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靶向药物副反应临床治验3则

2020-02-14

江苏中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服法虚火茯苓

徐 婷 徐 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方面得到飞速发展,其对特异分子变化能够进行有选择性地靶向治疗,同时也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常用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安罗替尼、奥希替尼等。靶向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如腹泻、皮疹、恶心和食欲减退等[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干预,临床常予蒙脱石散止泻、氯雷他定抗过敏等对症处理,但易反复,效果欠佳。因此,很多医者寻求中药干预,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我们认为,靶向药物可归属中医学“药毒”范畴,因药毒损害脏腑,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现整理徐力教授临床治疗肺癌靶向药物副反应验案3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萆薢渗湿汤治疗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后赤疹

张某,男,53岁。2018年11月21日初诊。

主诉:皮疹伴瘙痒1周余。2018年10月中旬于当地医院确诊为“肺腺癌(EGFR突变型)”,11月2日开始口服厄洛替尼靶向治疗,服药后1周余出现全身大量皮疹伴瘙痒,曾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刻下:头面、胸背部赤疹红斑成片,遇热加重,甚则糜烂渗液,瘙痒频作,夜间尤甚,口干烦躁,纳食不馨,夜寐欠安,小便偏黄,大便偏干,日行1次,舌暗红、苔黄,脉细滑。证属湿毒蕴结。治当: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方选萆薢渗湿汤加减,处方:

萆薢30 g,生薏苡仁30 g,茯苓10 g,黄柏10 g,丹皮15 g,泽泻15 g,通草6 g,白蒺藜30 g,防风10 g,荆芥10 g,生甘草3 g,当归10 g,炒白芍10 g,鸡血藤30 g,白鲜皮10 g,地肤子10 g,紫草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另予黄芩油膏,外涂于赤疹面,每日3次。

11月28日二诊:诉服药后赤疹伴瘙痒减轻,但仍时有散发,纳寐较前好转,舌脉较前相似。初诊方加僵蚕10 g、蝉衣6 g,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

12月12日三诊:诉瘙痒不显,赤疹未再增多,诸症情皆缓解。继予二诊方14剂巩固疗效,煎服法同前。

按:本案患者辨证属湿毒蕴结,肺经风热,总由禀赋不耐、药毒内侵而致。湿热毒邪蕴蒸肌肤,故皮肤出现红斑赤疹,伴瘙痒,甚则糜烂渗液;湿热毒邪内扰则烦躁;热毒之邪灼伤津液则口干,大便偏干,小便偏黄;日久气血精亏,肌肤失去滋润濡养,经脉运行不畅,从而气滞血瘀,出现阴不敛阳,动生内风,故夜间瘙痒更甚[3],舌质暗红。萆薢渗湿汤方中萆薢、生薏苡仁、通草、茯苓、泽泻清热渗湿利水为主,配以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烦、解毒疗疮,丹皮凉血活血、解湿毒、利水湿[4]。原方去滑石一味,盖因其药性对热病津伤者不利。临证循“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加当归、炒白芍、鸡血藤养血润燥;配以防风、荆芥辛温发散、疏风达表,祛全身上下之风;白蒺藜活血祛风;白鲜皮、地肤子、紫草清泻肺热、凉血消风;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肺癌实属本虚标实之证,故慎用过苦寒之品,方中茯苓、薏苡仁、当归、鸡血藤等亦有健脾养血之效。全方标本兼治,以达其效。二诊时,患者症情缓解,但赤疹仍有散发,故予僵蚕、蝉衣,加强疏散肺经风热之力。三诊时,继予原方以固其效。

2 泻心导赤散治疗阿法替尼靶向治疗后口糜泄

宋某,男,61岁。2018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2周余,伴腹泻4日。患者2018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确诊为“肺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8月4日开始口服阿法替尼进行靶向治疗,服药后3周患者口腔黏膜出现少量溃疡,口服黄连上清丸后溃疡缓解,但大便次数增多,质稀。刻下:神疲乏力,舌边及颊黏膜出现多处溃疡,妨碍饮食,口干不欲饮,纳食少,夜寐欠安,小便黄,大便溏薄,日行4~5次,舌稍红、苔薄黄,脉细。证属心脾湿热,中气亏虚。治当清热祛湿,健脾扶中。方选泻心导赤散加减,处方:

