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病的诊治与体会
2020-02-14张勇
张勇
(河北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050600)
随着冬天季节气候的变冷,鸡舍的保温与通风控制逐渐成为蛋鸡养殖业的难题,这两个关键环节既缺一不可,又相互制约矛盾,为了保证鸡舍的温度,养殖户会将鸡舍门窗密闭封严,但同时又造成了鸡舍的空气不能与外界空气进行正常的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鸡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佳为诱因,容易导致鸡群体呼吸道疾病支原体病的发生, 尤其以鸡发生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感的病例增多, 甚至由于病情的加重出现鸡只的死亡,导致养殖户出现重大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鸡支原体病又称鸡慢呼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群感染与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鸡的孵化率、鸡群成长、产蛋率、肉质品质等指标,给养鸡户造成经济损失。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冬与初春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多发, 通常育成鸡和中大鸡的抗病能力较强,如果鸡群的饲养管理水平较高,也可存在慢性或隐性感染。 分析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冬春季节,天气寒冷,鸡舍内湿度大、温度较低或早晚温度差别较大,饲养密度大,为保温鸡舍密闭空气通风不良,不及时清除粪便,形成浓度过高的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空气中飞扬的羽毛碎屑、饲料的粉尘成为支原体病的载体, 随鸡的呼吸进入气囊发生气囊炎。 夏秋季节,由于鸡舍空气流通好,空气质量好,鸡群支原体的发病率较低。
正常情况下,鸡只健康时气管中的纤毛结构能够机械性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是鸡体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但是如果这些有害气体,长期的刺激鸡呼吸道黏膜、气囊,呼吸道屏障系统的完整性就会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损伤,从而为其他病原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支原体、大肠杆菌以及各种病毒进入气囊后引起发病,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而鸡的胸腔与腹腔连在一体,气囊一旦感染,就会形成胸腹腔一起感染。
2 临床症状
鸡支原体病的潜伏期为4~20 日, 初期的症状为摇头、咳嗽、流鼻涕、甩鼻、呼噜、结膜炎、眼炎、鼻窦炎、眼内有气泡、流泪。 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管炎、呼吸道有啰音,尤其是是晚上安静时啰音更加明显。 后期上下眼睑黏着,眼睑肿胀突出,眼球萎缩,甚至失明,鸡眼眶里还会出现豆渣样渗出物。 如有病鸡能在急性发病耐过后,转为慢性病程,表现为生长缓慢、脱水、消瘦、冠苍白萎缩、贫血、排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的粪便;有的鸡出现脚趾、跗关节、胸脯龙骨处滑液囊炎性病变,继发性的关节积液、关节囊肿等。
支原体与大肠杆菌两种病通常密不可分,鸡在感染支原体气囊受损伤后,治疗不及时,必然导致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饮欲增加,排黄绿色、白色稀粪,出现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变化为:眶下窦黏膜水肿、鼻道充血、出血、鼻窦腔内含有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喉头气管、支气管内有透明或混浊的黏液,初期的胸腹部气囊有珠状小点或带泡沫的黏液,病情发展加重时,气囊浑浊增厚,气囊下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其他脏器无病变。 本病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剖检常见典型的三大炎症: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严重时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内脏器官出现粘连。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使用优质鸡饲料, 饲料中要定期添加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以促进饲料转化率,以增强鸡群体的抗病能力;随时关注季节天气和昼夜温差的变化,在鸡舍保温的同时不忘良好的通风,可利用每天中午气温稍高时加强通风排气;勤清理粪便,搞好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防止把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从源头上降低鸡支原体病的发病。
4.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管理
为防止鸡群被感染,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货物进入鸡舍;鸡舍要加强定期消毒,定期用聚维酮碘溶液、含氯的消毒制剂、双链季胺盐的清毒剂以及能带鸡熏蒸的中草药消毒制剂交叉使用,即能杀灭鸡舍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又可以中和空气中的不良气味,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清新。 在鸡群患病后,被感染病鸡及被污染的饲料、水及用具要全面及时地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液要按使用说明配制,现用现配,可交叉使用但不能混合使用,不能随便更改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量。
定期搞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防疫计划对鸡群使用鸡毒支原体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做2 次效果较好。
4.3 综合治疗
发病后可选用头孢类药物、沙星类药物、红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按用药浓度,配合使用,3~5d 一个疗程,同时配合黄芪多糖,清肺利喉、化痰止咳的中药和修复呼吸道、肠道黏膜的中药及维生素AD3、鱼肝油等,基本能有效控制病情。在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 可以选择去兽医实验室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出高敏的治疗药物,对鸡群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5 体会
鸡支原体病的防治要抓最佳时机。 其感染后可引起比较麻烦的呼吸道疾病, 能降低鸡群健康状况,造成鸡采食量下降, 增加饲料报酬、淘汰率,降低产蛋量。 支原体病的发病期较长,养鸡户容易耽误时间,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防治支原体病的关键是重在预防,从饲养、生物安全措施、预防接种等方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防治支原体病的发生。 治疗时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