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14李艳红
李艳红
(吉林省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卫生院,吉林 蛟河 132514)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而引起,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此类疾病诱发原因是有害气体(颗粒)进入肺部,使肺部发生严重组织病变[1]。传统临床治疗办法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对症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个性化心理护理主要结合患者的心理境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建议和心理健康教育,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3-4]。本文针对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被我院呼吸内科所接纳的老年慢阻肺患者50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56岁,采用随机双盲实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5)和护理组(n=25)。常规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6-85岁,平均(68.46±12.40)岁;护理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9-84岁,平均(69.29±11.79)岁;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排除精神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用药情况:复方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4次/日,每次用药2喷);若患者呼吸困难,使用吸氧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要求责任护士于每日7:00测量患者的体征情况,包括体温、血常规以及患者呼吸情况,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教育。
1.2.2 护理组:护理组在常规组的用药基础上使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
(1)建立护理小组:个性护理小组需具有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3名3年以上专职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人员。建组前需对护理小组进行培训,培训项目包括心理干预技巧、沟通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理论等。根据培训内容对患者心理境况和家属进行个性心理护理认知培训,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护理模式的的护理建议。
(2)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情况、病情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进行汇总。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在沟通交流中为患者提供对应指导建议,同时注意对患者病程拓展针对性讲述。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指导性建议,积极汇总患者家属对该病和该护理方案的评价建议。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探讨,为贫困家庭减免一定护理、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护理人员还可采用电话教育联合主动谈话的方法,沟通频率为2天/次。电话教育内容应包括疾病理论,疾病发展以及推广宣传疾病护理方法等理论,而主动谈话则需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述专业护理及养生知识。
(3)心理教育:主要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分析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预防干预。同时需采用较好的疏导教育方法,让患者认知不良情绪对治疗后后恢复的负面影响,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此外,护理人员还可拓展情绪调节技巧,示范呼吸、注意转移等方法,让患者摆正治疗心态。例如对于抑郁患者可采用沙盘模拟的心理教育形式,让患者在教育中实时了解自身的心理境况;而对于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则需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境况,帮助患者患者护理及治疗过程的心理压力。
(4)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要求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态,根据心理教育技巧排除焦虑、抑郁情绪,并鼓励患者采用正面疏导办法减缓治疗后出现的焦虑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可采用多媒体的教育方法对治疗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视频、音乐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强化心理暗示。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我院自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30天后症状境况、运动能力、社会能力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共20题判断题),评价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成反比。
1.3.2 病程改善情况:根据COPD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情况进行分析,轻度:肺部组织改善较好;中度:肺部组织改善一般,偶尔出现呼吸困难;重度:肺部组织无明显改善,出现呼吸困难次数>3次/周。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作为检测标准,计数资料以χ2作为检测标准,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情况比较。护理30天后,发现护理前常规组和护理组患者的症状境况、运动能力、社会能力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常规组的症状境况、运动能力、社会能力得分均高于护理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症状境况 运动能力 社会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25 68.98±9.21 59.22±7.19 72.35±10.65 63.37±9.24 51.36±6.90 42.99±5.96护理组 25 69.66±9.41 53.24±6.68 72.69±10.43 55.94±7.30 50.48±6.96 34.29±5.60 t-0.258 3.047 0.114 3.155 0.449 5.319 P-0.339 0.000 0.455 0.000 0.328 0.000
2.2 两组患者的病程改善情况对比。护理30天后,常规组患者出现呼吸轻度呼吸困难患者10例、中度11例,重度4例,改善率为84.00%;护理组患者出现呼吸轻度呼吸困难患者18例、中度6例,重度1例,改善率为96.00%发现常规组的患者病程改善情况显著低于护理组(χ2=2.000,P=0.157)。
3 讨论
COPD的主要发生成因是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肺部组织受到刺激,促使患者呼吸道感染、肺功能组织活性降低。所以构建良好的护理环境,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利的[5]。
个性化心理护理主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患者运动能力、社会能力,有利于提升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同时,需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并引导健康饮食,保证良好的恢复情绪,有利于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此外,专职护士需结合有效心理干预办法,构建健康教育、用药计划以及呼吸技巧的指导方法。在宣教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方法进行病情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制定特色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相对较好,临床效果较为突出,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