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2020-02-14苏日娜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形成原因

苏日娜

摘要:蒙古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位重要成员,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在文化交流的进程中熠熠闪光。而蒙古族的舞蹈则是在蒙古族文化中一颗难以让人移开目光的闪耀恒星,唯有对其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蒙古族的文化,也能更好地在文化交流中把握彼此的特点。本文将对蒙古族舞蹈进行简要介绍,力求使读者对蒙古族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喜爱与了解。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   审美特征   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79-03

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蒙古族歌手走入大众视野,他们不仅仅是带着游牧民族独有的豪迈之气的歌曲,还有带着独特风格的蒙古族舞蹈。但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却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如何在相得益彰、取长补短中不失去独特之处则尤为重要。本文将在对蒙古族舞蹈中四个不同的种类进行简要介绍后,剖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并分析这种舞蹈特征的形成原因。借以希望广大业内人士以及舞蹈爱好者对蒙古族舞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加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蒙古族舞蹈的种类

蒙古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对蒙古族舞蹈种类的划分也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基于这些方法之上进而会产生不同的种类。其中,已经固定下来的种类有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查玛舞、摔跤舞,除此之外,还有育呼尔舞、灯舞、牛斗虎舞等,对于后面几种类型它们尚未被明确确定,暂不予介绍。

(一)安代舞

明末清初,生活在科尔沁草原的库伦旗人首先依据生活的需要,创作出安代舞。安代舞作为萨满师为族人治病时向神灵祈求消灾祛痛、平安无事的舞蹈,得以流传至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时代的变迁,安代舞渐渐退去迷信的色彩,逐步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民间舞蹈类型,在欢庆节日、厚待宾客和庄稼丰收之时,蒙族民众以安代舞来表达喜悦之情。[1]

传统的安代舞则有“大场安代舞”和“小场安代舞”之分,多用于娱乐和治疗疾病。随着安代舞的发展与文化的融合,安代舞的意义和范畴也不断扩宽和延伸。

(二)筷子舞与盅碗舞

盅碗舞在蒙古族舞蹈中代表女性的古典与优雅。筷子舞则代表着蒙古族男性的豪爽与热情。蒙古人素来有“席间不准敲击碟、碗、筷子和酒盅”的清规戒律。但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悦之感,会敲碟碗、击筷子。盅碗舞和筷子舞在这样的情況下逐渐发展而来。

盅碗舞中,舞者多依靠肩部动作进行表现,手持双盅,头顶瓷碗,依音乐节奏碰盅;不仅要保证碗不掉、盅不破,还要时缓时急、刚柔相济、优美流畅。而筷子舞则要求舞者右手持筷,结合音乐节奏对身体各部位进行击打,同时配以耸肩、跳跃等动作。筷子舞具有节奏感强、动作敏捷等特点,是深受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三)摔跤舞

摔跤舞是一种模拟性面具舞,由一人独自表演双人摔跤的拼搏场面。表演者身背一长型木制架,架上放置布制的两个木偶形象的摔跤手,两者身着各色官服,头戴翎帽,假臂互抱,各作摔跤状;木架下遮有一条布幔,套上马靴,双手作脚,四肢踏地。饰者随鼓乐节奏,摔打起舞。舞蹈动作生动、灵巧、幽默、滑稽。[2]

(四)查玛舞

查玛舞俗称“跳神”或“打鬼”,是一种宗教寺庙舞蹈,常被用作佛法弘扬、佛教宣传和节日庆典。在舞蹈过程中,由受过一定舞蹈训练的喇嘛,饰戴各种仙类、鸟兽类面具,身穿盔甲和蟒袍在各种吹奏和打击的乐器伴奏下,手持各种兵器或法器,扮作不同身份的神灵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

查玛舞气势宏大庄重,带有鲜明的佛教韵味色彩。但是它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又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爱。[3]

二、蒙古族舞蹈特征的形成原因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都有其内在原因,蒙古族舞蹈也必然是在各种复杂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才呈现出如今的特征。

