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及结构动向研究
2020-02-14于拥军
摘要: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展现出的活力和结构动向,对区域经济协调性、平衡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持续性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动向。旨在为企业认清经济发展态势,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态势;结构动向;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企业及组织机构也在通过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方式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努力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经济发生了一些过度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是新常态。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自此,新常态一词就成为中国各类经济会议中出现频繁的词汇,也成为时下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新常态在中国经济发展变化中较为明显,它的出现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让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对于时下我国深化改革、谋求发展有促进意义,对于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指导意义。
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如下:(1)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较为匀速的中高速增,增速适宜,更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2)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且在向消费者主导的形式逐渐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居民收入普遍提升,经济成果体现了惠民性;(3)创新驱动下社会经济展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人均收入有所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发生了变化。
(一)中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位居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快速增长的时间持续了30年。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的净值为10%。进入到新常态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净值为7%,并列入世界经济前列。中国经济位列世界经济前列的态势为产业结构转型、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经济增速稳定、风险降低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也表现出相对低迷的状态,但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新型工业、信息化、现代化、城镇化水平加快,经济增速相对稳定,在世界经济中表现相对良好,而市场开放的政策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对于新常态之前高度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有所降低。
(三)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多元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阵痛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组织、制度等都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虽然结构转型之路相对艰难,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化中,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其中服务行业的比重超过46%,成为新常态产业结构中的新秀。
(四)中国经济市场活跃度提高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加强了简政放权,并通过一些市场开放性政策刺激市场活力,如对外开放政策等。通过宏观调控和权利的下方,市场企业增量化、规模扩大化。仅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新增企业920万,数量较上年增长60%。这说明新常态下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动向分析
(一)结构与动向的主要驱动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得到优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逐渐地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在结构优化方面,政府提出坚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坚持低碳、绿色、环保、循环、可持续为导向的产业转型方向,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而管理创新成为优化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效率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中国经济会议讲话中提出,当前“唯改革创新者胜”。这说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动向要以坚持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通过“三创”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流,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结构动向
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动向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改造。在结构升级改造方面,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在产业升级中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结构升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及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中国经济要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这是新常态下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明显区别。新常态下的产业将不再以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为依托,而是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为依托,结构的全局性发展思路较为清晰。
(三)创新动向
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向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动力创新,要将创新理念融入中国经济的每个环节,应用创新思维解放生产力、开拓新思路。在经济发展中三创思维要相互融合,通过创新的推动来提高产业净值,促进中国经济更加稳定的增速。
三、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高端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端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以制造业为例,传统制造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手段来提高经济效益,制造企业忽视了产品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新常态下,政府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创新产业结构,加大产品开发的投资,通过产品创新来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发展展现出高端化特征。
(二)消费网络化
新常态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的消费力有所提高,线上购物平台的开发促进了网络消费。目前,中国电子商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一变化促使消费网络化的发展。如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它们的发展还带动了物流业、交通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之一。
(三)第三产业扩大化
新常态下,中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近些年,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升级,各行各业都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岗位,专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三产业表现出明显的扩大化特征。服务岗位在产业结构中既对接消费者,又对接企业。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及其服务类型,以争取消费者的满意。中国经济中引入服务理念后,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绿色经济理念引入经济结构中后,第三产业与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地贴近,不断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这一发展态势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动能,刺激其他行业结构相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四、新常态下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议
(一)继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
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虽然出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样不可忽视严峻的市场考验。在国际市场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受汇率、他国政策、国际经济政策环境等影响,仍旧危险重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想要获得更加稳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正视各行业严峻的市场压力,继续坚持深化经济结构改革。政府要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城乡结构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去,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努力协调区域结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城乡经济结构要以第三产业为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乡村发展农业合作和机体经济,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经济,进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在制造业方面,要應用科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驱动制造业竞争走向国际化。
(二)重点关注民生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现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民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要尽快地完善农村地权制度,加快卫生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养老服务体制的改革,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养老保险服务,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更加稳定地发展中国经济。
(三)转变宏观调控政策思路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应对市场风险和世界经济冲击,在政策上实施“简政放权”。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6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市场体系建设汇总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简政放权,并强调权利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指出当前政府应该做好市场环境秩序维护,维护公平竞争,扩大市场在资源分配上的权利。以上的政策表明,我国政府将转变了市场宏观宏观调控的政策,将更大的资源分配权交给了市场,这为市场竞争提供了空间,无形中刺激了市场的活跃度。在政府简政放权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经济市场努力应对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结构,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了初步的结构动向转变,同时经济也获得了相对稳健的发展。因此,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政府要将简政放权的重点放在开放市场、开放资源和开放技术上,在经济结构中充分引入创新机制,刺激市场活跃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和实现平稳发展的关键期。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动摇,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放在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上,以创新为结构动向,坚持深化改革传统的产业结构及组织,应用创新思维来发展经济,解决国民经济中存在问题,提升全民创造价值的幸福感。为此,我国政府应该扩大市场经济的作用,放宽、放松宏观调控的政策,促进市场活力,并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优化产业机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优化和扩大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扩大岗业岗位,优化岗位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促进地区性经济协调、稳健的增长,人民经济水平获得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鹏.习近平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胡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07):49.
[3]刘金全,冯坚福.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J].社会科学文摘,2016(09):56-57.
[4]陈明星,陆大道,龚颖华.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J].地理科学,2016(07):965-972.
[5]李媛,陈常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9):243.
[6]林毅夫.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需要克服的几个误区[J].河南社会科学,2015(05):1-3.
[7]李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1):7-12.
作者简介:
于拥军(1971.8- ),男,汉族,河南西平人,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