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020-02-14万高隆

学理论·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国家治理依法治国

摘 要:要把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国家治理目标的深刻革命,传统国家治理目标是追求礼教秩序,“公平正义”的现代国家治理目标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依法治国蕴含着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革命。传统社会“德主刑辅”的国家治理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主张“权利本位”。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国家治理方式的深刻革命。传统治理方式依赖行政手段和人治思维,现代治理方式依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关键词:依法治国;国家治理;法治思维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73-02

2018年8月,在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2019年2月,在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他进一步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具体体现在国家治理目标、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刻革命。

一、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国家治理目标的深刻革命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的治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其治理方式是否有效,而一国的治理方式又取决于其治理目标。只有治理方式与治理目标两者协调、适应,则社会民众对治理方式产生认同,治理方式才会有效。

(一)传统国家治理目标是追求礼教秩序

在传统社会里,国家治理的目标都是追求统治秩序,从儒家来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①古人也意识到统治者并非人人都是圣贤,尧舜禹百年不遇,普通民众也不是个个品德高尚,多为自私自利,大同社会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当时,提出了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治理目标,“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②追求的是确立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用礼的规则划分亲疏与贵贱,不同身份之人按照礼的规矩各得其位、各司其职,则天下安定,世道太平,即礼教秩序。古代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人治”的价值目标实质上是一致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③“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④,追求的是一种集权秩序。商鞅、慎到、申不害作为法家的不同派别典型代表,崇尚法、势、术,各成一派。韩非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强调“必须‘以法为本,使法、势、术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法治。”[1]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意味着当代的国家治理目标从古代“以皇权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变革。

(二)“公平正义”的现代国家治理目标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国家治理目标的核心价值是“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要达到公平正义。从国家治理目标来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实质就是要实现人民能够真正当家做主,具体表现为:一是法治必须为了人民。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向往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部分,这也是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追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人权的充分保障。二是法治必须依靠人民。具体而言,立法要让广大群众充分参与,充分表达,广大人民的意志得到充分体现,法律的实施也需要汲取广大人民的智慧,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三是法治必须保护人民。处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法律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秩序和安定局面,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全面依法治国蕴含着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革命

(一)传统社会“德主刑辅”的国家治理理念

“将‘三纲和‘德主刑辅绝对化为永恒不变的真理,形成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2]69传统社会里,国家治理贯彻并体现“德主刑辅”的理念,成为几千年传统国家治理的一条主线和核心价值。强调礼教秩序和集权秩序,追求社会的“无讼”状态,注重结果的公正性而忽视过程的正当性。崇尚“权力至上”,权力分配社会一切资源,人人都是皇权的奴隶;想问题办事情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正当性,执法司法的结果依赖于公权力行使者的道德品质,以个人的道德来保障判案结果的正当性,完全用道德来保障结果是不可靠的,这个人可靠,那个人未必可靠,这个人今天可靠未必明天可靠。决策与执法的结果是否正当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注重个人权利的保障,在古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依附于家庭,家庭依附于国家,个人的人格不能独立,一切以皇权为重,个人权利可以忽略不计。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主张“权利本位”

治理目标发生变化,意味着国家治理理念必将产生深刻革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意味着:一是实现从“权力至上”理念到“法律权威”理念的根本转变,解决“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现的是以权力为中心,皇权是一切权力的最终来源,公权力的行使是以更高的权力为依据,“皇权至上”是基本理念和根本遵循;现代法治社会里,任何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皆来源于人民,人民通过法律的方式授予权力,职权法定才是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则与遵循,必须体现“法律至上”的理念。二是實现从“维护公权”到“保障私权”的转变,解决的是“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问题。从现代法治的核心和本质来看,就是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法律体现的是党和人民的共同主张和意志,人民才是依法治国的真正主体,而非客体对象。执法司法是维护人民利益,追求人权、平等、公平的价值。三是实现从“强调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解决“实体优先”还是“程序优先”的问题。正当程序是法治的核心理念。从其独特价值来看,通过正当程序约束公权力,使得公权力的行使者不敢滥用权力,与此同时,通过正当程序的规制,实现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保障决策、执法(或裁判)结果的公正性,最终体现人民性。这使得结果能够得到当事人及广大群众认同和接受,充分体现法律的社会效果和正义价值。可见,正当程序保障的结果公正体现的是一种“看得见的公正”,以程序公正维护国家机关的公信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国家治理方式的深刻革命

(一)传统治理方式依赖行政手段和人治思维

传统社会里,儒家主张“德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把整个社会的秩序建立在人的“道德”的基础上,建立在“礼”的规则基础之上,其实质是一种人治。从另一派别来看,法家主张的是“法治”,一断于法,其实质是一种权治,国家处于君主绝对控制之下,法是为君权服务的。“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②传统国家治理方式的鲜明特点是专断、恣意、多变和神秘化。采用人治、礼治或权治,以不确定、无预期的权势、权术、权法来治理国家和社会,“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也”。传统的治理方式对当代社会的影响集中表现为采用行政主导的方式处理各类问题。从短时期和局部来看,高效快捷,雷厉风行,从长远来看,治理成本加大。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传统的行政手段和人治思维注重个案处理,一事一办,一案一处理,崇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这种工作方式背后体现的不是法治思维,而是权力思维。实践中,为了维护所谓的一时稳定,个别地方简单依靠强制力对表达诉求的群众进行压制,花钱摆平矛盾纠纷,以金钱买平安,结果忽视普遍的公平正义,根本不可能带来长治久安。这种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实质是破坏人们对法律的合理预期。一旦这种合理预期被破坏,社会秩序就很难稳定。这种治理方式显然无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是不可取的。

(二)现代治理方式依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国家治理方式必然发生变化,由传统人治方式转向现代法治方式。法治方式是在法治理念指導下,各种行为主体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并处理问题的一种外在行为方式。运用法治方式必须把握四点:一是遵循法律思维的规律,以达到思维过程的合法性。二是运用法律方法,以达到思维过程的合法性。三是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以达到行为过程的合法性。四是体现法律的价值取向,以达到行为目的的正当性。从治理方式来看主要体现为,一是职权法定,也就是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国家公权力运行之时,必须要有法定的授权和依据,否则就成为不该为而乱作为(滥用职权)或者该作为而不作为(玩忽职守)。二是程序正当,即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正当程序,以正当程序赢得公众信任,而超越法定程序的行为都是无效的,取得的证据都是非法证据。三是公平正义,从决策、执法到司法都必须追究公平正义,而不能仅仅注重个案的解决,仅仅维护个案的稳定,从而突破法律规则的底线,损害的是人们对规则的合理预期,最终破坏的是国家和社会秩序。四是保障权利,这是现代社会法治追求的终极价值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① 《礼记·礼运》。

② 《礼记·曲礼上》。

③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④ 《韩非子·扬权第八》。

收稿日期:2019-08-06

作者简介:万高隆(1968-),男,江西东乡人,副主任,教授,从事法理学、法律逻辑学研究。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国家治理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