生地黄15 g,黄连4 g,木通6 g,生甘草6 g,灯芯草6 g,炮姜炭3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炒薏苡仁3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另予养阴生肌散,掺于溃疡处,每日3~4次。

9月19日二诊:诉服药后口干、口腔溃疡减轻,泄泻较前稍好转,日行2~3次,舌淡红、苔薄,脉细而弦。守原方加芡实10 g、当归10 g、炒白芍10 g。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

10月10日三诊:诉口内溃疡痊愈,大便成形,质偏软,日行1~2次,诸症情皆缓解。予二诊方14剂巩固疗效,煎服法同前。

按:口腔溃疡伴腹泻当属中医学“口糜泄”范畴,本案例证属心脾湿热,中气亏虚。《医碥》有云:“口糜泄,其证上发则下止,下泄则上愈……有患口舌糜烂而泻者,乃心脾二经之热。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其热上攻,故糜烂。若移其热于胃与小肠,则运化失职,故泄也。”患者肺癌本身正气亏虚,加之药毒内侵,更易损脾气,无力运化水谷精微,不能布散,故口干而不欲饮,神疲乏力。泻心导赤散方中生地甘寒,凉血滋阴降火;木通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木通与生地配伍,滋阴制火,清热利湿,共为君药。黄连既能清心火,又能清肠止泻;生甘草梢清热解毒,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加用灯芯草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湿,合黄连引火下行。诸药共奏清心泻火、厚肠止泻之功效。党参、茯苓、白术、炒薏苡仁健脾祛湿,培土生金。《医学读书记》中记载:“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借鉴王肯堂善用干姜治疗口糜的经验[6],加用干姜炒炭,既能辅参术苓健运脾土,又守而不走,敛而能降,纳脾经上行之虚火,待湿热一去,口疮即愈。全方寒热并用,标本兼顾,以见其效。二诊时,患者脉象按之弦细,其病虽中虚湿热,但脉象蕴藏血虚肝郁之象,故加当归、白芍养血疏肝,芡实健脾止泻。三诊时,患者病情平稳,继予此方坚固。

3 知柏地黄丸治疗安罗替尼靶向治疗后鼻衄

许某,男,67岁。2019年2月13日初诊。

主诉:鼻血时作时止10日。患者2018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肺腺癌(EGFR突变型)”,2018年2月7日开始口服埃克替尼靶向治疗。近期复查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下叶肿瘤,病灶较前范围增大,右侧胸膜转移不能除外;骨ECT示全身多发性骨转移。提示患者疾病进展,考虑埃克替尼耐药可能。再次行基因检测,未见EGFR突变。于2018年12月26日开始口服安罗替尼靶向治疗。刻下:患者咳嗽偶作,口干少津,鼻血时作时止,色红,量不多,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烦,腰膝酸痛,盗汗颧红,纳寐尚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治当滋养肝肾,凉血止血。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处方:

知母12 g,黄柏12 g,丹皮10 g,泽泻10 g,山萸肉30 g,熟地黄15 g,茯苓10 g,怀山药30 g,墨旱莲15 g,藕节炭10 g,茜草炭10 g,生甘草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月21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鼻出血次数减少,盗汗、头晕眼花等症皆好转,口干依旧,舌红、苔薄,脉细。守原方加麦冬10 g。续进7剂,煎服法同前。

2月28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未再发生鼻出血,头晕耳鸣缓解,口干少津好转,余症情皆有改善。予二诊方14剂巩固疗效,煎服法同前。

按:肺癌治疗后鼻出血当属中医学“鼻衄”范畴。本案患者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景岳全书·衄血论治》曰:“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而肺癌本为气阴两虚之象,药毒内侵,日久肝肾不足愈甚。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血络,故鼻衄,时作时止;精血不足,则出血量不大;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头晕耳鸣;虚火上炎,则颧部烘热发红;虚火内灼,则见潮热盗汗;阴液亏虚不能上润,则见口干少津;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医方论》云:“六味地黄丸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两味而成,为滋阴降火之专用方,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7]。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止血,藕节炭、茜草炭止血,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口干依旧,四诊合参,仍为阴虚之象,故而加麦冬,以增养阴生津之效。三诊时,患者症情皆已缓解,故予原方续之。纵览全方,药病相当,因得速愈。

猜你喜欢

服法虚火茯苓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入冬这把“火”多是虚的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说说中药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