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法教学
——人体系统解剖学》中“把”字句句式特点探析*

2020-02-13张菲菲

解剖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趋向补语介词

张菲菲 贡 献

(海军军医大学国际军事医学交流中心对外汉语教研室,上海 200433)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达到新汉语水平考试4级(HSK4)的留学生即可进入医学专业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专业课程,但是仅通过HSK4级的学生,其语言能力很难达到用汉语学习医学的要求。他们没接触过医学专业知识,更没接触过用汉语表述的医学专业内容[1]。医学专业教材的汉语表述与学生汉语预科阶段接触到的汉语教材有很大差距,体现在词汇专业化、短语固定化、表达方式专门化、单句复杂化和复句常用化等方面,在不同语法成分、不同句式和不同语法结构的使用频率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别[2]。“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基本句式,有关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研究,上可追溯至1924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研究课题之一[3],是最容易体现和把握现代汉语特点的句式[4],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现以“把”字句为切入口,以医学专业教材《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为语料来源,探求医学专业教材中“把”字句的特点,以了解 “把”字句在通用汉语教材和医学专业教材中的差距。为通用汉语和医学汉语的“把”字句教学提供补充,为医学汉语的句式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把”字句

崔希亮将“把”字句的句法结构概括为“(A)把/将B-VP”,各成分有如下特点:A可以不出现;“把”和“将”语法价值相等但用法有别;B是定指的体词性成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时平面,VP不是简单形式[5]。他认为“把”字句中的VP有3种情况:(1)动词前加状语;(2)动词后加补语或宾语;(3)动词本身的变化,如动词重叠。

1.2 语料来源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留学生在汉语预科阶段结束后首先遇到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医学专业汉语、汉语书面语体材料。因此,研究这门课所用教材的语言特点很有必要,也直接影响着医学专业留学生未来专业学习的质量。

《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是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教材,也是海军军医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所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共26万字,分理论卷和实验卷,理论卷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6],较全面地体现了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学科知识,能一定程度体现医学专业教材的语言特点。笔者采用关键词搜索法从26万字的语料中筛选出“把”字句163个,其中用“把”的16个,用“将”的147个。

1.3 研究方法

筛选出所有“把”字句,按下位句式的语义结构类型对所得“把”字句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各类别总数和比例,将基础通用汉语教材与医学专业教材中“把”字句的结构类型和语言特点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医学专业教材中“把”字句的语义结构类型

“把”字句的下位结构类型很多,其结构类型其实是VP的类型,“把”字句中的VP或者是V前加状语,或者是V后加补语或宾语,或者是V本身的变化。根据VP的结构类型,对搜索到的163个“把”字句进行分类,得到了如下结果。(1)A+把/将+B+V+趋向补语:①趋向补语后无附加成分,把胃内容物全部抽出。②趋向补语后有宾语,将全身各部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2)A+把/将+B+V+介词短语构成的补语:①介词为“在/于”,注意不要误将输尿管结扎在内;将心挤压于胸骨和脊柱之间;②介词为“到/至”,将各种感觉信息自脊髓传递到脑,从而将声波的振动从鼓膜传至内耳;③介词为“给”将之输送给高级脑部;④介词为“向”,将食团推向食管。以上两类“把”字句主要都是通过趋向补语和介词结构补语来表示A通过动作A使B的位置发生了移动和变化,其语义类型为表示“位移”。(3)A+把/将+B+V+“成/为/作”构成的补语:① 包含“成”:把眼球比喻成地球样;②包含“为”:通常将腹部划分为9个区;③包含“作”:我们可以将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4)A+把/将+B+V+宾语:① A+把/将+B+“称为”+宾语: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②A+把/将+B+形式动词+宾语:另一方面能将传入的视觉信息同其他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5)A+把/将+B+状语+V:现将脑神经诸核按功能柱排列。以上3类“把”字句都表示通过使A和B发生某方面的认知等同,其语义类型为表示“处置”。“V成/作/为……”是A通过表示认知处理义的动词将B处理成与A在某个方面性质相同的事物。“V+动词”中的动词对B也是认知上或行为上的一种处置,如“称为”“进行”。“状语+V”中的状语就是表示以何种方式对B进行处置。(6)A+把/将+B+V+一般结果补语:将动脉口和房室口展平。(7)A+把/将+B+V(动词本身为动补结构或者结果义):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以上两类“把”字句都表示A通过动作B致使B发生某种状态的变化。例句中就是通过“展”和“撕”使B发生“从有凹凸到无凹凸”“从完整到断裂”的变化,其语义类型为表示“致使”。(8)A+把/将+B+V+了:但它却将神经与肌腱混淆了。

2.2 医学专业教材中“把”字句结构类型统计

按照所得的4种语义类型和8种VP结构类型,对各个类型例句数量和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对前4种类型进行了细分,分别统计如表1。

结果显示,在医学专业教材的“把”字句的下位句型中,“V+含有‘成/为/作’补语”的结构类型为数最多,占例句总数的36.8%;其次为“V+介词结构补语”和“V+趋向补语”,分别占总数的28%和19%;然后是“V+宾语”的情况,占例句总数的8%。与此相反,“V+一般结果补语”和“V加‘了’”的情况最少。各类型下的细分类型有如下特点:

