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及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0-02-14徐坤元朱向东丁齐又

吉林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白及生肌玉竹

田 萍,徐坤元,朱向东*,邸 莎,丁齐又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9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Rhizoma Bletillae的干燥块茎,本品主要含有白及甘露聚糖、挥发油、黏液质、葡萄糖及联苄化合物、联菲化合物黄酮类等。白及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本文通过总结古医籍、近现代医家运用白及的临床经验,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白及的临床用量以及配伍等规律,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方剂中常用白及配伍斑蝥,如清·《集验良方》妙应癣药酒(各药用高粱酒1.5 kg,或顶香糟烧,并药入瓷瓶内封固,浸7 d 可用;临用时,取1~2 两另装小瓷瓶内,以笔扫涂患上,每日3 次),白及(一两五钱约55.8 g)[1],配伍斑蝥合用消肿止痒,杀虫生肌,用于治疗干癣以及牛皮藓;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及散(各药为散,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每日2 次),白及(一两约37.3 g)具有止血生肌之功效,与防风配伍祛风散寒,渗湿止痛,治小儿由于肾气不成,脑髓不足,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者是也;如明·《外科十三方考》便消散(用水、酒煎服,疮在肚脐以上者,饭后服;在肚脐以下者,饭前服;每日2 次,每次约250 mL),白及(一钱约3.7 g)活血消肿,配伍金银花以消肿敛疮,清热解毒,治疗一切痈疽;如清·《医宗金鉴》水澄膏(各药研为细末,水调敷肿上,每日1 次),白及(一两约37.3 g)消肿敛疮,配伍白蔹活血敛疮生肌,治疗舌疳以及颔下肿核溃后;《妇产科学方药》清化煎(各药加糖制成水膏,每瓶500 mL,分1 周服完,每日2 次,每次约36 mL),白及(一两五钱约55.8 g)收敛止血,配伍土茯苓化脾化湿,清热解毒,治疗子宫颈癌。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国医大师刘尚义按照中医疡科学的体系辨治,认为胃溃疡属疡科范畴,常配伍金银花、当归以清热解毒,止痛,生肌敛疮治疗证属湿热蕴结型胃溃疡,伴有明显胃部烧灼感,牙龈出血患者,其中白及既可敛疮生肌又可止血,用量为10 g,治疗胃溃疡出血效果明显[2]。朱良春以胃安散(苍术、厚朴、陈皮、木香、元胡、法夏、山药、三七、白及、珍珠)化裁,配伍玉蝴蝶以保护胃黏膜,敛疮生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白及敛疮止血,用量为10 g[3]。甘爱萍在疏肝健脾行气、清热化湿药物基础上,配伍黄芪敛疮止血,托毒生肌治疗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型口腔溃疡,其中白及止血生肌,用量为15 g[4];配伍石斛、生地黄、北沙参、玉竹以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消肿定痛治疗胃阴亏虚型胃脘痛,其中白及消肿定痛,用量为15 g[5]。

