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研究
2020-02-14孟令弟
孟令弟
(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02)
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普及等导致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巨大。他们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大学生特点,调动、团结青年学生面临新的挑战。班集体作为高校育人过程中的关键单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受到教育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环境。高校班集体建设是通过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将大学生作为主体,把班集体建设成拥有共同目标、完善制度、和谐班风、优良学风的健全集体。新时代,如何实现班集体建设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在校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的意义
时代背景的快速转换,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也使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形势严峻。班级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最好参照物,为社会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为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平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医学从业者的素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与医疗行业发展前景。职业特性决定医疗行业人才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医学院校是培育医疗人才的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医疗人才的储备部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与发展非常关键。优秀的班集体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使大学生能获取处理临床问题所需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班集体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交往情景、组织归属,锻炼其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未来复杂人际关系的妥善处理。
2.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平台。班集体是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1]。班级作为覆盖全体大学生的基本单位形式,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规范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班集体建设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贴近现实,切实发挥班集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通过计划和组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实现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另外,班集体建设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活力,准确认识和把握医学生的普遍特点和个体差异,帮助其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集体文化中的凝聚力和引导力。医学院校的班级文化有其专属特点,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医学生就读医学院的初衷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2],相似的目标使他们拥有很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进行班集体建设,培养医学生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我教育的提升,巩固理想信念、提高道德素质。理想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源,医学院校要指引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促进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中来,引导他们成长为能够承担民族复兴责任的新时代人才。
二、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现状
我国关于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3],对医学院校中班集体建设的探索也相对较少,未形成完善的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体系。
1.班集体建设群体能力不足。首先,骨干队伍能力有限。当代高校辅导员严重短缺,很多高校选拔行政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但是他们对于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能力、沟通技巧与班级主要干部的发掘能力有待提升;班级核心人物、班长和团支书的选拔直接影响班级的团结力,对班集体建设影响巨大,但是一般院校缺乏干部选拔的规范流程,随机性较大,导致班级建设效果差异明显。其次,学生认识不足。随着00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主体也逐渐由90后转变为00后,他们个性更加突出,对于集体荣誉感的缺失更加明显,缺乏班集体归属感。另外,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业负担重,对集体活动的抵触情绪严重[4],不愿参与班级建设,也使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困难重重。
2.班集体建设过程存在漏洞。一是班集体建设缺乏内涵。班级建设过程流于形式,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并未达到构建班级文化、增强集体认同感的作用。二是班集体建设连续性缺失。大学是一个连续的阶段,随着学生进入大学时间的增加,对班集体建设的关注逐渐降低,实现班集体建设的连续性是新挑战。三是班级活动单一,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都采取班会、集体出游等传统方式,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班集体建设效果不明显。四是优秀班集体评价导向不明确。大多数医学院校重学风、轻班风,而且对于班集体建设评价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制约班集体制度建设发展。
三、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对策
班集体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基本组织,更是学生锤炼意志品质、孕育梦想、放飞希望的主要阵地。进行思想引领,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构建健全班集体建设队伍,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班集体建设进行干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坚持目标驱动,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必须坚持思想建设。指导医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辨问题,实现共识,风清气正,目标明确,形成良好文化氛围。班风是班级学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整体氛围,对于班集体建设有关键的指引作用,其优劣能够影响班级建设成果、学生个人进步。建设良好班风,要在目标驱动下进行医学院校班级文化的特色构建,运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指引方向、凝聚人心,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塑造和引导人。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目标一致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必要条件。班集体整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一致,学生就会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吸引也会增强。一方面,用班集体的总体目标引领学生的个人进步,带动所有学生为班集体总体目标努力,从而推进班集体建设的进步。总体目标的实现,也会让班级同学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实现每名学生在班级内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用个人目标推动班集体建设。每名学生都应思考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自我探索、专业研究等主题讲座,启发每名医学生对自我发展目标的思考,引领他们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卫生医疗事业需求相结合。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同学共同打造的精神家园,它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凝聚班级能量。一个和谐、积极的文化环境可以让班级学生感到慰藉,得到鼓励,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塑造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走向成熟的重要象征,良好的文化对于学生时代的医学生具有特殊的熏陶意义。另外,医学院校班集体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也应当充分显示其“医学特色”,添加“医学元素”,使班级文化建设呈现出不同格局,丰富医学生文化生活。
2.健全培养机制,构建班集体建设队伍。第一,积极构建班集体建设队伍,践行三全育人,汇集全校师生力量,以辅导员队伍为基础,以兼职辅导员队伍为助推,开展一帮一、学长计划,发动师长力量助力班集体建设。一是坚持辅导员老师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地位。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成长影响巨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决定着辅导员的能力水平,因此,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前提。医学院校应构建科学的辅导员选拔制度,建设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队伍,鼓励年轻教师、行政干部、研究生加入辅导员队伍;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合理分配辅导员工作职责。二是建立一帮一制度,每个班级选配一名师长,由校院两级领导担任,帮助引导学生走好大学阶段的每一步,辅助班集体建设。三是实施学长计划,充分发挥学长和学姐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力量。第二,医学院校要注重班级骨干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主要学生干部,构建一支能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引导学习风气,而且工作能力过硬的队伍。科学建设班委会,充分施展班委会的纽带力量,实现班集体的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顺利推进。一是健全选拔机制,选拔具有号召力和高度责任感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二是组织学生骨干进行学习,培育大局意识、淡化功利思想。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带领班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三是明确学生骨干工作职责。学生骨干是班级的核心力量,要做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带领班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班风。四是实施学生骨干分级考核机制,实现学生骨干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分级考核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骨干的危机感,增加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五是树立优秀学生骨干模范。表彰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骨干,引导他们发挥先进模范导向作用,运用朋辈力量感染更多学生。
3.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班集体。第一,建设班级管理制度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因素。集体要保证自身的和谐统一,必须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班级制度并认真落实,为各类班级事务的开展提供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提升管理效率,帮助班干部解决各类争议,为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供依据,引导班集体中学生自律。一是完善制度建设。由辅导员和班级骨干依据班集体的实际需求,起草组织管理、纪律卫生、评优评先等制度的初稿,再由班委会、班级全体学生讨论,进行完善实施。二是班级制度建立后,一定要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奖励优秀,鞭策不足,引导班级学生自觉遵守。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保证班级内部关系和谐。三是在制度建设中要全面监督,及时反馈。要组织包括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在内的监管队伍,当班级制度操作过程中出现状况时,查找不足,及时整改。第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人成长过程需要情感的调节,情感管理在人们的日常来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班集体建设中进行情感管理是有力的管理艺术和方法[5]。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两者同时发挥作用更利于构建和谐班集体。医科院校在班集体建设中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以他们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性化作为制定与执行制度的重要原则。班级管理者在执行显性制度时,还应具有独特的人本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入情感管理,与班级同学建立和谐情感关系,以支撑制度管理,实现二者有机融合,有效促进班级发展。另外,在现在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局势下,情感管理于医学生尤为重要。医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人,与人沟通要带有情感性,医务工作者应将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与技能,有温度地传递给病人与病人家属,有效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