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规模养殖场防疫设施的规范化建设
2020-02-14刘丽娜
刘丽娜
(河北省安平县农业农村局 053600)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由数量优先转型于质量优先,服务优先的模式, 养殖方式也从传统的散养式逐渐转向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 但同时应当注意到的是,我国目前在动物疫情防控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境外动物疫情传入风险,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使得疫苗不能有效保护等因素使得牛羊肉产品的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如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达到无公害化生产, 绿色健康养殖等越来越被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牛羊规模养殖场所重视。
1 规模养殖场防疫设施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较差
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办法》规定规模养殖场的各项功能区应严格分开, 硬件设施都应达到管理标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新建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外,多数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基础设施都十分简陋, 与相关标准相差甚远。 有些选址不合理,附近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没有配置相应的兽医和技术人员,而动物隔离场所更是无从谈起。
1.2 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
虽然相关的动物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很多方式,从很多方面为群众宣传《动物防疫法》,并且普及的力度和效果都很多错,但多数养殖户对这一法规的认知水平仍是一知半解, 并没有对其深入解读,对国家防控动物疫情的手段和政策了解不够,对从事规模养殖的养殖户在动物疫情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熟悉, 尤其是对农业农村部针对动物防疫的相关管理办法了解的更是不够。 因此就有很多的养殖户不积极申请检疫,不履行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义务,甚至还有人拒绝强制疫苗注射和检疫管理。这些情况都为疫情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1.3 兽医技术手段薄弱
比较规范的规模养殖场都会聘请一些具备专业知识水平的兽医人员,对动物的防疫、疫情监测、消毒等工作进行专业管理,基本上能够满足养殖场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但是小型养殖场一般没有专职兽医, 养殖场内的防疫消毒工作都是由内部工作人员完成,他们并不具备专业医疗知识,所以很难有效控制动物疫情,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会手足无策,甚至导致没有及时的防治而使得疫情的扩大。
2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养殖场的疾病控制和防疫工作不单单是养殖场和兽医的事,还与管理人员的积极管理的正确指导,多方位人员密切配合有关。 从引种开始,到饲料采购加工、屠宰、产品销售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以防疫为主,相关人员共同协作,以保证最终被端上餐桌的牛羊肉制品健康无污染。 这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由管理人员监督的全体人员参与的体系之上。 只有把防疫原则和管理制度贯穿于每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步骤,才能确保疫情不会发生,防疫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2 科学合理选址
土地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养殖场建立专门的审批制度, 认真履行职责,对场地科学划批,规范管理,确保养殖场的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使得后续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而对于中小型的养殖场选址,在选址时也应当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和光线条件都较好,水源充足且水质合格,供电交通都比较方便的地点,并且要符合法规和当地政府的规定。
2.3 严格规范消毒措施
养殖户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消毒防疫制度,定期对养殖场饲养区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最大限度将病毒害虫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选用消毒剂时应当选择对病原体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并且能够与溶解用水相溶, 另外酸碱类的消毒剂还应注意使用时的pH 值,确保消毒剂能够发挥最大功效。 同时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尤其是其他饲养场的工作人员, 并且本区的工作人员在进入生活区和饲养区时都应进行严格消毒, 进出的运输车辆都应进行登记,确保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染源。
3 结语
总之,牛羊规模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只有通过管理者制定严格的制度并且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从自我作为出发点,在养殖场内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生产, 通过兽医规范化, 标准化地执行《动物防疫法》相关要求,发挥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科学地指导规模养殖场相关防疫工作,定期对疫情进行评估,确保将相关法规运用到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发生重大疫情,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为公众提供绿色安全的肉质产品,将新时代的养殖管理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