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0-02-14蒋旭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威斯康辛步态本体

蒋旭侃

(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 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23)

0 引言

脑卒中的发生会造成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导致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如偏瘫、站立困难、行走不稳等[1]。长期卧床治疗会使患者逐渐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提升患者的机体功能,促进预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对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患侧下肢Burnnstrom分期为III、IV期,站立平衡2级,辅助下可短距离步行的脑卒中患者当中随机挑选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对上述6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分得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8岁,平均(63.15±9.8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75±1.87)个月;参照组分得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9岁,平均(63.62±10.03)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12±1.37)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对,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遵照医嘱给予患者常规用药,并通过坐位、站立位、屈膝等方式对患者实施下肢功能及平衡训练[3]。每次训练40 min,每日一次,20天一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实验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开展康复训练,主要包括:①患侧下肢D2屈模式:从髋关节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单侧下肢屈曲、外展、内旋等动作,同时帮助患者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并外翻等运动。②患侧下肢D1伸模式:从髋关节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下肢伸展、外展、内旋等动作,同时帮助患者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并外翻等运动。③坐位,屈-外展伴膝伸的双侧对称模式。④仰卧位,伸髋伴屈膝,患侧下肢外展,健侧下肢内收的双侧不对称模式。⑤俯卧位,髋伸—外展伴内旋,屈膝的双侧对称模式。训练过程中,可适当运用节律性启动、等张组合、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等特殊技术强化治疗,但要注意保持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影响恢复效果[4]。每次训练40分钟,每日一次,20天一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将其划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层次。

1.3.2 分别采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对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估。FMA评分越高,说明下肢运动功能越好;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得分越高,步态越差。

1.3.3 参照Berg平衡评分,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主要使用SPSS 22.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方式表示,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方差(±s)的方式表示,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比参照组更加理想,P<0.05,详情参照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不具备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参照表2。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血液供给大脑不及时,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疾病[5]。在临床诊断中,脑卒中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大脑中枢神经的损伤,会引起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表2 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威斯康辛步态评分 Berg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12.42±8.61 23.97±5.72 29.79±9.23 16.49±5.92 35.42±4.61 41.97±3.72参照组 30 12.57±8.75 16.39±7.43 28.94±10.37 20.88±4.75 35.75±7.75 37.49±3.43 t - 0.06 4.42 0.33 3.16 0.20 4.84 P - 0.94 0.00 0.73 0.00 0.84 0.00

治疗后,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威斯康辛步态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的康复训练能够刺激下肢关节和肌肉本体,通过不断的伸展、内收、外旋,能够有效唤醒运动神经,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本体感受器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肌肉、皮肤、关节、肌腱、韧带当中,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扩散和强化练习,能够对肌肉产生抗阻作用,并借助抗阻力将强化效应传递给反应能力相对较弱的肌肉。牵伸和挤压练习能够拉长下肢肌肉,诱发下肢肌体的牵张反射力,利用关节负重能力,激活关节感受器。由远及近,从踝到膝再到髋的时序调整,能够促进肌肉收缩,提升下肢运动能力。与此同时,在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康复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节律性,按照先被动,后主动的方式,缓慢、有节律地活动下肢,刺激运动神经,让患者逐渐感受到运动的感觉,树立治愈信心。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运动模式的康复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具有比较显著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威斯康辛步态本体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特别策划《步态分析研究综述》
眼睛是“本体”
一种基于社会选择的本体聚类与合并机制
步态识人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