2.2.1 V+趋向补语 按照趋向补语后是否有附加成分,医学专业教材中“趋向补语”类“把”字句可分为“趋向补语后无宾语”与“趋向补语后有宾语”两类,前者主要使用的趋向动词为“出”“起”“起来”,后者主要使用的趋向动词为“出”“回”“入”。在所有的趋向动词中,“入”的使用呈压倒性优势,占趋向补语类总数的64.5%。

2.2.2 V+介词结构补语 按照所使用的介词,医学专业教材中“介词结构补语”类的“把”字句可以进一步分为6类,主要使用的介词为“在”“于”“到”“至”“给”“向”。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在”“于”和“到”“至”2组中,“于”和“至”的使用都多于前者,且“于”的使用远多于“在”。另外,使用介词“给”的情况非常少,仅有1例。

2.2.3 V+“成/为/作”补语 根据此类“把”字句中补语标志词进行分类统计,使用“为”的数量最多,占此类补语总数的65.5,%;其次为“成”,占总数的32.8%;最后是“作”,仅有1例。

2.2.4 V+宾语 根据宾语的性质和动词的性质,将此类“把”字句分为2类:一类是动词后为名词性宾语;一类是动词后为动词性宾语,名宾占此类总数的76.9%,动宾占总数的23.1%。需要指出的是,当宾语为名词性时,动词都是“称为”,如“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当宾语为动词性时,动词都是形式动词,如“另一方面能将传入的视觉信息同其他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称为+名宾”主要是由“称为”的词义决定的,用于引入名称,故其后面的词语都为名词性。而且“称为+名宾”出现在“把”字句中也与该词的词汇化过程有关,是与“V+成/为/作”的用法一致的。

3 讨论

3.1 医学专业教材“把”字句特点

3.1.1 数量少 在26万字的医学专业教材中,“把”字句仅有163例,这与预科阶段综合教材对“把”字句的大投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中一个原因是,从“把”字句的语用功能上说,“把”字句主要用于指令和陈述,指令是“把”字句最重要的功能、最容易展示、最方便习得,具有比较强的主观和口语色彩,是预科阶段通用汉语教材重点呈现和讲练的;而《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其语言功能是陈述,用于介绍、描写、说明和解释,其语言风格是客观准确的书面语体。

3.1.2 下位句式集中 医学专业教材中“把”字句的下位句式集中于“V+‘成/为/作’补语”“V+介词结构补语”以及3类,占到了医学专业教材“把”字句总数的82.2%。“V+‘成/为/作’补语”主要用于分类和解释;“V+介词结构补语”以及“V+趋向补语”的高频使用是和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揭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关系。而“V+‘得’字补语”这一下位句式在医学专业教材中根本没有出现,这是因为这一结构的表达是比较主观和模糊的,这与医学专业教材要求的客观和准确相左。

与基础阶段通用汉语教材相比,医学专业教材“把”字句的各下位句式的细分类型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如“V+趋向补语”结构使用的趋向动词主要集中于“出、入、回、起、起来”,“V+宾”中的V主要集中在“称为”和少量形式动词上;“V+介词结构补语”介词的使用则扩展到了“于、至”。

3.1.3 词语选择书面化 在医学专业教材中,当表示相同的意义时,“把”字句结构中书面语词用得多,口语词用得少。标记词用“把”的仅有16例,用“将”的有147例,占到了教材中所有“把”字句总数的90%,“将”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教材的书面语特点。在动介式补语中,介词“于”的使用多于“在”,“至”的使用多于“到”,“入”的使用多于“进”。

3.2 余论

医学专业教材中的“把”字句无论是有限的例数,还是下位句式的类别或是结构中的选词,都与医学专业教材书面语体特征、学科特点、教材功能密切相关。从语言角度上说,初、中级通用汉语教材对汉语特殊句式的语义、结构讲解和覆盖面已经比较全面,与医学专业汉语的主要差距体现在词汇的选用上。因此,相同意义词语的书面化表达应是医学汉语研究的重要内容。

迄今为止,关于医学专业汉语的研究文献不足百篇,主要围绕医学汉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探索、教材编写构想或理论实践总结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医学专业教材语言特点的文献几乎为空白,医学专业教材语言特点的研究,是需求分析的一部分,是医学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基础,影响着学生未来对医学专业教材的阅读与理解,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从基础通用汉语过渡到专业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医学专业教材句式特点研究是医学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基础。为了解现代汉语经典句式“把”字句在医学专业教材中的句法语义表现,以《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一书为语料来源,得到163个“把”字句,通过分析与对比,这些“把”字句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少,二是下位句式集中,三是词语选择书面化。在编写留学生的基础汉语教材或者医学汉语教材时,可以将 “把”字句数量的控制、下位句式的选择以及词语句式语体的选择上的这些特点考虑在内,将相同意思词语的书面语体表达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实现从基础通用汉语到医学专业学习的顺利过渡。

猜你喜欢

趋向补语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介词不能这样用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看图填写介词