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视角下“每股收益”在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局限性
2020-02-14郑海清
郑海清
摘 要 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那么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即获得的利润多少以及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投入与产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每股收益指标应运而生,该指标计算分析每一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票(分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益(分子),每股收益成为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准。该指标既能够揭示本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业绩水平、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纵向);又可以评价不同企业间的业绩优劣、相对盈利水平(横向);还可用于比较企业实际经营业绩与预测盈利的差异,以了解该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能力及后续盈利能力。然而,在实际运用该指标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单凭每股收益指标在进行业绩分析时容易出现错误判断,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企业的战略方向与经营目标产生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从财务视角,根据每股收益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阐述其在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局限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对每股收益指标的运用效果,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关键词 每股收益 盈利能力 财务视角
每股收益的计算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目前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诸如英、澳、德、法及日本均针对每股收益指标制定了准则,要求上市及筹备上市的企业计算并披露相关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第33号准则中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每股收益主要用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各个会计分期的经营成果和业绩,揭示普通股股东应该享有的利润,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提供数据依据。由于每股收益指标的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数,该比值还可用于不同企业间的业绩比较,比值越大,利润相对越高,盈利能力相对越强。
我国针对上市公司,中国证监会从计算和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上,颁布了相关的规定,要求企业提供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信息。由于每股收益指标只是反映一段时期内,公司净利润与股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狭隘性、滞后性,在此仅从财务视角粗浅讨论其作用、弊端及相应对策,希望能够给股东、债权人及报表使用者提供帮助,以便做出正确、及时、有效的判断。
一、每股收益的概念及计算
(一)每股收益的概念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能够列示企业的经营业绩、衡量股本的获利水平,是相关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
(二)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基本每股收益等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通过公式发现,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简单便宜,企业当期净利润和股份的加权平均数从财报即可直观获得。如果没有潜在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二、每股收益对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
每股收益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评价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帮助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衡量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每股收益与公司获利能力成正相关,该比值的高低,揭示公司的获利能力强弱。
(一)每股收益反映上市公司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的大小
每股收益比值越大,表明公司创造的税后净利润越多,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摊薄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在财报期末每股所产生的税后利润,也就是股东每1股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在财报期间里,如果股本和资产发生了变化,基本每股收益反映了变化前和变化后的每股平均收益情况。稀释每股收益用更加保守的计算方法,将潜在的利益分配考虑在内。尽量剔除“水分”,谨慎地反映企业的每股收益情况。
(二)通过对每股收益的历史趋势分析,可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
该指标如果忽高忽低,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波动性较大,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这种情况下,对于新兴产业,如果每股盈利总体走势是向上的,可以说是前进中的曲折,该公司可以认为有较好的发展;如果总体走势是向下的,那么即使是新兴产业,该公司的未来也值得担忧。每股收益的表现相对平稳且趋势向上,则表明该公司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旺盛的成长性。
(三)每股收益可以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虽然单次每股收益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但是经过较长(5~8年)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行业内进行纵向的比较,投资者就可以从中发现那些有较高每股收益且收益较稳定的公司,往往就是该行业里的龙头公司。
(四)每股收益是跨行业分析的通用指标,不同行业之间也可以对比公司的盈利能力
尽管企业间经营范围、盈利模式千差万别,但每股收益考虑的是企业的最终净利润和股本数之间的关系,至于企业是哪行哪业并不重要,该指标只关注最终结果,就是企业为股东每1股投资创造了多少收益。
(五)每股收益对股价的影响较大
由于投资者较容易注意到每股收益这个数据,各种媒体也容易拿每股收益说事,因此該项指标对股价的影响较大。在公司财报发布前,对每股收益的预测影响着很多投资人的情绪,因此造成股价波动。投资人需要关注该项指标的变动情况,以便准确把握投资方向。
三、运用每股收益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局限性
(一)利润分配方式导致每股收益的不稳定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下设二级科目: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之间的相互转换,不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但是每股收益指标却随之发生较大差异。每股收益是股本的反向指标,调整股本,相应影响每股收益的变化:股本增加,每股收益会下降;股本减少,每股收益会上升。
1.公积金转增股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通俗地说,就是用资本公积金向股东转送股票。资本公积金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之外,由资本、资产本身及其他原因所形成的股东权益收入。公积金转增股本,只是在股东权益内部把资本公积金账户调减,把普通股股本账户调增。
例如:某公司公积金转增股本前,资本公积金账户10000万,股本账户10000万,年度利润1000万,每股收益为0.1元。公积金转增1000万股本后,资本公积金账户9000万,股本账户11000万,年度利润1000万保持不变,每股收益则为0.09元。企业年度净利润无增减,会计政策的变更导致每股收益指标下降10个百分点,如果只关注每股收益指标本身,会误判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了。
2.分配股票股利。分配股票股利即配股,是公司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使用的是公司的留存收益,未见公司的现金流出,不会导致公司的资产减少。但是股本增加了,却使每股收益指标下降了。
3.缩股。缩股是股本分割的一种。依据历史成本原则,将现有的非流通股,按照流通股的发行价与非流通股的折股价的比例关系,进行合并,实现股份的全流通。非流通股进行合并后的每股估值与流通股的价格基本一致,然后在二级市场上减持。
