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牛胎衣不下
2020-02-14石宏伟
石宏伟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柏树畜牧兽医站 744200)
母牛胎衣不下是养牛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产后疾病,一般是指胎衣在母牛分娩后12h 内没有排出就可以判定为胎衣不下,因而此病又常被称为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 造成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比较复杂,常是几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病。 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是诱发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 80%以上的胎衣不下病例,常会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不孕,使母牛失去利用价值而淘汰。
1 病因
1.1 产后收缩无力
在母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日粮中的钙、镁、磷等元素的比例不当或者缺乏,导致血液中钙的浓度较低,可以使得母牛的产后收缩无力。 运动量不足,母牛体质较弱或机体过肥,从而使得子宫的紧张性降低;胎儿发育过大、双胎、胎水量多等也可因子宫的过度扩张而导致产后子宫的收缩无力; 母牛难产也会因过度的疲劳导致胎衣不下。
1.2 感染病原微生物
母牛患有子宫内膜炎或者感染了布氏杆菌、胎儿弧菌等病原微生物, 会导致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出现粘连, 造成分离困难。 同时,由于母牛的胎盘是结缔组织绒毛膜胎盘,和胎儿胎盘结合比较紧密,很容易发生胎衣不下。
1.3 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的干扰也会使母牛产生应激反应,抑制子宫的收缩导致胎衣不下。 如在炎热的夏季分娩,没有完善的防暑降温措施,出现热应激,影响甲状腺的正常机能,就会导致子宫的机能不全而发病。 此外,母牛分娩后,子宫颈过早的闭锁,也会导致胎衣不能排出。 子宫角出现套叠,也会导致胎衣不下。
2 症状
根据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的多少,可以将该病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两种情况,其中全部胎衣不下较为常见。
全部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以后, 胎衣没有及时排出来,可见一部分悬挂于阴门外,颜色为土红色,如果母牛患有严重的子宫弛缓,甚至会出现全部的胎衣滞留于子宫内;部分胎衣不下是指还有少部分胎衣和子宫黏连,没有排出体外,但是大部分的胎儿胎盘已经和母体胎盘脱离排出, 这种情况下常常从外观上不能发现,只有通过阴道检查才可以发现。
牛的耐受性比较强, 病初没有明显的症状, 仅仅会出现努责、拱背、举尾的症状。 胎儿胎盘滞留1~2d 后,胎衣就会腐败分解, 就可以观察到有污红色的恶臭的液体从阴道排出,4~5d 后,母牛就会出现体温升高、没有食欲、腹泻、泌乳量减少等病状,严重的就会并发急性子宫内膜炎,甚至出现败血症而导致死亡。
3 治疗
3.1 西药治疗
可以在母牛产后18h, 用50~100IU 催产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促进胎衣的排出,但必须要及时,否则效果不好。也可以用5~15mg 麦角新碱注射液肌肉注射, 将胎衣排出。 还可以肌肉注射50~200mg 的己烯雌酚注射液,每日或者隔日一次,防止子宫颈收缩闭锁。 子宫有炎症的,要用抗菌素进行子宫灌注,防止胎衣腐败和感染。
3.2 中医治疗
对于产后24h 胎衣不下的患牛,行站立保定,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躯和外阴部,用食盐200g,益母草200g(鲜品加倍),加水煮沸凉至40~50℃,用灌肠器1 次灌入子宫内4000~5000mL,每日1 次。 灌注完毕,立即牵遛,用来震荡子宫内的药液,经过2~4 次的治疗,胎衣就会自行脱落。
还可以用当归60g、党参40g、益母草40g、川穹30g、桃仁30g、炮姜15g、灸甘草15g,共研为末,开水冲,加米酒120mL,童便500mL 灌服,一天一剂,连用2~3 剂。 如果气虚,可以加黄芪;寒重加肉桂、附子;气滞加木香、香附;毒热加银花、连翘、地丁、蒲公英、黄柏等。
3.3 手术剥离
如果用药物治疗无效, 可以在产后1~2d 内进行手术剥离。超过两天,子宫颈口已经收紧,手术人员无法将手伸入子宫内。剥离前,先用温水灌肠,或者用手掏尽宿粪,然后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清洗外阴,用10%的高渗盐水1000mL 灌注子宫。 左手扯住外露的胎衣,右手深入子宫内逐渐剥离胎衣。 剥离后不要立即冲洗,可以用金霉素或者土霉素胶囊(或片剂)2~4g 放入子宫内。 从次日起,每天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或者0.1%的雷佛奴尔冲洗子宫,连续3~5d,以防子宫感染。
4 预防措施
为预防胎衣不下,要加强管理,在母牛妊娠期间,要科学配制日粮,适当的提高蛋白质的品质和含量,提高日粮的适口性,做到临产前母牛的膘情适中,不要因母牛过肥而导致难产。 要给予母牛适当的运动时间,增强母牛的体质。 定期进行阴道、子宫检查,及时发现生殖道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母牛分娩的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助产工作,防止病原菌感染发病。 适时对母牛接种疫苗,预防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