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0-02-14白雅黎樊俐慧兰雨泽朱向东
宋 宁,王 青,白雅黎,樊俐慧,兰雨泽,朱向东*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99;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薄荷脂类等多种成分。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的书籍与文献,汇总整理薄荷的临床用量范围、常见配伍、主治病证,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中记载薄荷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呕吐泄泻,小儿伤风伤寒等疾病。古现代方药用量折算因时代度量衡不同而变化,据载东汉一两约13.8 g、宋金元一两约41.4 g、明一两约37 g、清一两约37.3 g[1]。薄荷配伍金银花,如银翘散(清·《温病条辨》;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薄荷(每服六钱约2.42 g)清轻凉散,配伍金银花辛凉疏散风热,善治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薄荷配伍川芎,如上清散(元·《丹溪心法》;上为末。每服一字约1 g[2],口噙水,鼻内搐之,神效。加龙脑三分尤妙),薄荷(每服一字约0.1 g)善疏上焦风热,配伍川芎祛风、止痛以治疗风热上攻导致的头痛目眩等症;薄荷配伍香薷,如薄荷汤(清·《痧胀玉衡》;各七分,水煎冷服),薄荷(每服七分约0.5 g)芳香辟秽兼化湿和中,配伍香薷、厚朴行气燥湿消积,治夏令感受湿秽浊之气导致的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薄荷配伍柴胡,如逍遥散(明·《外科正宗》;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有寒加姜三片,枣二枚,每服二钱),薄荷(每服二钱约0.46 g)疏肝行气,配伍柴胡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薄荷配伍天南星,如薄荷散(明·《普济方》;上为细末。周岁儿每服半钱,连根葱白煎汤下,不拘时候。若只伤风,并进二服,立愈),薄荷(每服半钱约1.23 g)芳香辟秽、疏散风热,配伍天南星祛风止痉,治疗小儿伤风伤寒,肢体壮热,手足冷,呻吟惊悸,睡卧不安。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张震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常用薄荷配伍荆芥、防风清肺泻热、凉血消风,其中薄荷疏散风热兼以透疹,用量为6 g[3];张震顺应月经周期,调理五脏,遵循疏调气机,理气化瘀,调和冲任治法,采用“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治疗肝郁脾虚,冲任失调型黄褐斑,常用薄荷配伍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气,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6 g[4];张震倡导疏调气机为中医药内治大法之一,并创建“疏调气机学说”,自拟疏调气机汤(柴胡、枳实、薄荷、白芍、茯苓、甘草等),该方以四逆散为核心和主体,辅以健脾益气为两翼及协同增效药物,以疏肝解郁、疏畅气机、理气和血,主治肝郁不舒,气机失调之证,临床常用以治疗癌性发热[5]。
郑日新治疗肺肾阴虚型喉痹,常用薄荷配伍生地黄、麦冬滋养肺肾、生津濡咽,其中薄荷利咽,用量为6 g[6];治疗肺胃积热,复感风热邪毒型急性扁桃体炎,常用薄荷配伍蒲公英、连翘以清热解毒,其中薄荷用以疏散风热兼利咽,用量为5 g[7];治疗邪伤肺卫、清窍壅塞型急性耳鸣,常用银翘散疏风清热、宣肺止鸣,其中薄荷疏散风热,用量为6 g[8]。
李丽萍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常用薄荷配伍柴胡、白芍、郁金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10 g[9];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常用薄荷配伍当归、柴胡、白芍以疏肝健脾、养血益气,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3 g[10]。
朱南孙治疗肝郁湿热瘀结所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常用薄荷配伍荆芥、金银花疏肝祛瘀清热,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5 g[11];治疗肝旺瘀阻、冲任气滞型崩漏,常用薄荷配伍蒲黄炭、焦楂炭以疏肝化瘀通滞,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5 g[12]。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常用薄荷配伍生麻黄、黑顺片(先煎2 h)以温阳解表、宣通鼻窍,治疗肾阳亏虚、外感风寒型鼻鼽,其中薄荷辛凉助细辛通鼻窍,用量为6 g[13];治疗脾胃虚寒、寒湿阻络型湿疮,常用薄荷配伍白术、半夏健脾利湿,扶阳解表,其中薄荷辛凉解表,用量为20 g[14];治疗肝郁气滞、血瘀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常用薄荷配伍柴胡、当归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5~10 g[15]。
