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养殖环境控制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2020-02-14吴德标王玉良时玉梅
吴德标,王玉良,时玉梅
(1.盐城市盐都区家畜改良站 224056;2.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015)
猪肉是构成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人肉类消费中占据比例最大的部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农户家庭养猪的习惯。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国内的家庭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自给自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定点屠宰场出现,家庭养猪才逐渐从家庭走上市场,同时国内养猪业逐渐开始走向企业化。 随着猪肉市场不断地扩大,国内养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也不断地扩大,一些大规模、集约化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出现。 同时,存在家庭散户养殖、中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及集约化养殖并存的局面。 高速发展的生猪养殖行业虽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导致猪疫病高发, 制约着我国生猪养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研究生猪养殖环境的控制对于创新生猪养殖模式和提高生猪养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研究该课题。
1 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不仅制约着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及人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根据当前生猪养殖环境污染调查,我国生猪养殖环境污染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水污染。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养殖场排除的尿液、 降温用水、冲洗养殖场用水、饮用漏水等。 这些污水渗入地下,排入河流,对地下水及河流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是固体污染。 固体污染物包括粪便、病死猪尸体、废弃疫苗、废弃医用一次性器械、垫料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造成土壤、水源等不同程度的污染,还可能是疾病传染源。三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指粪污自然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毒气体等,如硫化氢、甲烷等。 这些污染物既对人体健康不利,同时又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以上污染物的发生与生猪生产养殖活动息息相关, 不规范的养殖活动及生产管理会加剧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的发生。 就生猪养殖主体而言,绝大部分的环境污染来源于规模化的养殖场,因此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也是环境控制的主要对象, 而上述污染物就是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1]。
2 生猪养殖环境控制及建设策略
2.1 科学选址,合理建舍
企业在新建养殖场时要选择排水性良好、向阳、地势较高、靠近水源的位置作为场址。 在场址下风向及水源下游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猪舍要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建设发酵床,并配备环境智能监测设备和生物消毒设施,以便于监测猪场环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污染。 猪场要建设独立的隔离猪舍,隔离猪舍与其他猪舍之间要建设绿化隔离带。 旧场改建时要按照生态养殖的标准进行改场。 改场要以控制污染、加强资源利用为原则,以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降低综合成本为目的。
2.2 提高粪污综合利用
粪污不规范管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针对粪污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建设沼气转化资源,对粪污减量化处理,再采用沼液灌溉生物种植田,利用生物种植田的青饲料喂养生猪。对粪污采取干湿分离的处理,对干粪便统一收集,集中发酵为有机肥,尿液直接通过湿流系统引入农田灌溉系统。
2.3 净、污分流
对于生猪养殖场的水资源,要建设净、污分流系统,对于污水统一收集,通过沉淀、过滤、消毒,达到可排放的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而过滤出的污染物可通过化学处理下转化为有机肥,用于灌溉生态种植田,这样可以达到污水减污化和减量化的目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疫病的传播[2]。
2.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养殖场要将生态环境建设纳为生猪生产养殖的重要活动之一。 不仅要重视养殖场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消毒管理、生态建设,还要加强养殖场外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养殖场外8~10m 的位置种植落叶防护林,并在落叶防护林内种植花、草等植物,通过植物来吸收二氧化碳, 净化养殖场周围的环境, 减少大气污染。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场内建设一片生态散养田,适当地放养生猪,增加生猪的运动,通过自然环境消化一部分的粪污,减少粪污的排放量[3]。
2.5 加强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管理
生猪养殖过程中, 不规范的养殖是导致污染物超标的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养殖场应制定统一的养殖生产制度,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测,根据养殖环境监测结果调整和控制生产环境的湿度、温度、微生物数量等。 采取规范化的消毒流程,减少药物对于环境的污染。 同时,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多采用中药防治疾病,可减少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3 发展生态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3.1 构建生态链
良好的生态链是发展生猪生态养殖的基础, 同时也是环境控制的主要途径之一。 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可通过合并、新建等方式构建生态链,坚持自繁自养体系开展生猪育种,种植生猪养殖青饲料,研发生物饲料,创建生鲜品牌,进行品牌产品连锁销售和全方位的服务。 生态链养殖模式一方面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的综合成本, 另一方面缩短了销售渠道, 节省了销售成本。 这样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到生猪养殖的生态建设与环境控制上去,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的猪肉产品。
3.2 投放无公害饲料
投放无公害饲料是确保生猪健康生长的基础条件。 在生态养殖中,生猪养殖企业要减少抗生素饲料的投放,改为益生菌饲料。 坚决杜绝给猪喂养霉变、过期饲料,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成本的产生。
3.3 重视疫病预防
疫病给生猪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减少疫病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 生猪养殖企业应该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清洁卫生、消毒管理,在日常饲养中定期补充一些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材,多添加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科学预防疫病,可有效减少疫病防治的成本[4]。
3.4 建设发酵床
发酵床是生态养殖模式的重要方法。 建设规范的发酵床有助于提高粪污的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的排放,是一种健康又高效的生猪生产方式。 此外该种养殖方法可以减少生猪的应激反应,减少疫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疫病防控和管理的综合成本,有助于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5]。
3.5 延长产业链
延长生猪养殖的产业链可以有效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 例如将生态养殖、沼气开发、生态种植、生猪产品生产加工等生产模式相结合,创建大型生态生产模式,采取标准化、规模化、统一化的生产管理,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物理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提高生猪养殖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
综上所述, 养殖环境的控制对于生猪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针对目前我国生猪养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建议养殖企业重视养殖场的改建与污染治理。 新建生猪养场时合理选择场址、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场环境绿化与生态建设、 加强粪污的综合利用率。 此外,生猪养殖场要一改扩大规模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的思维,转变生猪养殖的思路和养殖模式, 促进养殖场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型。当前,养殖场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科学实施生产。要通过建立生态养殖生物链来提高生猪养殖的附加价值, 从而提升生猪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