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港通交易机制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文献综述

2020-02-14刘心馨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透明度股价会计信息

刘心馨

摘 要:“沪港通”交易机制于2014年实行至今已4年有余,2018年4月证监会宣布将沪股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调整为520亿元,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堪称“史上之最”。同时会计信息透明度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沪港通”交易机制及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这两部分领域相结合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沪港通;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4.047

1 “沪港通”交易机制的经济后果研究

“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随着“沪港通”交易活跃度的增加,以及“沪伦通”的开通,近两年关于“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影响成了学者的研究热点。现有学者主要从股票市场反应,股价信息含量、公司投融资行为以及信息中介四方面展开探索。

1.1 股票市场反应

近年来学者开始着眼于“沪港通”交易机制对于沪股市场股价波动性的探讨。许香存和陈志娟(2016)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股票价格波动性增加,市场流动性下降。刘海飞等(2018)研究得出“沪港通”政策正式开通后,两市网络的不断融合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钟凯等(2018)基于境外投资者信息效应假说,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能够降低“沪股通”标的股票股价的异质性波动,且在“沪股通”活跃成交股样本中更为明显,深入研究发现“沪港通”通过促使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股价异质性波动。华鸣和孙谦(2018)、郭阳生(2018)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一致认为“沪港通”开通以后,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显著减小。而纪彰波和臧日宏(2019)区分了短期、长期和开放程度高、低后发现短期内“沪港通”的实施增加了股价的波动,而在长期组、资本市场开放高组和低组中研究结果均显示“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使得标的股票的股价趋于稳定。但同时该文章也提出“沪港通”促使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加,在信息披露环境较差的样本中尤为显著。

1.2 股价信息含量

吕大永和万孝园(2017)研究发现,“沪股通”交易机制实施后使得“沪股通”标的股信息含量降低了,而“港股通”标的股的信息含量得到了提高。钟覃琳,陆正飞(2018)基于PSM+DID模型研究得出,沪港通作为一项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其能够通过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而增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最终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进一步研究得出资本市场开放对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提升是通过信息渠道及公司治理渠道来实现的。董秀良等(2018)采用2013至2016的样本,并采用股票价格对公司未来盈余的反应能力以及股价对未来现金流反应能力来衡量股票定價效率,发现,相较“沪港通”实施之前,的定价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同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两地市场制度环境及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差异。

1.3 公司投融资行为

沪港通实行至今已4年有余,一些研究者开始着眼于“沪港通”交易机制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从投资效率方面看,潘慧峰(2018)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促使更多成熟的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促使境内投资者投资行为回归价值导向。连立帅等(2019)研究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能够提高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最终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且这种作用仅存在在国际化程度高、信息透明度低、代理成本高的企业中。进一步发现,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及“沪港通”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是其作用于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的机制。同样,刘程,王仁曾(2019)基于“沪港通”这一外生冲击,利用2011-2016年沪市数据作为样本,发现“沪港通”政策的实施能通过提高股票的流动性进而有效提高公司投资效率。

从企业融资来看,师倩和姚秋歌(2018)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有助于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肖涵和刘芳(2019)将企业融资分为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研究得出“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总体上提高了企业股权及债券的融资规模,但相对而言,小公司仅在债权融资规模和积极性上得到了提高,而股权融资的积极性未得到提高。

1.4 信息中介

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传播中介,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李沁洋等(2018)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促使证券分析师做出的预测偏向于乐观,且这种现象在股票交易量小,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与前者观点不同,郭阳生等(2018)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标的公司分析师跟踪人数增加且分析师预测精确度也得以提高。并且,从投资者认知假说出发,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港通”交易机制借助分析师预测这一信息环境渠道产生了企业价值提升的效应。

从审计角度出发,张立民等(2018)以企业是否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来衡量审计师的独立性,得出“沪港通”实施之后,由于审计师声誉成本与潜在诉讼风险的增加,从而审计独立性得到了提高,最终表现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周东华等(2018)认为“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引入了更多成熟专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从这些投资者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以及为吸引境外投资者资金投入而提供更为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两方面出发,周东华等提出了沪港通交易机制有利于标的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的假说,并验证了他们的假说。

2 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公司的经济行为中,会计信息透明度是股东和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研究主要从影响因素主要从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公司特征两方面展开。

2.1 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由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形成的管理结构,三者权利和义务的合理配置能够抑制管理层自利行为,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而三者权利和义务配置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效用等因素。

Eng和Mark(2003)认为,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构成会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政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较高;增加外部董事则会降低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规模较大的公司和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更高。Li和Qi(2008)發现股权集中度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的绩效,并且有能力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高雷和宋顺林(2007)发现,扩大董事会规模、增加第一大股东和高管持股比例,能够提高公司透明度。雷光勇,裴阳(2009)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显著降低,会计信息透明度显著提高。孙光国和朱一妮(2014)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董事会及独立董事规模越大的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越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较低。

2.2 公司特征

Miller(2002)认为,由于信号传递效应,经营业绩对信息披露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经营业绩越好的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意愿越强,信息披露水平越高。杨之曙和彭倩(2004)发现行业差异会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制造业、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与信息技术等高成长行业的透明度存在显著差异。张宗新和张晓荣等(2005)发现,规模较大、绩效较好的公司,倾向于通过自愿信息披露向外部投资者揭示公司的价值,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高雷和宋顺林(2007)发现,资产规模越大、经营业绩越好、资产负债率越低的公司,透明度越高。谭劲松和宋顺林等(2010)认为,内部激励(经营业绩、融资需求、高管持股、掏空程度、盈余管理)和外部压力是影响透明度的决定因素,经营业绩好,管理层持股、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透明度较高;掏空程度和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代理问题比较严重,透明度较低。

3 文献述评

根据以上的文献梳理,目前还没有“沪港通”交易机制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影响的直接研究。从时间线上来看,早前关于“沪港通”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如研究该机制对两地股市联动性、波动性及AH股差价的影响等。近两年来学者才开始从微观视角出发,探讨了“沪港通”交易机制对企业投融资、企业价值、信息环境的影响。但是相对而言,涉足“沪港通”交易机制对会计领域影响的文献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沪港通”交易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已有学者研究证实了该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审计质量,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是否能够带来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此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透明度综合反应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上文的梳理,可总结出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公司特征两类。综上所述,未来的研究中可基于“沪港通”交易机制引入了境外投资者及引起外部监管环境变化的背景,研究其对“沪股通”标的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安灵,张倩倩,邱德旺.交叉上市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影响研究——基于A+H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4,(09).

[2]Bae K H, Bailey W, Mao C X.Stock Market Liber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 Finance,2006,(3).

猜你喜欢

透明度股价会计信息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