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02-14周小琳
周小琳
摘要 手机技术的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增添了乐趣,与此同时,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大学生带来的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探究产生依赖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一、前言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手机的过度使用,近年来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不断的攀升,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长时间的问题使用、过度依赖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大学输送人才的质量。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是需要长远考虑思维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许多措施才能有效。本文凭借检测吉林省5所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解决办法。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从吉林省范围内5所高校(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2所)中随机抽取了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共回收91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5.79%;经整理,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8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22%。
2.研究工具
(1)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采用王正翔(2013)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该问卷的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832,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 0.517~0.717 之间。问卷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在 0.133~0.521 之间,各因子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在 0.523~0.833 之间。
(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本研究选择由西南大学许毅在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控制你能力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01,分半系数为0.678;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82~0.440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在0.572~0.747之间。
3.施测程序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匿名作答,在固定班级中统一进行发放。主试由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或大学生任课教师担任,调查前对主试进行培训。调查方式采取班级整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并提示被试根据问题认真作答,测试结束后,调查问卷当场回收。施测时间大约30分钟。
三、研究结果
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持续性与突显性维度上的差异显著(t=-2.24, -2.67,p<0.05,p<0.01),其中,男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表明,男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手机依赖程度比女生低。大學生手机依赖在戒断性、技术性、冲突性与总分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事后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手机依赖的持续性、突显性维度与总分上,大一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年级(p<0.01),其他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戒断性、冲突性维度,大一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p<0.01),其他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技术性维度,大一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大二(p<0.01),其他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总的来说,大一年级手机依赖的得分最低,大三年级的手机依赖的得分最高。专科院校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本科院校,表明专科院校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在这些方面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两种类型学校的学生在持续性、技术性与突显性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
四、讨论
实验数据测得大学生群体中男女在手机依赖总分上差异并不显著,各维度得分是有差异性的, 在年级方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总和和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程度最低,大三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最为严重,结合不能年级学生的差异,大一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课余活动,较于其他年级都更丰富的,学生也更服从安排;而大三被试群体中,一部分专科院校学生以及临近毕业,即使是四年制的学生课余时间也十分丰富,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是觉得空虚无聊的,陷入到“明明有很多事要做,却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在学校类别方面,专科院校学生手机依赖总分高于本科院校学生,但差异不显著,这与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以及成就动机都是息息相关的,为进一步探究差异性,从低自我控制组与高自我控制组手机依赖的差异来看,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的程度紧密相连。
五、结论
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对手机依赖的问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尝试,2009年师建国曾研究中指出,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降低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刘红,王洪礼在研究中采用给个体更对的鼓励,让被是感受到更多的支持,通过消除负性情绪来缓解手机依赖。韩永佳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缓解了大学生被试手机依赖的问题;卜彦丽则认为,适量的机体引动,例如跑步、打球等方式,对缓解学生的手机依赖是有积极意义的;随着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韩雪提出元认知干预技术来解决手机依赖问题,有显著效果,并且在后期的复发率上提供了支持。结合本实验的研究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课程设置与校园环境,另一方面,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是密不可分的,想要进一步干预,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放下手机,需要着重从这两个维度入手。其一学校在学校氛围构建上,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感受程度,针对院校特点、专业特点、年龄特点科学设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专业课程教育的前、中、后,“前引导、中干预、后总结”通过课程、讲座、团体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精神中的“钙”,思想不重视,行动走形式,学生个体主观想,才能让学校的设施发挥辅助作用;其二,各高校在进行校园氛围构建上,既要考虑硬件,也要考虑软件,有真才学的同时,也需要讲究方法,结合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教管结合,让学生先投入学术和放下手机同时进行,更能相互制约,保证干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