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里消毒散化裁治疗耳鼻喉科疾病验案3则

2020-02-14艾建伟盖建青王俊阁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鼻渊托里皂角刺

艾建伟 盖建青 王俊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100010)

托里消毒散出自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一书,方由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组成,主治痈疽已成而气血两虚、不得内消之证。该方具有托里排脓之功,广泛用于外科疾病。耳鼻咽喉皆为清窍,喜通恶滞,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感邪后容易发生痰瘀阻窍,脓液积聚窦窍,形成化脓性疾病,如化脓性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久病则耗伤气血。笔者治以托里消毒散化裁,配合外治,疗效显著,兹介绍验案3则如下。

1 鼻渊

王某,男,27岁。2019年5月8日初诊。

主诉“反复鼻塞、流涕伴嗅觉减退7年”来诊。患者7年前感冒后出现鼻堵、流黄稠脓涕,伴头痛及嗅觉减退,就诊当地医院,行鼻窦CT示全组鼻窦炎症,经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此后每因天气转凉,气候变化后发病,平素易感冒,上诉症状反复发作。刻下:鼻堵,黏浊涕,嗅觉减退,二便尚可。查体:鼻黏膜色淡,下鼻甲肥大,双侧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辅助检查: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炎症(重度)。中医诊断:鼻渊。辨证:肺脾气虚,痰阻窦窍。治法:补肺健脾,化浊排脓。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处方:

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皂角刺10 g,桔梗20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0 g,白芷10 g,苍耳子6 g,防风10 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分2服。

5月15日二诊:药后鼻塞明显好转,排出大量鼻涕,嗅觉较前提高,无头痛。查体见鼻黏膜色泽同前,中鼻道脓性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舌脉同前。患者平素体弱,肺脾气虚,易于感冒,治疗原则重补轻托,原方续服1周。

5月25日三诊:上诉症状消失。查:鼻黏膜淡红,鼻甲不大,中鼻道未见分泌物。经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原方减皂角刺、苍耳子及白芷,加陈皮10 g、法半夏9 g、党参10 g。继服1周。3个月后复查鼻窦CT未见异常。

按语:鼻渊系因邪聚鼻之窦窍,灼腐肌膜,致鼻流浊涕为特征的鼻科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鼻渊有虚实之分、急慢之别。托里消毒散多用于虚证鼻渊,即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医学认为虚证鼻渊多因肺、脾脏气虚损,邪气久居,正虚托邪无力,痰浊水饮滞留窦窍而为病。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愈迁延所致,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窦口引流不畅,纤毛运动障碍,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窦内积脓。治疗以改善窦口引流,促进窦内分泌物溢出为目的。托里消毒散化裁方中含八珍汤,去熟地加黄芪补益肺脾;金银花、白芷、皂角刺、桔梗宣肺化痰排脓;辛夷芳香通窍;茯苓健脾利湿,加强化痰之力;甘草调和诸药,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效果,临床疗效肯定。对于窦口闭塞,窦内脓液无路可出,运用现代外科技术打通窦口,再予托里消毒散疗效更佳。

2 脓耳

罗某,女,38岁。2019年6月12日初诊。

主诉“左耳反复流脓20余年,加重伴耳堵闷1周”来诊。患者20余年前因上感出现左耳剧烈疼痛,溢出脓性分泌物,就诊当地医院,诊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此后左耳反复流水,感冒后加重。1周前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伴左耳流脓,自服头孢呋辛片5 d,鼻塞流涕减轻,左耳流水未见好转,遂来诊。刻下:左耳堵闷伴流水,无耳痛及耳鸣。小便可,大便溏。既往左侧中耳炎病史20余年。查耳:左侧鼓膜大穿孔,鼓室内大量积脓。舌淡胖大、苔白边有齿痕,脉细。中医诊断:脓耳病。辨证:脾虚湿困,痰阻耳窍。治法:健脾化湿,托毒排脓。方予托里消毒散加减。处方:

黄芪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皂角刺10 g,桔梗10 g,金银花15 g,鱼腥草20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0 g,白芷6 g,细辛3 g,石菖蒲8 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分2服。

外治:耳内镜下吸取中耳腔内分泌物。

6月1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耳堵明显缓解,左耳流水减轻。查:鼓膜穿孔同前,鼓室内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耳内镜下清理。上方减金银花、鱼腥草,继服1周。

6月26日三诊:患者服药后耳堵症状消失,左耳无流水。查耳:鼓室内已无分泌物潴留。嘱患者左耳勿进水,保持清洁干燥,干耳3个月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

3 耳瘘

刘某,女,9岁。2019年9月4日初诊。

主诉“左耳前疼痛伴流脓1周”来诊。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前红肿,触痛明显,无流脓。就诊当地医院,诊为“耳前瘘管感染”,予头孢丙烯片口服治疗5 d,耳前皮肤肿胀较前逐渐加重伴脓性分泌物溢出。刻下:左耳前红肿疼痛,瘘口溢脓,无发热,二便调,纳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既往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史。中医诊断:耳瘘。西医诊断: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辨证:禀赋不足,邪毒留滞;治疗: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方取托里消毒散加减。处方:

黄芪6 g,白术6 g,茯苓10 g,皂角刺5 g,桔梗10 g,金银花10 g,丹皮10 g,当归10 g,白芷6 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分2服。

外治:予局部穿刺抽出脓性分泌物,约2 mL。

9月11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左耳前疼痛、肿胀较前明显减轻,溢脓明显减少。查体见左耳前肿胀明显减轻,少量脓液溢出,穿刺点已愈合。在原穿刺点行穿刺抽液,抽出少量分泌物。继服上方7剂。

9月18日三诊:左耳前红肿疼痛明显好转,无脓液溢出,穿刺点已愈合。继予复方化毒膏(本院制剂)外敷治疗。嘱患者勿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耳前清洁,若仍反复感染,可行耳前瘘管切除手术。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素问》有“陷脉为瘘,留连肉腠”的记载,耳瘘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耳部皮肤腠理失养而发病,好发于耳前,耳后少见,属先天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先天性耳瘘管。中医学认为其多因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治,气血耗伤,无力托毒,邪毒滞留,化腐成脓。属虚实夹杂证,治以益气养血、托毒排脓为法,方取托里消毒散加减。方中当归、赤芍、白芍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黄芪、桔梗、白芷、皂角刺益气托毒排脓;银花清热解余毒;甘草调和诸药。对于耳瘘感染伴脓肿形成的治疗,口服汤药的同时,配合切开排脓,效果更佳。

4 小结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头面为诸阳之所聚,耳鼻咽喉是清阳交汇之所,皆为清窍,喜通恶滞。“以通为用”的原则适用于耳鼻咽喉疾病,可贯穿治疗始终。外治打通窦道,吸取脓液,给邪以出路,内治补益气血,托里排脓,促进脓液排出,内外合治,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鼻渊托里皂角刺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皂角刺侧柏膏
皂角刺黄酮研究进展
人间自有真情在
——浅析美国短篇小说《宰恩的召唤》中的爱情观
分析自拟辛夷鼻炎汤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笔画游戏:汉字橡皮泥
笔画游戏:汉字橡皮泥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论内消托里法在外科的运用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