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补肾阳方药治疗肾阳虚证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20-02-14张巍岚谭从娥

吉林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补肾阳阳虚证肾阳虚

张巍岚,谭从娥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肾阳乃人体元阳,对生命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肾阳衰,诸病生,表现则如:腰膝酸软,困乏无力,小便频数,男子遗精、阳痿、不育;女子月经量少、闭经、不育,以及其他由于肾阳虚证导致的疾病。中医以肾藏元阳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主生殖为理论基础,在脏腑学说的指导下,通过对温肾方药合理的配伍以及具体药性的研究对肾阳虚患者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疗效。21 世纪初,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成熟,更多的分子学技术被应用于医学领域,而以分子生物学为媒介的研究也被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药、方剂功效发挥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现从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免疫学相关、生殖系统四个方面就温补肾阳方药对肾阳虚证作用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以详细综述。

1 温补肾阳方药与肾阳虚患者神经递质关系

1.1 单胺、核苷酸类 吴勇等[1]利用“肾气丸”及其拆方对肾阳虚大鼠灌胃,并测定DA、5-HT 的含量,结果发现灌胃后的模型组大鼠体内DA、5-HT 含量明显降低,间接说明此类温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体内的单胺物质有一定调节作用。雒晓燕等[2]研究发现肾阳虚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素激素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并提出温肾中药对肾阳虚患者体内单胺类物质产生影响。陈津岩等[3]通过建模跟踪观察脾肾两虚大鼠体内环核苷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发现“右归丸”能够调整大鼠体内CAMP与OGMP 比值,使其回归正常水平,从而为临床该类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氨基酸、肽类物质 王晓彤等[4]通过构建肾阳虚大鼠模型,以具有补火助阳功效的桂皮醛对大鼠灌胃,通过PCR 法测定γ 氨基丁酸受体mRNA 的表达,发现桂皮醛对肾阳虚大鼠体内GABAa 有影响,并发现通过该mRNA 的表达可以对肾阳虚小鼠发挥镇静作用。刘明平等[5]采用“养寿丹”干预阿尔茨海默病肾阳虚大鼠模型,发现该方药可以对肾阳虚大鼠有关基因启动因子AchE 含量进行调控,使异常增高的AchE含量降低,从而推断“养寿丹”的温肾阳、壮筋骨作用与调控体蛋白基因启动因子IL-Ip、AchE 有关。研究还发现温肾类方药制剂可增强肾阳虚型实验动物体内甘氨酸受体mRNA 的表达,林海雄等[6]通过腺嘌呤皮下注射构建肾阳虚大鼠模型后发现可以增强 Glyc RmRNA 的表达。岳珍珍等[7]发现神经肽CGRP与(脾)肾阳虚导致的肠易激有关,并发现以“四神丸”为基础加减方的温肾中药通过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对肾阳虚患者的IBS 有干预作用。韩丽等[8]通过酶联免疫法研究(脾)肾阳虚患者体内P 物质水平,通过对比治疗后发现研究组P 物质、血管活性肠肽明显较高(P<0.05),说明“固本润肠膏”对该型患者的便秘具有良好效果。还有学者实验研究发现(脾)肾阳虚型泄泻大鼠体内胆囊收缩素(CCK)含量较低,以“四神丸”为基础方的温肾中药可提高该证型大鼠血清CCK 的含量,并证明温肾中药对脾肾两虚型腹泻大鼠体内CCK 有正向调节作用。

2 温补肾阳方药与肾阳虚患者内分泌系统关系

2.1 甲状腺激素 肾阳虚患者由于体内游离T4较低,TSH 较高,机体多表现为代谢减慢、功能低下。通过温肾方药对其调节,在临床上多获良效。李海洋等[9]运用温补(脾)肾法,对(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治疗,发现治疗组TSH、FT3、FT4、TT3、TT4、TPOAb、TGAb 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温补(脾)肾法在治疗(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疗效显著。也有研究者通过以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大鼠模型,探究了“右归丸”作用下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机制,发现“右归丸”通过调节大鼠体内TBH、TSH、T3、T4 的水平,可使垂体—甲状腺激素升高,进而说明“右归丸”可以改善肾阳虚甲减大鼠的症状。

2.2 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王粉侠等[10]以糖皮质激素缺乏作为肾阳虚大鼠模型,并予以“首乌补肾胶囊”治疗,观察胸腺、睾丸和附睾指数后发现该药对由于GC 缺乏导致的肾阳虚小鼠有补肾壮阳作用。钟瑜等[11]通过反相-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法研究了淫羊藿对肾阳虚GR 的受体表达,发现淫羊藿苷不同剂量的使用,对干预后GR 的mRNA 和蛋白表达增加,证明该中药可通过GR 的调节达到对肾阳虚证的治疗目的。郑小伟等[12]运用基因表达技术,采用RT-PCR 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组“肾气丸”对实验大鼠垂体ACTH 的基因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各组垂体ACTH均升高,说明“肾气丸”可以上调大鼠ACTH 的基因表达。郑小伟等[13]研究了“二仙汤”对肾阳虚大鼠ACTH 的影响,发现随着时间延长,“二仙汤”组大鼠体内ACTH 的含量逐渐上升,说明了该补肾方可以促进肾阳虚证ACTH 的表达。其他还有一些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抗利尿激素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温肾类方药对肾阳虚证的疾病有临床治疗作用。