李赛美治疗湿热交结型头胸汗出,常用薄荷配伍茯苓、生栀子、柴胡清热去湿,疏肝利胆,其中薄荷疏肝行气,用量为6 g[16]。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防风 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如顽固性头痛、面部痤疮、酒渣鼻、耳聋、接触性睑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基质炎)时,常用防风通圣方清热泻实,达表里双解之效,其中薄荷疏散风热,防风祛邪解表,两药合用辛凉透表、清利头目,薄荷用量为3~12 g,防风9~15 g[17];治疗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常用薄荷配伍防风、连翘、淡豆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清化湿热,其中薄荷疏风散热,防风祛风解表,两药合用疏风解表,薄荷用量为2 g,防风6 g[18]。
4.2 配伍连翘 治疗外感病(如感染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风热咳嗽、咽痛、鼻衄、外感发热)时,常用薄荷配伍连翘、金银花、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其中薄荷疏风清热,连翘清热解毒,两药合用辛凉透表、疏风清热,薄荷用量为3~10 g,连翘6~20 g[19];治疗内有郁热、复感风邪所致的胃肠实热型慢性荨麻疹时,取其防风通圣散汗下清利法治之,其中薄荷疏风透疹,连翘清热散结,两药合用清热透疹,薄荷用量为6 g,连翘10 g[20];常用银翘散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如耳疖、伤风鼻塞、急喉痹),薄荷解表利咽,连翘清热解毒,两药合用疏风清热解毒,薄荷用量为6 g,连翘10~30 g[21]。
4.3 配伍柴胡 治疗肝郁脾虚型视神经萎缩时,创立疏肝健脾明目汤(当归15 g,芍药15 g,柴胡10 g,薄荷10 g(后下),茯苓15 g,白术10 g,香附12 g,川芎10 g,枳壳10 g,郁金10 g,党参15 g,鳖甲15 g,甘草10 g,三七花15 g),其中薄荷清利头目、疏肝行气,柴胡入肝经疏肝解郁,两药合用可加强疏肝解郁的功效,其中薄荷用量为10~15 g,柴胡10 g[22]。
4.4 配伍陈皮 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不明原因低热等属风热犯肺者)时,薄荷疏风散热兼以行气,陈皮理气、化痰,两药合用宣肺化痰、理气和中,其中薄荷用量为5~6 g,陈皮6~10 g[23]。
5 小结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薄荷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用量为2~2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薄荷最佳用量与配伍。如薄荷疏散风热、宣利肺气,可配伍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治疗上呼吸道系统疾病(风热咳嗽、咽痛、鼻衄、过敏性哮喘)、面部痤疮、耳聋、耳鸣、接触性睑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基质炎、病毒性心肌炎,用量为2~12 g;疏肝行气,配伍淫羊藿、巴戟天、白龙骨、鹿角霜、益智仁、九香虫、柴胡、香附、枳壳、龙骨,治疗黄褐斑、失眠、慢性胃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崩漏、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头胸汗出、眩晕、痞满等疾病,用量为3~10 g;疏风利咽,配伍生地黄、麦冬、蒲公英、连翘,治疗喉痹、急性扁桃体炎,用量为5 g;清热透疹,配伍牡丹皮、栀子、柴胡,治疗皮肤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用量为6 g;辛凉解表,配伍白术、半夏、茯苓,治疗脾胃虚寒、寒湿阻络型湿疮,用量为20 g。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薄荷有抗炎、镇痛、抑菌、保肝宜胆、抗病毒、终止早孕、抗着床及舒张气道平滑肌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过量使用薄荷精油会造成肝损伤(致病剂量为2.4 mL/kg[24])。另外,薄荷为辛散耗气之药,故本品不适用于血虚、新病、易出汗患者。本文通过总结古现代医家运用薄荷临床用量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