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党支部为凝聚力的多导师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2020-02-14洪月好蒋伟陈姗姗
洪月好 蒋伟 陈姗姗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人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渴望与知识储备的需求使得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时,也使得高校研究生的规模在随之扩大。研究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使得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比重失衡严重。为平衡研究生与导师的比重、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扩充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导师合作下的共同培养模式。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多导师合作的共同培养机制下注入了党支部的力量。该方案自施行以来,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有显著效果,并得到了多方的认可。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多导师合作;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4-00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04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快,国民对文化的需求和精神层面的满足越来越高,各领域对高层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保障。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有效地补给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1]。
纵观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发展过程发现,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在借鉴、参考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不断结合我国社会的自身发展特点,经过不断的完善,形成了现在的教育模式。即,课程教育为辅,以导师指导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机制[2]。随着研究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仍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没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改进,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当前的研究生规模下所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3]。首先,研究生扩招加大了导师的学生数量,稀释了研究生的人均教育資源,加大保障研究生的质量的难度[4];其次,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研一,课程学习时间短,课程内容相对单薄,这就使得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简单,知识储备不足[5];另外,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忽视了对于研究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得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欠缺[6]。基于当前逐渐扩大的研究生规模与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导师合作下的共同培养模式。
一、新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工作开展
为了平衡研究生与导师的比重,解决研究生教育资源的稀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党支部为凝聚力的多导师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该培养机制以实验室为单位,结合了相近研究课题的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定期开展组会,交流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心得,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指导,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指导,对之后的研究进度进行调整与规划,丰富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针对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中的课程学习时间短、课程学习内容单薄的问题,该培养机制中的课题组导师针对研究生的学习期间各个阶段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大大丰富了研究生的知识储备;
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新型的多导师合作的培养机制中注入了党支部的力量。党支部的加入,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还推动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团队成员党性的同时,增强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该培养机制尤其重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对研究学术生知识输入的同时还加强了输出。通过带领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生产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同时,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研究生的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对于扩充理论知识的学习主动性。
二、结论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扩招的原因以及今后的趋势,总结了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扩招之后所暴露出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即多相近课题的导师互相合作,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扩充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觉悟,在培养中注入了党支部的力量。该培养模式获得了研究生以及导师的一致认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对比传统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少华.地方高校究生招生规模与就业质量关系初探[J].统计与管理,2014(12):78.
[2]王忠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0.
[3]陈磊,张淑卿,杨绍志,等.硕士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9.
[4]张宇.地方高校研究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9(5):136.
[5]刘海涛,王贵,刘焕牢.SCI论文和发明专利驱动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6):16.
[6]陈元刚,冯潇,罗维.我国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提升的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18):62.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洪月好(1978.12— ),女,汉族,江西婺源人,讲师,研究方向:通信工程。
通讯作者: 蒋伟(1975.1—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源编码,电力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