3 温补肾阳方药与肾阳虚患者免疫系统关系

3.1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殷银霞等[14]通过对(脾)肾阳虚型结肠炎大鼠血清的实验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1 在该型结肠炎大鼠的发病机制占有重要影响,并通过补肾健脾法来调节大鼠体内IL-1 的水平。姬培震等[15]通过正常、对照、模型组不同剂量的对比,发现“附子理中汤”可以降低(脾)肾阳虚型黏膜炎症大鼠血清中的IL-1β 含量,改善和修复大鼠黏膜受损状况。李荣荣等[1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不同剂量“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发现该方总体可降低小鼠血清TNF-α 水平,从而达到减轻肾阳虚证小鼠免疫炎性反应的作用。朱小区等[17]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温肾升阳药可以降低肾阳虚型肝病患者体内的TNF-α 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

3.2 干扰素及补体

吴勇等[18]通过肾气丸对肾阳虚大鼠灌胃,运用ELESA 法测定大鼠相关细胞因子,通过对照正常组,发现“肾气丸”组大鼠IFN-γ含量有所增加,说明以“肾气丸”为主的温肾方药可提高大鼠血浆中IFN-γ 的含量。黄玉婷[19]通过对(肺)肾阳虚型鼻鼽患者临床跟踪调查,发现该类患者体内IFN-γ 水平较低,并设置不同对照组观察后发现,具有补肾温阳疗效的“摄涕止鼽方”可以提高患者体内IFN-γ 水平,改善患者鼻鼽症状。唐百冬等[20]运用补肾宣肺方治疗肾阳虚型哮喘,发现该方对肾阳虚证导致的下降补体细胞CD4+、CD8+有显著上升作用,同时可使IgE 细胞下降,提高肾阳虚患者免疫力而发挥治疗作用。

4 温补肾阳方药与肾阳虚患者生殖系统关系

4.1 雄、雌性激素 宋丽晶等[21]通过对补肾丸的相关药理研究发现,该方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生殖系统有明显改善。可显著增加大鼠体内血清睾酮含量,发挥该方补肾壮阳的作用。包宇等[22]运用RTPCR 以及免疫组化方法,通过对不同组别的肾阳虚大鼠使用不同剂量淫羊藿后雄激素受体基因中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发现淫羊藿苷可调节该证型大鼠体内睾酮及相关雄性激素的下降,从而调节肾阳虚证。葛旻垚[23]运用“右归丸”对肾阳虚证更年期男性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显示,“右归丸”组患者服用该药后体内雄激素水平明显上升,提示“右归丸”可以提升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张启龙[24]研究发现肾阳虚阳痿患者的血清TT、FT、TSI 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经过温补肾阳方药治疗后,其血清TT、FT、TSI 水平得以明显提升。吕圭源等[25]观察不同组分下雌二醇(E2)致肾阳虚小鼠的临床表现,发现温肾方药组小鼠体内ALT、AST 水平降低,而肾、睾丸、精囊腺与脏器指数增加,说明温肾方药对小鼠体内雌激素的影响作用。夏阳等[26]通过SP 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30 例肾阳虚型患者的子宫内膜激素进行检测,发现运用“补冲丸”可明显上调肾阳虚型黄体功能障碍患者的雌、孕激素,改善子宫内膜状况,增加怀孕概率。张帆等[27]复制了围绝经期的肾阳虚大鼠模型,探讨氢化可的松诱导绝经期间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通过年龄分组对照,发现肾阳虚型大鼠下丘脑—性腺轴水平呈下降趋势,而运用温肾中药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激素分泌水平。

4.2 FSH、LH、PCOS 性激素 秦奇瑞等[28]对子宫发育不良的肾阳虚大鼠进行不同分组,通过实验研究其血清中FSH、LH 含量后发现育宫汤对于子宫发育不良的该型大鼠FSH、LH 影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说明育宫汤可明显改善大鼠血清FSH、LH 水平。李潇[29]通过对脾肾阳虚致卵巢早衰患者,观察发现其体内FSH、LH 水平较正常人低。通过对80 例该型患者分组研究后发现“二仙汤”组患者体内FSH、LH 水平上调。仇华[30]通过使用放射免疫法对30 例PCOS 患者治疗前后体内FSH、LH 水平测定后发现,运用“温肾调经汤”合氯米芬治疗PCOS 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有所提高,说明温肾方对肾阳虚型PCOS 患者的临床作用显著。朱黎明[31]运用调精种玉汤对肾阳虚型PCOS 患者治疗后的排卵率、性激素等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排卵率明显提高,说明“调经种玉汤”可以改善肾阳虚患者PCOS排卵障碍。蒋军等[32]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加味巴仙汤”对肾阳虚证PCOS 的RAS 有影响,并通过对比评估不同治疗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的水平,发现“加味巴仙汤”可以有效促进肾阳虚PCOS 患者周期排卵,大大提高了妊娠成功率。马世玉等[33]运用“调经毓麟通管汤”治疗肾阳虚型PCOS 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其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恢复均基本正常,PCOS 患者妊娠率同比提高。

5 结语

通过对温补肾阳方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作用机制广泛,涉及神经递质、激素、介质、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等多个方面。中医讲究整体调控,肾阳虚证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必然会存在机体多种相关因子的异常表达。随着现代组织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细胞、组织、基因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中医、药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提高,方药对肾阳虚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会更加全面。中医证候、方药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会为现代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引领更多临床研究者广泛涉猎,必将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猜你喜欢

补肾阳阳虚证肾阳虚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盗汗须补肾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温补肾阳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含量的影响*
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温针疗效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