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学中把课前展示纳入课程评价中,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也能充分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

3.小组合作。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纳入课程评价中,让学生在合作中自评、互评,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4.语文活动。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把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具体表现纳入课程评价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内容的落实

1.灵活确定各项评价内容所占比重。原则是逐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以七年级为例:总分120分,期末考试成绩96分、读书活动15分、小组合作5分、课前展示2分,语文活动分值为2分。

2.细化各项考核内容。每项具体考核内容按照一定标准分成不同等级,按等级赋分,下面以七年级为例。

(1)名著阅读从假期阅读(3分),阅读数量(3分),阅读质量(4分),读书笔记(5分)四个方面考核,共计15分。每个方面分成A、B、C三个等次,按照等次赋分。(2)课前展示从书写、诵读、表达三个方面考核,分值为3分。也是分成A、B、C三个等次,按照等次赋分。(3)小组合作依据学生小组合作的加分情况进行等级评定,灵活赋分。(4)语文实践根据参加活动次数和取得成绩赋分,不评定等级。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如果只是把以上四项内容的成绩计算到期末总成绩中,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评价还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过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评价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成果,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达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突出形成性评价的课程评价要求。

(四)评价实施要点

1.读书活动。(1)阅读的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推荐书目为主,并适当选择学生喜欢的书目。(2)教师规定好学生每学期需完成阅读任务。假期的阅读情况也作为评价的一部分。(3)既注重阅读数量考核,又要强化质量的考核。阅读数量的统计以读书笔记中记录的阅读页码为主要参考依据,阅读质量的考核参考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总结。(4)写好读书笔记的评语,通过激励性、鼓励性、交流性评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课前展示。(1)课前展示的内容可根据不同年级情况确定。(2)每两天安排一名同学展示,第一天展示,第二天师生同背古诗,教师抽查背诵。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考查以小组合作情况为依据,制定加分标准,并详细记录,一周一累计,定时公布统计结果。学期末根据统计结果分成不同档次,依档次赋分。

4.语文实践。借助语文实践,助推语文学习。每学期组织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依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現给学生加分。

三、课题实验的效果

学生阅读了大量名著,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显著提升。参加县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正体现了课程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岱藩.新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设想[J].语文教学通讯,2004(32).

[2]马丽梅.构建适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J].山西教育,2003(10).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王宝国(1980.7— ),男,汉族,吉林抚松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董自建(1972.9— ),男,汉族,吉林抚松人,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评价内容课程评价评价方式
基于农户层面的退耕还林工程评价内容研究综述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