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前景好
——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沈洪
2020-02-13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终身性疾病
接受了来访,沈教授介绍说: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影响因素众多,发生发展机制复杂,目前考虑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以及黏膜完整性、过敏等因素有关。
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症状取决于病变累及部位与严重程度,可伴有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也可伴有关节、皮肤、眼、肝胆等器官受累的肠外表现,其中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的发生率较其他肠外表现发生率高。
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首次发作后,约10%可以缓解,10%长期活动,80%反反复复。可以说,大部分患者一旦确诊,终身患病,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大体上分为局部并发症和肠外发症,以局部并发症为主。较严重的局部并发症主要有:大出血,约占病例的3%;中毒性巨结肠,急性暴发型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易并发此症,可能造成急性肠穿孔,病死率可高达50%;肠道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发生率占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的30%左右;癌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越长,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最近的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年发生结肠癌的风险为2%,以后逐年递增,20年为8%,30年为18%。
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如果长期情绪低落,会加速溃疡性结肠炎的进程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沈教授建议患者多了解一些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知识,这样有利于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长期管理,这是降低疾病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预防并发症,减少住院和手术切除率,保证生活质量的关键。
中医治疗前景好
目前,我国7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是我国患者的结肠切除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这其中中医的作用功不可没。
中医认为,根据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久痢”“休息痢”范畴,古代典籍有大量治疗经验可供参考。随着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当代中医药工作者做了大量探索性实践。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报道显著增多,如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气血失调,通过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能够诱导临床缓解;湿热致瘀、瘀热伤络是本病易出现血便的重要因素,结合凉血化瘀可以提高脓血便的消失率;清化温通结合调肝健脾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口服联合灌肠,内外合治,生肌敛疡,可以促进黏膜愈合等。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所致,应用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利用,还能帮助诱导和维持疾病的缓解等。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较丰富,如辨证施治、辨病与辨证结合、专方专药、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为了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制定了《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2017年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发布了《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新共识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以诱导病情深度缓解(包括临床症状缓解、黏膜愈合及组织学缓解),防止病情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重症患者手术率为目标。根据病情轻重程度、病变累及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并提出了对应的基本方剂:芍药汤、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乌梅丸、痛泻要方、附子理中丸和驻车丸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分别于2010年和2017年发布了两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形成了病、证、症、法、方、药六位一体化的治疗方案,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规范了临床诊疗。上述规范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治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中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溃疡性结肠炎项目的主持单位,近年来在运用中医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率、黏膜愈合率和低复发率方面,开展了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在活动期和缓解期呈现出不同的证候特点,总结了以病情分期为基础,结合中医辨证的中药分期序贯治疗方法:即活动期以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敛疡生肌为法,予清肠化湿方(黄连、黄芩、白头翁、煨木香、炒当归、炒白芍、地榆、生甘草等)口服,配合中药灌肠(黄柏、苦参、地榆、白及、三七粉、锡类散等),内外合治,控制病情;缓解期以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同时参以补肾调肺,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予扶正清肠方(黄芪、炒白术、炒薏苡仁、白及、炒白芍、桔梗、木香、黄连、炙甘草等)口服。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分期序贯治疗方法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满意疗效。团队还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激素依赖型的病机特点,制定了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治疗方案,填补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空白。此外,还提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机关键为湿、热、毒、瘀,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方法,搭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平台。
高危人群,治其未生
沈教授接着介绍:《中医治未病——溃疡性结肠炎高危人群专家共识》,指出应针对溃疡性结肠炎高危人群,在罹患溃疡性结肠炎前改善体质,避免致病因素,预防疾病发生。
共识总结的溃疡性结肠炎高危人群包括:炎症性肠病家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反复腹泻,肠镜或病理检查有肠道炎症改变;肠道感染史、肠道菌群失调;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伴排便异常;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史;应激状态、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嗜好;携带易感基因。主要有人白细胞抗原和与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如肝细胞核因子4α和E-钙黏蛋白等。
上述人群建议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通过健运脾气,祛除湿热之邪,调整脏腑功能,防止肠道黏膜损伤,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下列措施也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病情。
1.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15~20岁和55~65岁。处在这两个年龄段者出现肠道症状后,一定要及早就诊,早期疗效是比较好的。
2.感染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极重要因素,所以平素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的一个重要方面。
3.保持好心情能够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4.有些患者的发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避免富含脂肪、ω-6脂肪酸、红肉和有麦芽糖糊精、乳化剂的加工食品,可以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