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
2020-02-14徐志斌王正富王晨赵金葵宋成艳
徐志斌,王正富,王晨,赵金葵,宋成艳
(1.云南省澄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玉溪652599;2.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农业中心)
猪伪狂犬病(PR)是伪狂犬病(PRV)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奇痒、发热与脑脊髓炎。此病为一种流行很广的传染病,一旦传入猪群,将带来很大的损失。本病在成年猪中常为隐性经过,成为传染源长期排毒,如感染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及呼吸症状,侵害仔猪可出现脑脊髓炎、败血症等。
1 流行病史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与产仔旺季多发,发病率可达100%。其仔猪发病一般在15日龄以内,发病率为98%,死亡率为85%,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可以逐渐下降,成年猪多为隐性经过或症状较轻,较少死亡。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体液、乳汁及尿中排出,带毒动物有的可持续排毒一年。
2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猪场临床症状因猪的感染日龄不同而各有所异。初生乳猪多在产后3~6d发病,病猪震颤,精神沉郁,吮乳无力,体温升至41℃~41.5℃,有的叫声嘶哑,流涎,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转圈运动,有的腹泻、呕吐或后肢瘫痪呈犬坐状,继而倒地,四肢划动,数分钟后恢复正常,自行站立,每隔数小时后又反复出现如上症状。1~2d后,病猪口吐白沫、磨牙、呆立或盲目行走,抽搐、癫痫、角弓反张,最后100%导致死亡;断乳前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而一旦拉黄色稀粪时,常以死亡为转归;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主要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减慢等呼吸系统症状和发烧、厌食等,3~5d耐过,康复病猪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整体生产性能低下,成为僵猪;怀孕母猪以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增多等为主要症状。
3 病理变化
解剖可见膜脑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多;肺水肿、部分有出血点;扁桃体肿胀、出血;肾脏布满针尖状出血;胃肠黏膜有炎症,胃底部大片出血,小肠黏膜出血、水肿;部分喉头黏膜出血。
4 控制措施
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需要实施综合措施,包括规范的引种,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血清监测与病猪的果断淘汰,科学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的合理应用等。
4.1 阴性猪场的控制措施
4.1.1 规范引种,坚持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猪场控制伪狂犬病等各种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杜绝从阳性猪场引种,对拟引进猪只采血送检,确定无伪狂犬野毒阳性后始可启运引进。种猪入场后,需隔离饲养观察至少6周才能并入生产猪群。为避免因引种带入病原的风险,提倡自繁自养。
4.1.2 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猪场大门口来往人员、车辆的严格控制与消毒,把病原拒于猪场之外;控制生产一线人员外出,严格细化回场后的消毒净化工作,防止把病原带回场内或猪舍内;原则上谢绝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
4.1.3 实行猪场单一性饲养。伪狂犬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猪场内不得混养多种家畜,有些养殖场户有养狗看门护院的习惯,但应该将狗拴住或关进笼里,不得让其到处走动,更不可让其进入产房叼食死仔、胎衣;严防野狗、野猫等动物钻入场内。
4.1.4 保护易感猪群。实践证明,进行免疫接种,保护易感猪群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建立健全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特别是要严格本病的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选用高效优质疫苗,确保易感猪群始终得到疫苗抗体的有效充分保护。一般认为,由于普通弱毒疫苗有毒力返强,基因缺失弱毒苗有重组变强的可能,而基因缺失灭活苗不但使用安全,且方便进行抗体检测。因此,阴性猪场注射疫苗时,应该使用基因缺失灭活苗。建议:后备种猪种于配种前一个月肌肉注射1头份,妊娠母猪产前4周肌肉注射1头份。生产公猪每6个月肌肉注射1头份。若采取全群“一刀切”的免疫方法,每年至少3~4次。妊娠母猪在产前4周加强免疫1次。仔猪5~6周龄时肌肉注射1头份。感染压力大的猪场应于11~12周龄加强免疫一次。
4.1.5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兽医防疫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是防止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保障,也是避免本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笔者看到不少中小猪场不是防疫规章制度缺位,就是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有的猪场大门口的消毒池没有半滴消毒水;有的猪场任由场外车辆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场区;相当一部分中小猪场规范化、制度化的消毒工作基本缺位等等是本病入侵危害的最大隐患。
4.2 阳性猪场的控制策略
