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
2020-02-13陈红霞黄柏文李双蕾覃进芦峰郭淋谢婧柯海航施能勇贾慧敏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54500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0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0000
★ 陈红霞 黄柏文 李双蕾 覃进 芦峰 郭淋 谢婧 柯海航 施能勇 贾慧敏(.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 50000;.广西中医药大学 南宁 5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周围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或)体征,发病率在10%~96%[1]。据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10年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率逐年增高,而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其中严重的类型之一,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灼热感,亦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李双蕾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本文对此进行相关论述。
1 升阳散火汤古籍研究
升阳散火汤首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书中曰:“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可见血虚而热伏脾胃或因胃虚阳气被遏所致,表现在人体肌表和四肢。该方亦被记载于李东垣《脾胃论》中,并详细解释道“火郁则发之”是运用升阳散火汤的主要病机,并首次提出“火郁发之”观点。张景岳指出李东垣所创升阳散火汤,为火郁发之之剂,认为郁火因于“寒邪郁遏阳气”。古籍《医方集解》对源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郁火有独到见解,曰:“脾主四肢,四肢热即五心烦热也,火性上行,若郁而不达,则反以销烁真阴,而肌肤筋骨皆为之热也,若饮食填塞至阴,则清阳不得上行,故不能传化也。经曰,火郁发之,至阴脾也”。《医林纂要》有云:火郁于下,真阴愈灼,苦以发之,拨自肾命之中 (柴胡解骨髓中热),宣之脾胃之上(葛根、升麻散脾胃热),达之四表之末(羌活、独活祛四肢热),阳气可不郁矣。参、芍、 草、姜、枣,以厚滋脾胃,而和其阴阳,所以固其气血之本也……阳为阴揜,则畅其阳,火郁在下,必升以散之”。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治疗胃虚血虚,感受寒邪,寒邪郁遏阳气,即是治疗脾胃气虚化火,血虚内热所创之方,以升清阳,散郁火为主,兼散中有收之功。目前研究多倾向于脾胃气虚无力升浮,阳气郁滞化为阴火,该方由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白芍、人参、生甘草、炙甘草组成。
2 升阳散火汤现代运用
现代医者继承先贤的理论思想,对升阳散火汤主治“阴火”具有更深的研究[2-4]。目前升阳散火汤多被运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出现与患者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亏虚是其病机核心,而出现的灼热感,并非“实火”而是“阴火”,多因患者脾胃气虚,清阳不升,阳气郁遏于脾土之中,阴火乘其阳位,攻冲头面腹,皮毛被熏蒸;或消渴日久受熏灼,耗伤阴液,阴津亏损则无以制火,阳无所主,虚阳浮于上所致。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发泄,肌热表热、周身皮下灼热感明显,故升阳散火汤主之。
李双蕾教授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郁体表证中肢体麻木,灼热感症状明显者,善用升阳散火汤加减以升阳散火。方中取味薄气轻,上行之药,以升举阳气,畅通三焦,使火邪得以消散,其中柴胡为君,以发少阳之火,葛根、升麻发阳明之火,防风、羌活发太阳之火,独活发少阴之火,皆为臣药,如古籍所言“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方中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泻脾热;白芍柔肝养血,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以防泻火太过有损阴气,生甘草则泄已成之阴火,相辅相成,并且临床使用中遵原方而不拘泥,原方中柴胡8钱,葛、升、羌、独、参、芍各5钱。柴胡辛凉,有“推陈致新”之说,而柴胡用量大小,全凭其于处方中所担功用,还需结合患者个体、病理机制以及处方中的配伍情况灵活使用。临床中疏解退热每剂多用12~18g,宣透郁热、疏肝解郁、透达膜原8~12g,升阳举陷3~5g,拨利枢机5~8g,轻宣气机3~8g。故吾师临床治疗中柴胡多取10g,同时配合四藤一仙汤中的鸡血藤、威灵仙增加阴火消散,《饮片新参》提及鸡血藤曰:“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药品化义》中言:“灵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
3 临床医案
(1)患者莫某,男,63岁,2015年10月10日来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3年余,现血糖控制较平稳,症见:膝关节疼痛,双下肢皮肤烧灼感,偶有口干、多饮、多尿,伴视朦,胃脘部痞闷,纳寐可,大便干结。舌质暗,苔白,脉弦细。中医辨为痹症,证属阴虚火郁,治宜升阳散火,活血通络。方选升阳散火汤加减:升麻15g、葛根15g、柴胡10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8g、白芍15g、党参15g、炙甘草10g、细辛5g、水蛭粉6g、鸡血藤30g,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中药外洗方泡脚疏筋活血通络,服用15剂后,患者自觉双下肢灼热感较前明显缓解,胃脘痞闷亦减轻,大便不干,舌质淡,苔白,脉细。