蒙古族多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以高原为主的复杂地形使得蒙古族无法过上中原的农耕生活,而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别样的生活习惯使得从起居到衣着,蒙古族都有着独特之处。天地广阔,蒙古族人民白日在广袤的草原下驰骋、起舞,夜晚以天为衾、以地为枕,造就了他们的不拘小节、热情奔放。长期以放牧和狩猎为生,以骏马为伴、与雄鹰共舞,不仅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形成了坦荡豪爽、勇往直前的性格,更使得骏马与雄鹰成为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天高地阔的内蒙古草原,作为酿造草原文明的自然背景,哺育出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精神与性格特点,也奠定了蒙古族人民的审美倾向。豪爽奔放、热情坦荡的蒙古族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感激,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蒙古族舞蹈。其在创作、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命之美、人性之美、精神之美、自然之美,皆是草原文化、现实生活和独特的审美的融合与交织,与人文情怀和自然生态密不可分。

三、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正如王景志先生所言:“舞蹈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借助外在的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性格和精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舞蹈作品的审美意蕴。”[4]在对舞蹈进行赏析时,首先要从舞蹈的动作入手,通过对动作与音乐的和谐而寻找其中所存在的韵律感。而一支舞的灵魂,则在于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是情感使得舞蹈脱离动作的重复与堆叠而有了灵魂。

(一)蒙古族舞蹈的动作

舞蹈的审美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是对动作的分析和品鉴。蒙古族舞蹈讲求舞者四肢、躯干与面部表情的有效配合,其从上到下要求头、眼、肩、胸、手、腰、膝、腿、脚的协调统一,特别是肩部和手部,更能体现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蒙古族舞蹈中,“抖肩”是一个标志性动作。在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肩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躯干的一部分,肩部承担着稳定与协调的重任,形态各异的肩部动作经过提取和美化,逐渐形成了一套节奏感强烈、生命力鲜活的肩部动作体系。肩部的动作在轻松自然中又不失沉稳与力量,更加考验舞者对身体的操控与灵活程度。

而手部动作,则更多是源于人们心中对鹰的崇拜与模仿。无论是何种舞蹈,都离不开手部对舞蹈整体的表现,配合肩、臂、肘等部位,人们得以模仿雄鹰展翅翱翔的英姿,动作敏捷而灵活、轻巧而富有力量,展现鹰搏击长空的气魄,也体现出蒙古族人对顽强生命力与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二)蒙古族舞蹈的韵律

好舞还要好歌伴,一支好的舞蹈需要打动人心的歌曲来相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一方面,为舞蹈伴奏的歌曲要有明确的节奏,舞者方能随着歌曲起舞。而蒙古族舞蹈的伴奏歌曲特色更加鲜明,其节奏感更加清晰明确,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伴奏的歌曲与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需相符,才能表现出舞蹈的情感。蒙古族舞蹈因其种类的不同,伴奏的歌曲曲风迥异、特征鲜明,歌曲与舞蹈的相容性更强、也更加具有辨识度,因而更利于感情的表达。

近年来,一批批蒙古族歌手为我们带来了优美动人或是活力四射的歌曲,也为蒙古族舞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蒙古族舞蹈的情感

情感是艺术形式的源头,也是艺术形式的最终归宿,包括舞蹈在内的一切艺术都是为了对情感的传递而存在。蒙古族舞蹈对感情的抒发直接而热烈,以赞颂草原、赞颂生活、赞颂美好的爱情为主,其中不乏对精神寄托的向往与崇敬之情。蒙古族舞蹈中浓烈的感情,往往最令观赏者动容,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不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四、结语

蒙古族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保持着其独有的优势,以其豪爽的动作、欢快的韵律、浓烈的感情感染着每一位观赏者。文化交融已是大势,蒙古族舞蹈也将会在认清自己特点的同时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拉腾格日勒.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探讨[J].黄河之声,2016,(03):80.

[2]白雪彤.论蒙古舞的地域特征及艺术特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2):124-125.

[3]刘成菊.蒙古族舞蹈审美特征探究[J].大舞台,2014,(12):201-202.

[4]王景志.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422.

[5]阿娜尔.蒙古族舞蹈艺术[J].大众文艺,2012,(07):112.

[6]李乔.浅谈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48.

[7]赵林平.关于构建蒙古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思考[J].舞蹈,2010,(08):52-56.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形成原因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