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峰下分段手术窗结合Joystick 技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2020-02-14崔道然金胡日查

交通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肩峰肱骨肩关节

崔道然,金胡日查,杨 健,刘 巍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江苏22600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4%~5%,随着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Neer分型二、三部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对盂肱关节的暴露具有优势,但因创伤较大及对肱骨近端外侧结构显露欠缺,临床应用越来越少。肩峰下经三角肌纵切口是目前使用较广的手术入路,相对可减少手术创伤,但术中面临损伤腋神经及旋肱前动脉的风险,可能影响肱骨头血供和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肱骨近端Neer分型二、三部分骨折患者32例临床资料,观察肩峰下分段手术窗结合Joystick 技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29~81岁,平均55.4岁;Neer分型[4]: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车祸11例,摔伤19例,高处坠落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4.7天;合并其他部位骨折6例。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副损伤,无严重基础疾病及其他手术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予以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合理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支具悬吊,患肢制动。摄标准肩关节X 线片及CT 三维重建,根据骨折各部分的移位制订个性化骨折块复位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

1.2.2 手术方法:患者行臂丛麻醉后,卧于可透视手术床,取沙滩椅手术位,常规消毒铺单。近端取肩峰前缘向下5 cm 纵行直切口,为近端手术窗,逐层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于三角肌肌束间钝性分离,直至暴露骨折端。注意近端手术窗切口及软组织剥离不能超过肩峰下5 cm 范围,以免损伤腋神经及伴行的旋肱前血管。清除血肿,暴露肱骨近端外侧结构及骨折端,根据术前计划,对于大小结节骨块的移位,经切口直视下置入复位钳、骨撬或克氏针,进行复位和固定。如果大、小结节骨块较碎或肩袖撕裂,则需使用关节缝线直接修补,或缝合牵引辅助骨块复位,并预留缝线固定于钢板缝合孔。对暴露欠佳的内侧肱骨头骨折的压缩、旋转、重叠或者成角移位,则经皮置入克氏针,在C 臂X 线机透视导引下,采用Joystick 操纵杆技术进行撬拨、牵引、旋转复位和临时固定。无论操纵杆还是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应尽量避开钢板拟放置位置。骨折复位满意后,由近端贴骨膜置入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HILOS 系统),透视下控制钢板放置的轴线和高度。于钢板远端相应皮肤位置作2~3 cm 切口为远端手术窗,用于调整钢板与肱骨干的位置关系并置入螺钉固定。在远端骨折端复位困难时,可经此手术窗置入Joystick 操纵杆和点式复位钳来纠正肱骨干常见的向内、前方的移位。近远端置入锁钉螺钉固定后,经C 臂X 线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无误,冲洗止血,关闭近远端手术窗,敷料覆盖。

1.2.3 术后处理:予以止痛等对症治疗,根据手术和患者基础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术后第2天酌情更换切口敷料,协助和指导患者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和健肢助动活动,术后10天切口拆线,术后2周指导患者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后4 周复诊摄片检查,6~8 周患肢部分负重。

1.3 功能评价 术后患肢的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标准[6],从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四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其中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8个月。手术时间55~110 min,平均84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120 mL;住院时间7~12天,平均8.3天。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骨折移位、钢板螺钉断裂、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未发现腋神经损伤导致的三角肌萎缩和肩关节半脱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进行X 线正侧位摄片,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端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7 周,平均14.8 周。术后患肢的肩关节功能优2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8%。

3 讨 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与手术指征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在肱骨大、小结节与肱骨干移行部以上的骨折,发病率以每年约12%的速度递增[1]。Codman于1934年将肱骨近端分成四个基本解剖结构:肱骨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头和肱骨干,据此描述了12 种骨折类型[7]。Neer 在Codman 基础上根据骨折端各部分相对位置,建立了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 四部分分型系统[4],该分型因具有良好的描述性、可比性和治疗指导性,成为肱骨近端骨折诊断和治疗最重要的分型之一。Court-Brown 等[8]研究发现Neer分型一、二、三、四部分骨折分别占49%、37%、9%和4%,Roux 等[9]研究发现Neer分型一、二、三、四部分骨折分别占42%、42%、10%、6%。其中一部分骨折因为无成角和移位,一般选择保守治疗,四部分骨折除外展型可以进行骨折内固定治疗外,其他类型多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10],而二、三部分骨折目前的治疗金标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11]。

3.2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特点及肩峰下分段手术窗的优势 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中,除了上述四部分结构和常用的解剖标志结节间沟外,最重要的就是腋神经和伴行的旋肱前动脉。腋神经位于三角肌深面,距肩峰下5.2~7.5 cm,平均6.3 cm[12]。旋肱前动脉是肱骨头最重要的血供来源,承担肱骨头50%以上的血供[13]。我们在术中严格控制近端手术窗,自肩峰向下纵行切开不超过5 cm,远端手术窗根据钢板远端作微创切口。与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切口相比,切口小、软组织创伤小和出血明显减少。与单纯肩峰下直切口相比,不仅是切口的缩短,更重要的是将腋神经和旋肱前动脉保护在两段手术窗之间,彻底避免了在切开和剥离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损伤。本组所有患者无术后三角肌萎缩和肩关节半脱位,以及肱骨头血供受损可能引起的骨不连和肱骨头坏死。

3.3 Joystick 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微创手术中的运用 Joystick 技术又称摇杆技术或者操纵杆技术[14],通过克氏针等器械利用类似游戏手柄的操作动作,结合术中透视影像进行骨折复位,与各类持骨钳、骨膜剥离器、外固定器等比较,Joystick 技术具有微创操作、软组织干扰小、可组合使用和复位后即刻固定等优势,目前在四肢骨折微创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运用Joystick 技术操作前,仔细阅读患者骨折的影像学资料,根据骨折生物力学改变,对需要纠正的旋转角度、骨块分离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制定个性化骨折块复位方案。术中准确判断神经血管所在部位和钢板需要放置的位置,精准置入操纵杆克氏针,为骨折复位和牢固固定打好基础。对于肱骨头内翻、旋转的复位和内侧支撑的恢复,尽管在直视下很难对内侧结构进行操作,但我们依靠Joystick 技术进行撬拨复位和临时固定,均达到满意复位,弥补微创手术窗对内侧结构显露的不足。

3.4 分段手术窗操作的注意点 (1)钢板放置的位置:钢板前缘应距结节间沟2 mm 左右,钢板高点低于肱骨大结节高点5~8 mm,既可避免干扰肱二头肌长头腱,也能避免术后肩峰撞击征的发生,同时确保骨折的有效固定。(2)从近端手术窗插入钢板时,用手指触摸、保护腋神经,确保钢板紧贴骨面下行,避免腋神经被压在钢板下方。(3)置入肱骨头的螺钉长度尽量到达软骨下骨,特别对骨质疏松患者还应适当增加近端螺钉数量,以利于提高螺钉对骨质的把持力。(4)术中应充分利用近端手术窗对外侧结构暴露的优势,尽量完成大结节骨块的解剖复位和肩袖修复,这对于术后肩关节外展和旋转功能的恢复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肩峰下分段手术窗结合Joystick 复位技术可以完成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的良好复位,实现内固定钢板和螺钉的精准置入和有效固定,避免神经血管损伤,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肩峰肱骨肩关节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