余尚德常用生白及配伍海螵蛸有效止血,收敛并且生肌治疗酒精性胃溃疡,其中生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量为10 g[6];在温中健脾,益气养胃的基础上,使用单味白及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其中白及消肿定痛,打粉调糊单服,饭前1 h服用,每日1剂,分3服,用量为50 g,连服7 剂[7]。董克礼常用中药自拟灌肠方,方中白及配合仙鹤草以止血消肿、止痛治疗慢性结肠炎,症见大便臭秽或夹有脓血、黏液,肛门灼热患者,其中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用量为15 g[8]。赵炳南认为痤疮多为湿热之邪气上攻所致,故用白及配伍绿豆粉、天花粉、甘松等共奏清热利湿排脓,消肿生肌之功治疗湿热之邪气上攻所致痤疮,其中白及敛疮,用量为20 g[9]。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以葛根芩连汤合仝氏清胃修膜汤加减化裁,方中白及配伍蒲公英以清热除湿,生肌消肿,止痛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痛,其中白及生肌消肿,用量为15 g[10];配伍以消肿护胃,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其中白及收敛生肌,用量为15 g;山药、白及配伍桃仁、三七粉以辛润通络收敛止血治疗寒湿久聚中焦,气机不畅,瘀血内生型脾胃病,其中白及止痛,用量为15 g[11]。李赛美按六经辨证体系治疗糖尿病,以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方中白及配伍海螵蛸以收敛抑酸,缓解胃脘部不适,治疗证属寒热错杂症见胃脘部胀闷反酸伴有烧灼感糖尿病患者,其中白及收敛止痛,用量为15 g[12]。池晓玲以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加入白及配伍藕节炭以防衄证出血太甚治疗脾络瘀阻型肝硬化伴有衄证明显患者,其中白及收敛止血,用量为10 g[13]。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大黄 治疗烧烫伤,用白及收敛生肌,大黄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以二者清热敛疮、收涩生肌,其中白及20 g,大黄20 g[14];治疗Ⅰ°、浅Ⅱ°烧烫伤,用白及收敛止血,配伍大黄活血化瘀、凉血消肿,以二者止血生肌,消肿止痛,白及用量多为15~20 g,大黄15 g[15];治疗烧烫伤,自制十味紫草烫伤膏(紫草、地榆、白芷、当归、虎杖、黄柏、黄连、大黄、白及、冰片、凡士林)方中常用白及消肿生肌止血,配伍大黄清热泻火,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生肌,白及,大黄用量多为5 g[16];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自拟方(大黄、黄芩、黄连、生地黄、大蓟、赤芍、山栀炭、侧柏叶、三七、茜草、白及),方中用白及消肿止血定痛配伍大黄、黄芩、黄连等药物以清热止血,消肿定痛,白及、大黄用量为15 g,黄芩、黄连用量为10 g[17]。

4.2 配伍黄连 治疗热毒蕴结型带状疱疹用自制二黄方(白及、黄连、黄柏),用白及消肿止痛,配伍黄连清热燥湿,以止痛,解热毒,清湿热,其中白及30 g,黄连40 g[18];治疗褥疮,常用白及消肿生肌,配伍黄连,冰片祛腐生肌,止血止痛,解热毒,其中白及用量多为15~30 g,黄连,冰片适量[19]。

4.3 配伍辛夷 治疗热邪所致面部痤疮,常用白及敛疮消肿,配伍辛夷疏散风热,以散热生肌消肿,白及、辛夷各15 g[20]。

4.4 配伍玉竹 治疗足肤皲裂常用自制玉竹汤(玉竹、白及、红花、当归、艾叶),白及止血合疮,生肌,配伍玉竹滋阴润燥,以润肤敛疮,白及20 g,玉竹50 g[21];治疗肺阴亏虚型肺痨,常用白及收敛止血,配伍玉竹滋阴补肺,以滋阴止血,白及用量多为30 g,玉竹用量多为15 g[22]。

4.5 配伍三七 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给予甘草泻心汤合五苓散化裁以清化湿热,再加入白及收敛止血,配伍三七活血止痛,以增强促溃疡愈合之功,白及用量10 g,三七用量10 g[23];治疗肛裂,常用白及消肿生肌,配伍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地榆清热凉血,以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白及、地榆、三七各50 g(配合甲硝唑50 片,硝酸甘油10 支。凡士林500 g 熔化后加入上药,混匀冷却)外敷患处,每日2~3 次,7 d 为1 个疗程[24];治疗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白及收敛消肿,配伍血竭活血化瘀,三七化瘀,以定痛止血、敛疮生肌,血竭粉、三七粉、白及粉各3 g,上药加入100 mL 生理盐水,充分搅匀,患者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右侧卧位,暴露肛门,臀部抬高10 cm,将轻轻插入肛管15~20 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缓慢灌入药液。拔出肛管后嘱患者至少卧床1 h,保留药液24 h,2 周为1 个疗程[25]。

4.6 配伍金银花 治疗宫颈糜烂症见黄白脓、血性带下,中医属“带下”范畴,常用白及消肿生肌,止血,配伍金银花、蒲公英、苦参清热解毒,消肿,以清热消肿,生肌,金银花、蒲公英、白及、苦参各30 g,上药共研细末,以麻油(或熟食用油)调成糊状,月经结束后将糊状膏涂于带线棉球上,并贴敷于子宫颈糜烂面,24 h 后患者自行取出带线棉球,2 天1 次,10 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26];用治疗乳头皲裂,常用白及收敛止痛,配伍白矾止痒,金银花疏风散热,以祛风散热,敛疮生肌,白及、白矾各30 g,金银花20 g[27],水煎3次后将药液浓缩涂擦患处。

