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20-02-14尉晓燕

光明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谷草谷丙转氨酶

尉晓燕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传染疾病,且相关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部分患者由于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出现肝纤维化,继而发展成肝硬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3]。临床多采用长期服用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仍无法根治该病。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预后效果,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也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乙型肝炎患者,但效果不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4.75±5.83)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9.24±4.58)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3.54±5.96)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72±4.63)年。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超过6个月;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②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2组患者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鳖甲煎丸治疗;针对肝胆湿热型患者,采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采用理中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针对肝郁脾虚型患者,采用逍遥散联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向患者普及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及其他日常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包括:①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以保证患者气血通畅为中心,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兴趣爱好,舒缓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不宜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提高肝脏供氧、供血量,促进肝细胞修复;饮食上多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②针对肝胆湿热型患者:以饮食调理为中心,多摄入鱼、鸡肉等高蛋白食品及水果、蔬菜,禁止油腻等食物;此外适当减低室内温度。③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以保脾护胃为中心,禁止辛辣、刺激等食物,多选用助消化、健脾养胃等食品,如萝卜、红枣、山药等,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同时避免冷风刺激。④针对肝郁脾虚型患者:以心理疏导、保证患者心理健康为中心,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看书、听音乐、进行户外运动等释放情绪,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其心理压力,饮食上可选用健脾理气的食物,如党参粥、核桃粥等。2组均干预90 d。

1.4 观察指标①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护理满意度,该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828,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满意,50~79分为比较满意,4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②取患者干预前及干预90 d后空腹静脉血3 ml,通过血常规检测仪(XFA6100)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例,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1)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可通过母婴、破损的皮肤黏膜、血和血液制品及性接触等渠道传播[5]。该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乏力、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肝部疼痛等。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地治疗,则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6,7]。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故给予治疗措施的同时也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临床常规护理多局限于日常生活护理,未能达到理想护理效果。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是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谷草转氨酶持续升高时,提示肝功能损坏严重。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原因在于中医辨证疗法对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起到良好的抗纤维化、抗病毒的作用,改善肝脏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而中医辨证护理过程中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以保证患者气血通畅为重点;对于肝胆湿热型患者以饮食调理为重点;对于脾肾阳虚型患者以保脾护胃为重点;对于肝郁脾虚型患者以心理疏导、保证患者心理健康为重点。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气血通畅、脾胃运作正常,还可保持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谷草谷丙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草树(散文)
复合菌剂对干谷草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微生物厌氧发酵处理对张杂谷谷草分子结构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谷草青贮注意事项及品质评价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
有没有降转氨酶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