4.2.1 紧急免疫接种。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疫情乃至净化本病的重要措施。疫情发生后,给猪群接种疫苗可预防由本病导致的流产死胎和仔猪死亡,降低排毒量和缩短排毒持续时间,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灭活疫苗不能在靶组织定植,因此难以阻止或降低潜伏感染;而活疫苗可在短期内产生保护抗体,有效阻止或降低潜伏感染。对于感染压力较大的阳性场的易感猪群,应用活疫苗可以提供更迅速、更充分的保护力。因此,阳性场不宜使用灭活苗,而往往注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具体做法是:将病猪隔离后,立即给全场未发病猪只一律进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紧急接种,尽快为易感猪只提供保护。免疫接种时,一个猪场只能使用同一种基因缺失弱毒苗,不能使用两种或多种基因缺失弱毒苗,以防发生基因重组现象。稀释疫苗须用专用稀释液,不得以生理盐水或纯净水代替。3日龄仔猪每头注射1头份,种猪每头注射2头份。在疫情基本平息后,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基因缺失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补针或普注,以确保猪群保持较理想的疫苗抗体水平,避免本病发生,有效控制疫情。
4.2.2 隔离消毒与治疗。首先把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及时隔离,严格消毒被其污染的栏舍,防止病原扩散。哺乳小猪发病严重,死亡率高,应予淘汰。抗生素治疗无济于事,有时可用排疫肽、干扰素等制剂试治,每猪每次1mL,1次/d,连用2~3d。成年猪或种猪,一般都能耐过,不需治疗,但由于康复后病猪能长期带毒排毒,原则上应予淘汰,不便陶汰时,需隔离专人饲养,加强消毒防止病原扩散。
4.2.3 检测淘汰病猪。病猪和隐性带毒者以及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要根除病原、净化猪场,必须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发现病猪和隐性带毒者,并果断淘汰;通常的做法是在疫情流行期间果断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疫情平息后,则通过抽血检测来发现隐性带毒者。
种猪场每年监测2次。种公猪应全部检测;种母猪按10%~20%的比例抽检;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时检测。对有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全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掌握猪群野毒感染状况,对于野毒感染阳性猪隐性带毒者要坚决淘汰,种用仔猪,阴性留种,阳性一律淘汰;阳性公猪绝对禁止用以采精或配种,发现一头淘汰一头;母猪一时无法淘汰的,也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猪猪接触和人为传播。逐步进行淘汰,最终将所有阳性猪与带毒者统统清除出场,建立无伪狂犬病的种猪群,以至最终根除净化。
4.2.4 改善饲养管理。对全群实施优饲,为各个生产阶段的猪群提供优质、合理和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机体营需求;加强保健,同时注射疫苗,对控制疫情有显著效果;生产管理上应实行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为猪群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应激。通过改善管理提高猪群整体健康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2.5 清除传播媒介。进入生产区域人员和车辆严格消毒;一线生产人员严禁串栏串舍;生产工具不得混用;全场开展一次彻底的杀虫、灭蝇、灭鼠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灭鼠问题,因为疫情一旦发生,鼠类就是本病毒的主要带毒者和传染媒介,是猪场控制伪狂犬病工作中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应予高度重视。同时,要加强饲料保管,严防鼠害,被老鼠粪尿污染的饲料切勿用来喂猪。
4.2.6 加强消毒灭原。消毒是杀灭病原,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隔离病猪后,应严格消毒猪舍和周围环境,病猪舍可用2%~3%烧碱液或20%新鲜石灰乳消毒,并将消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粪便、污染物和生产污水,经消毒液严格处理后才可排放;病死猪尸及流产胎儿、胎衣等,应及时收集,用密封袋装好,深埋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5 净化措施
5.1 种猪及种猪场的净化
5.1.1 没有用过疫苗的种猪及种猪场的净化。首先进行血清学检测,如果发现阳性猪,将阳性猪与阴性猪分群饲养,全部用基因缺失灭活浓缩疫苗注射,间隔4~6周再加强免疫一次,阳性猪群每4个月注射一次,然后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逐步有计划的淘汰感染猪群,最终达到完全健康无感染的猪群。
5.1.2 使用过疫苗的种猪及种猪场的净化。首先用基因缺失灭活浓缩疫苗注射,免疫程序按每4个月注射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逐步淘汰阳性猪,最后达到健康无感染猪群。
5.1.3 对种用仔猪的净化。留做种用的在100日龄时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阴性仔猪留做种用,阳性仔猪全部淘汰。留做种用的仔猪,用基因缺失灭活浓缩疫苗100~110日龄接种一次,再到130~14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半年注射一次基因缺失灭活浓缩疫苗,同时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淘汰阳性猪,直到没有感染猪群为止。
5.2 育肥猪场的净化
育肥猪场的净化措施与种猪及种猪场的净化完全一样,不同的方面,首先对育肥猪群在70~100日龄进行血清学检测,如发现阳性猪全部猪群进行免疫注射。一般在60~70日龄注射一次基因缺失灭活浓缩疫苗,间隔4~6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即可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