4.7 配伍黄芪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证属脾胃虚寒型,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起到温中健脾止血之功,常用白及生肌止血,配伍黄芪补益中气,附子补火助阳,补脾暖胃,止血,白及用量多为10 g,黄芪12 g,附子6 g[28];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的血证范畴,采用专科经验方宁血液(当归、三七、川芎、阿胶、白及、茜草、水牛角、竹茹、侧柏叶、牡丹皮、党参、黄芪、茯苓、甘草),常用白及止血,配伍当归补血,川芎补气摄血,增强补血止血功效,白及用量为6 g,当归12 g,川芎10 g[29]。

4.8 配伍海螵蛸 治疗Ⅲ期压疮,常用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配伍海螵蛸消肿止血,以祛腐生肌消肿,白及与海螵蛸用量比为1:1[30];治疗溃疡型食管癌晚期并发症食管—支气管瘘,自拟补瘘膏(熟地黄、山萸肉、生山药、生黄芪、当归、云苓、牡丹皮、乌贼骨、枯矾、血余炭、汉三七、白及、白蔹、威灵仙、天龙、栝蒌、半夏、川贝母、冬凌草、仙鹤草、阿胶、血竭、蜂蜜),常用白及敛疮、止血生肌,配伍生黄芪,熟地黄,生山药,增加益气养血扶正功效,白及用量为30 g,生黄芪30 g,熟地黄30 g,生山药20 g[31]。

4.9 单味白及 俞尚德在治疗胃脘痛伴有虚寒症状明显患者,采用炒党参、炙甘草、黄芪补气健脾,加适量高良姜、荜澄茄暖胃,同时单用白及打粉服用,以收敛抑酸,用量多为50 g,效果显著[7]。

5 小结

综上分析,总结经方、名老中医、现代医家等临床运用白及的剂量经验,发现白及外敷用量在5.32~7.97 g;内服用量范围在3.7~50 g;根据临床不同疾病、证型、症状,总结出白及在临床不同疾病下的最佳配伍和用量。如治疗舌疳以及颔下肿核溃,配伍白蔹活血敛疮生肌;治疗小儿头骨未闭,与防风配伍祛风散寒,渗湿止痛,外敷常用均为5.32 g;治疗肛裂时,与三七、地榆消肿止痛,凉血止血,外敷常用7.14 g;治疗干癣以及牛皮癣,配伍斑蝥合用消肿止痒,杀虫生肌,外敷常用7.97 g。内服时,白及收敛止血,常配伍仙鹤草、藕节炭、玉竹、大黄等,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如萎缩性胃炎、酒精性胃溃疡、胃脘痛等),其用量宜为10~50 g;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脾络瘀阻型肝硬化伴有衄证明显、慢性结肠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常配伍仙鹤草、藕节炭、当归等,用量常为6~15 g;治疗肺痨时,配伍玉竹滋阴补肺止血,白及用量为30 g;收敛止痛,可配伍海螵蛸以收敛抑酸,缓解症见胃脘部胀闷反酸伴有烧灼感糖尿病患者,用量为15 g;治疗妇科疾病(如子宫颈癌、宫颈糜烂),配伍土茯苓、金银花、蒲公英、苦参等,用量宜为7.97~30 g;敛疮生肌,用于皮肤病(如痈疽、痤疮、带状疱疹脓胞疮、褥疮,皮肤皲裂等)、烧烫伤,常配伍斑蝥、金银花、绿豆粉、天花粉、冰片、辛夷、白蔹、黄芪等用量可在3.7~30 g;治疗口腔溃疡,配伍黄芪、三七,用量常为10~15 g。现代药理表明白及具有止血、保护胃肠黏膜、抗肿瘤作用、抗皮肤皲裂、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临床用量相对较安全,但临床中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古医籍中对白及的临床用量及配伍经验进行筛选,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借鉴。

猜你喜欢

白及生肌玉竹
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Simmering Pus and Forming Flesh" in Treating Anorectal Diseases by External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编竹篓
白及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玉竹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
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
象皮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作用研究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