例如:某公司总股本10000万股,流通A股4000万股,境内法人股6000万股,每股净资产5元,每股收益0.40元。某日收盘价为10元。则缩股率=10/5=2,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6000/2=3000万股,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4000+3000=7000万股,每股收益为0.57元。缩股政策使得非流通股6000万股,按照发行价与折股价的比例2,折算为3000万股,合并后每股价值与流通股价格一致,导致每股收益指标上升0.17元。
(二)每股收益影响企业间(横向)比较时的说服力
在进行企业间(横向)业绩比较时,由于行业特点、经营战略、管理手段等因素,导致单凭每股收益指标,很难判断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
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股本相同,但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差别较大,按照每股收益计算公式分析,应该是净利润高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强。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每股净资产较高的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带给投资者保障。
例如:甲公司利润1000万,股本10000万,所有者权益为11000万,每股收益0.1元,每股净资产1.1元;乙公司利润500万,股本10000万,所有者权益为30000万,每股收益0.05元,每股净资产3元。每股收益指标甲是乙的2倍,每股净资产指标乙是甲的2.73倍。据此,可以看出,每股净资产比每股收益更具有说服力。
(三)每股收益影响历史同期(纵向)比较时的说服力
公司其他一些股本的变更,比如发行新股,债转股等,也会导致运用每股收益指标进行比较时,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因此,需要将这些非经营性因素剔除后,再进行比较,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每股收益指标是企业财报计算分析的结果,说明的是已经发生的某段时期每股的净利润情况,财务数据都是滞后的信息,不具备后续延展性,因此,如果单独作为判断公司未来发展成长的指标,不具有说服力。
(四)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情况
资金链是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量。现金--资产--现金(增值),企业要持续经营,就必须保持这个封闭循环良性运转。史上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从每股收益指标却看不到与现金流相关的任何联系,每股收益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五)每股收益不能揭示投资风险
企业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受限于各种原因,面临各种风险。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才能将不利因素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为企业经营提供合理保证。每股收益指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盈利趋势,但是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企业风险的相关信息,我们就无法判断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无法为投资等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某公司一直是软件研发行业的领军人物,最近对新能源开发进行战略投资。投资活动是在当期投入,而期望未来得到收益,对于未来能否收益、收益的多少、是否亏损,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即风险。但是从公司财报上很难看到企业的经营已经产生风险,每股收益指标可能变化不大甚至提高,却不能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不利影响。
四、改进每股收益分析盈利能力的对策
(一)每股收益指标,可以区分所谓的“绩优股”和“垃圾股”
每股收益仅仅列示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该指标是财务报告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基本不能代表未来发展,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只能通过这一指标来判断所谓的“绩优股”和“垃圾股”,在投资尽调阶段,只能作为入选(及格)的门槛。
(二)橫向业绩比较时,应结合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在每股收益的基础上,扩大了分母,即扩大了企业的资产状况,所有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业绩时,每股收益提供的数据不足以支撑盈利能力的判断,在评价企业孰优孰劣时应结合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将企业资产全盘考虑。
(三)引入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反映盈利质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按照收付实在制原则计算得出,反映某段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实际的流入减流出的净值,是企业资金链优劣的表现。每股收益中的分子-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得出,包含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非经营活动非现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压缩了净利润的水分,更能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如果两个企业的每股收益相同,那么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高的企业,盈利能力更强。
(四)经济增加值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绩效时更为准确全面
近30年间,一些财务咨询公司研究经济增加值与股票市值的关系,实证表明,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而且就投资报酬率与股票价值的相关性来说,经济增加值与股票价值的相关性明显更高一些。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实施方案》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济增加值考核实施方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中央企业年度业绩考核时,要求将净利润和经济增加值作为基本指标予以填报。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
由于净利润中没有扣除股权的资本成本,净利润的值要高于经济增加值,那么净利润大于零,绩效上体现为盈利,而经济增加值小于零,就可能是亏损状态。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五)结合财务、非财务信息,综合分析企业发展潜力
财务指标是能够量化的指标,反映的是过去的绩效,导致财务指标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滞后性。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能量化的非财务指标,例如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研发投资结果、新产品开发能力等。这些非财务指标往往面向未来,一旦非财务指标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使得财务指标更理想。瓦顿(Warton)在《年度红利契約中业绩评价标杆的选择》中指出,非财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因此结合财务、非财务信息,综合分析企业发展潜力,才能准确揭示公司的盈利水平。
五、结语
每股收益指标用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简单、直观、便于计算,但是仅凭唯一指标就判别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具有显著的局限性。因此应该结合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每股现金净流量及经济增加值等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一起分析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这样就可以帮助指标使用者较正确地做出判断。
(作者单位为北京至勤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祝玺.每股收益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局限性研究[J].金融视线,2019(11):39-40.
[2] 舒声.论每股收益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局限性[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7(5):108-112.
[3] 张云华.每股收益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J].国际商务财会,2009(4):57-58.
[4] 陈华.试论新时代下的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商论,2019(11):154-155.
[5] 林斌,蔡世杰.每股收益的计算与应用解析[J].商业会计,2016(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