按:患者消渴日久,形体偏瘦,平素好食肥甘之品,日久伤及脾胃,容易致脾胃之气不足,气虚下陷,因虚生郁,因郁生热,终致阴火内生,脾虚升清不足,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发泄,故出现双下肢灼热感明显,口干、大便干燥等症,吾师运用升阳散火汤使阴火得散,肌表之热得去,故双下肢灼热感减轻;患者舌质暗,体内有瘀,予水蛭粉、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络,全方共奏健脾宣散郁火,活血通络之效,使郁火得散,血瘀得去而病症自除。
(2)患者梁某,女,82岁,2015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7年,现血糖控制可,偶有口干多饮、多尿及尿频,双下肢麻痛,腰痛,少气懒言,双足底发热,足背发凉,纳寐欠佳,小便黄,大便尚可,舌暗,苔薄黄,脉细。中医辨为痹症,属脾胃气虚,阴虚火郁所致,治宜升阳散火,活血通络,安神。方用升阳散火汤加减:升麻15g、独活15g、白芍15g、葛根15g、柴胡10g、羌活15g、黄连10g、黄芩10g、炙甘草9g、田七粉6g、鸡血藤30g、忍冬藤20g、干姜6g、知母10g、百合20g、乌梅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7剂后,患者自觉双下肢足底灼热感减轻,足背发凉感仍在但较前好转,纳寐尚可。
按:患者年迈,消渴病日久,脾胃功能不佳,脾虚累及胃腑受纳则见胃纳不佳,胃脘痞闷等;气血不足则见少气懒言; 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虚而中焦失却斡旋之机,降浊不及而见便干、小便黄。脾虚日久终致阴火内生,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发泄,故出现双足底灼热感明显,虚火上扰神窍,而至夜寐欠佳。予升阳散火汤主之,并加用黄芩、黄连、忍冬藤清热解毒,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则小便黄、便干、舌苔黄等热象得解;乌梅生津止渴,则口不干;再加田七粉、鸡血藤活血除瘀,百合宁心安神,则夜寐安;全方寓收于散,散收相合,使郁火热消退,病症解除。
(3)患者李某,男,55岁,2015年06月23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余年,运用胰岛素及口服药物联合控制血糖,目前血糖控制较稳定,现有口干、多饮,双足底麻木灼热感,偶有僵硬、脚踩棉花感,双足感觉减退,有发胀感,纳寐尚可,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方予升阳散火汤加减:羌活15g、独活15g、葛根15g、柴胡10g、升麻15g、白芍15g、桂枝10g、牛膝15g、鸡血藤30g、水蛭粉6g、川木瓜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7剂后,患者自觉口干较前缓解,双足底灼热感减轻,仍偶有僵硬、脚踩棉花感及双足发胀感,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续服7日后患者双足灼热感明显较前缓解,无口干症状,偶有乏力,僵硬感及脚踩棉花感消失,仍偶有脚底发胀感,续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g、水蛭粉6g、田七粉6g,续服7日后,诸症得解。
按: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多食肥甘厚腻,日久脾胃受损,水谷精微化生不足,不能滋养肾精而引起肾阴不足,肝肾相火因而亢盛,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至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故双足底灼热发胀,予升阳散火汤治之,使三焦通畅,火邪兼散,足底灼热感得除,并予桂枝温通经脉,鸡血藤、水蛭粉、川木瓜活血疏经,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全方共奏补脾益肾,消散阴火,活血疏经之功,使足底灼热感得解,僵硬及脚踩棉花感亦除,患者仍觉发胀,予水蛭粉、田七粉活血通络,脾阳不足,气虚则乏力,予黄芪补气升阳,诸症自除。
(4)患者梁某,初发糖尿病,稍口干、多饮,双下肢酸胀感,活动后减轻,皮肤麻木,热辣感,双下肢脚趾时有麻痛感,偶有胸闷,腹胀,纳一般,寐差,小便黄夹带少量泡沫,大便干结,近期体重下降3kg。亦予升阳散火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羌活15g、独活15g、葛根15g、柴胡10g、升麻15g、白芍15g、枳壳10g、炙甘草9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酸枣仁30g,五味子10g,水蛭6g,太子参15g,益智仁20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3剂后,患者双下肢热辣感明显减轻,麻胀感较前稍好转,纳寐可,小便黄夹带少量泡沫,大便可。
按:患者为初发糖尿病,平素未控制饮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故腹胀,脾胃虚弱,阴火内生,郁于肌表,至皮肤热辣感,证属脾胃虚弱,阴火内生,同样予升阳散伙汤主之,以升少阳之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出下窍,则事物转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枳壳力气宽中,太子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炙甘草能健脾胃而和中,水蛭破血逐瘀,鸡血藤活血通络,夜交藤滋养肝肾,养心安神,五味子、益智仁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全方共奏补脾益肾,消散阴火,活血通络,滋养肝肾,益气生津之功,故双下肢热辣感、酸胀感得除,口干、多饮症状好转,纳寐渐佳,腹胀得除,大便可。
4 结语
李双蕾教授临证30余年,对各种内分泌疾病顽固症状及疑难病症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针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吾师巧用升阳散火汤加减治疗,这类患者多因消渴日久,损伤脾胃,阴火郁遏于脾土之中,清阳不升而至双下肢皮肤灼热感,同时伴有纳谷不馨、神疲乏力、口干口苦、脉细、苔白等相关症状者,只要抓住阴火内伏的病机,随证运用升阳散火汤加减治疗,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故根据中医辨证,凡属阴火内伏,阳气抑郁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当以升阳散火汤主之,旨在升脾阳,散阴火,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