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育肥牛气肿疽病防治体会
2020-02-14秦永胜陶金林
秦永胜,陶金林
(1.新疆托里县170 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834700;2.新疆额敏县九师兽医站834601)
近年来,随着育肥牛产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育肥牛场的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而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染病牛气肿疽病,由于人们忽视对它的防治工作, 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1 发病情况
2018 年9 月21 日,托里县170 团某育肥牛场发生以发热、肌肉组织气性肿胀以及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疫病, 临床曾使用部分抗菌素,但是疗效不佳,至10 月9 日,累计发病肉牛41 头,发病率13.02%(41/315),死亡17 头,致死率41.46%(17/41),经济损失很大,我中心接诊后,通过确诊以及实施有效防治措施,很快遏制了疫情蔓延。
2 临床症状及解剖变化
发病突然,病牛精神委顿,饮食欲废绝,呼吸急促,体温达42℃以上,脉搏增数,患牛肩部、后肢较丰满的骨骼肌出现气性肿胀,手指按压,发出捻发样声音,针刺见暗红色带气泡血液流出,跛行,行走困难,痛苦哀鸣,最后卧地不起,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到36℃以下,衰竭而死。 疫病潜伏期一周左右,病程较短1~2d。
病牛死后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尸体天然孔流出带有气泡的血液,颜色似酱油样,丰满的骨骼肌肉在切开后切面软绵,肉色暗红,似有酸臭味气体溢出,胸腹腔有不等量的血样积液,淋巴结肿胀色暗黑。
3 诊断情况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病理变化、药物治疗结合实验室检出两端钝圆、无荚膜且可运动,体内外都能形成梭状或纺锤状的芽孢大梭菌,确诊此次育肥牛疫情为牛气肿疽病。
4 防治体会
4.1 牛场的饲养环境一旦被气肿疽梭菌污染,净化起来就十分困难。 因此坚持自繁自养是防控本病的有效做法,因生产需要必须从外面购牛时, 务必做好购牛地的产地检疫工作以及到场后的隔离和补免工作,避免花钱购入了潜伏期病牛,既造成经济损失又污染养殖环境。
4.2 因为本病病原是土源性厌氧细菌,可以经过土壤传播疫病,因此,不在受污染草场放牧也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做法。
4.3 如果牛场已经被污染或者在近几年有本病发病史,则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必须给大小牛只接种气肿疽菌苗, 特别是犊牛在首免后的1 个月,需再加强免疫1 次,确保免疫质量。
4.4 遵循“早发现、快治疗”的临床治疗原则。发现病牛,及时隔离,同时对所有牛群开展拉网式的临床普查,对于疑似病牛也应该立即隔离诊疗。 对于轻症病牛,早期可首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如头孢、青霉素和磺胺类等,结合葡萄糖、安纳加、地塞米松药物,每6h 静脉注射一次,连用3d;肿胀严重部位,先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封闭,再行切开术,用高锰酸钾或者双氧水溶液冲洗,并做引流,导出炎性渗出物;重症病牛,考虑到治疗期长,污染面大,治愈率低,尤其是重复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还会导致严重药物残留,影响肉的品质,临床上常建议采用焚烧的无害化方式处理病牛。
4.5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治疗期间的定期消毒工作,最大限度杀灭气肿疽病原体,净化饲养环境。 临床上可选用对气肿疽梭菌敏感的漂自粉、升汞或者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